“我處置門內弟子,秦閣主也要插手,難道你們凝香閣想與我落霞門為敵不成?”容云鶴須發皆張,怒視著秦若雨。
“呵呵....容長老說笑了,我們四大派本就同氣連枝,同是武林正道,又怎會有為敵的念頭?只是這柳一白還得參加接下來的比賽,不如等大會結束再交由你處置,你看如何?”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秦若雨已經給了臺階下,容云鶴也不好發作。
甕聲道:“那就全聽秦閣主安排。”
說完狠狠瞪了一眼躺在地上不斷喘著粗氣的柳一白,拂袖而去。
經過這么一場小插曲,今天怕是已經很難繼續下去了。秦若雨頓了頓,吩咐身旁的女弟子將受傷的幾位無辜觀眾抬下去療傷后,朗聲道:“第一場,柳一白勝,進入下一輪。明日午時,將由小林寺念癡對陣散修清清?!?
說罷,眾人才作鳥獸狀,不情不愿的陸續離開。
清清見狀,慌忙從觀武臺飛身而下,疾步沖到柳一白身旁。
見是清清來了,一直強撐著的柳一白終于松了口氣。仰著臉,虛弱的沖她笑了笑。
有毛病啊,都什么時候了還笑笑笑,剛剛臺下那位姑娘年輕貌美吧,把你魂都勾沒了吧。人家都打到你頭上來了,你還在那兒卿卿我我,招蜂引蝶。清清恨不得一巴掌怕死他,剛欲破口大罵,柳一白卻直挺挺的倒下昏了過去。
“真是....麻煩......”撇了撇嘴,霸氣的將柳一白抗到肩上,向秦若雨微微頷首,大踏步往凝香閣外走去。
在眾人怪異的眼神中,二人緩緩消失在黃昏的天色里....只是這畫面實在稱不上唯美,之后醒來的柳一白如果得知她是被清清扛回去的不知會作何感想。
剛剛走出凝香閣門前,卻被一雙手合十,面帶微笑的年輕和尚攔住,正是那——念癡。
清清秀眉微蹙,喝道:“小和尚,你攔我作甚?好和尚不擋道,快快讓開。”
念癡卻不惱,和顏悅色道:“女施主莫急,貧僧并不想為難二位。”
說完從袖中拿出一個紫金色的小盒子和一本泛黃的經書遞了過去?!斑@是我師特命我交予清清姑娘的佛門療傷圣藥——‘救心丹’,《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清清臉色稍微緩和,語氣漸軟:“老禿驢人還挺不錯,這藥我收下了??墒秦5乃捅酒平洉o我們干嘛?”
聽到清清罵念仁是老禿驢,他卻依舊不惱,仍舊心平氣和。淡笑道:“吾師有言,柳施主平日可多默念心經幾遍,對其性子會有所幫助?!?
卻也不等清清回答,念仁低聲頌了一聲佛號。轉身瀟灑離去,邊走邊吟唱道:“行也空,坐也空,語默動靜無不空;縱將利刃臨頭顱,笑如利劍斬春風。頓覺了,妙心緣,無名殼裂總一般;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圣凡?!?
佛音裊裊,給人心底極大的震撼。
“縱將利刃臨頭顱,笑如利劍斬春風.....”清清喃喃重復了一遍剛剛他念的偈子,竟覺得渾身舒暢輕快許多,精神也好了幾分。
“這小和尚還真是有些門道?!?
.......
——————
念癡本不叫念癡,而喚作印光。
兩年前,寒雪連下三月。一夜之間,皇后突兀生了場大病,容顏悴,臥病榻。御醫們也束手無策,當今圣上也只能默默祈禱上天,希望能夠出現奇跡。
而年方十六的她,趙月嬋,是最受寵的二公主。
那日,母妃氣若游絲,趙月嬋求人不得之際,換了宮娥服,偷跑出宮,于凈靈寺祈福。
佛殿蒲團上,她跪膝俯身,虔誠叩拜,清淚偷垂。身邊走過一個又一個的焚香客,她緊咬唇畔將頭伏得更低。
十五歲的印光看到了地上暈開的一朵朵無聲淚花。他蹲下身,用修長的玉指抹去。
她望著那張素凈的臉,愣神。最初那一眼,是緣還是孽?
此后,她得了機會便往寺里跑。品茗對詩,下棋悟禪,一聲聲喚著師父。
一日,趙月嬋終于忍不住心底微瀾的悸動,問道:“為何你一直對我敬而遠之?難道你不喜歡我嗎?”
“為何要喜歡?印光乃是佛門弟子?!?
“佛門....佛門....那若是沒了佛寺呢?”她喃喃哂笑。
她帶著御林軍,寺院在烈火中成了灰燼,所有和尚無一逃出生天。待印光和尚云游回來,見滿目的斷臂殘瓦,焦尸爛肉,整個人陷入一種極度的瘋狂中。
印光命人傳信,騙她說將要還俗,與她雙宿雙棲,約她出城賞花。
趙月嬋信以為真,不料。剛剛走出郊外,印光便陡然發難,一掌直接劈于她的腦門,直將她的腦漿劈的迸濺出來。
隨后將那些隨從全部殘忍殺害,鮮血沾滿了他白皙的僧袍,這才隱遁而去。
事發后,整個京城都沸騰了,竟然有人把皇上最寵的公主都給殺了,還是一個年輕的和尚。
皇帝震怒,全國重金緝拿懸賞,最后卻不了了之,只留下一個“血和尚”的傳說!
“血和尚”印光一路奔逃,專往那深山惡林里鉆。所過之處寺廟皆不敢收留他,直到他到了小林寺,遇到了念仁和尚。
念仁見他頗有慧根,便收了他當關門弟子,賜法號——念癡。
念癡卻是不負所望,不僅武學天分極高,在佛學上也是頗具慧根。一年不到,便已開悟。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念仁聞得,撫須大笑:“小林寺自此又得一高僧!”自此,念仁便讓念癡常侍左右,不管去哪,都會帶著他。
念癡的名號也漸漸響亮起來,江湖上紛紛傳言,小林寺下一任方丈極有可能便會是他。
卻不知這小林寺的佛門新星卻是當年的一怒之下劈殺趙月嬋的‘血和尚’印光。
佛們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安粴⑸笔恰叭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
念仁收留一個犯了殺戒的不仁佛徒,眾僧開始皆不明白其用意。
直到后來念癡開悟,他們才漸漸明白念仁在他剛入寺的時候說的一句話——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