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整和
- 奇異魔獸捕捉日志
- 渾水里的泥鰍
- 2183字
- 2016-12-24 01:47:14
(修改了第十五章的一些內容,把三張金屬片,變成四張金屬片,^_^。)
帶著震驚和疑惑,李維看向手里的第四張金屬片。由于有了之前的鋪墊,這一次他倒從容許多。
結果也不出他的意料。
這上邊的主題也一樣和動物的學習行為有關。
最詭異的是,特么的還是一則航海經歷。
李維也真奇了怪了,難道這些古代巫師是想當海賊王嗎,怎么偏偏和大海杠上了?
這一則海外趣事,是記敘著一個小島王國怪異的祭祀習俗。
上邊講由于這片小島密林叢生,兇獸遍布,島民在其中辛苦討生活,有一個最重要的事,就是記住方位,辨別方向。
他們必須熟記密林中的路線,并且掌握各地的食物、危險等等一系列信息。畢竟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對路癡十分不友好的環境。
也正是出于對良好方向感的追求,這座島嶼的人養成了一種特別的祭祀習慣。
平素他們酷愛飼養一種特別的島嶼豚鼠。
這些可愛的小家伙,除卻作為肉食儲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成為自家神明下凡的媒介。
但一般的島嶼豚鼠,可不具備這種資格,必須還是訓練之后的豚鼠才能有這樣的榮幸。而這部分被欽定的小家伙,一般是同類中生長的最為健康活潑的。它們被挑選出來后,會被關在用泥土堆成的,只有一個出口,和一個入口的迷宮里。每次豚鼠們從入口進去,再從出口出來,都會等到豐美的食物。
每一年,他們都會訓練這么一批迷宮豚鼠來。
然后在訓練一段時間后,會對它們召開一張比賽,看哪一只豚鼠最快突破迷宮。而這個優勝者,會得到所有島民的尊敬,他們將它視神賜之鼠供奉起來,喂給它最好的食物和水,把它養的肥肥胖胖的。
再找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一刀宰了……
島民們認為這只老鼠擁有自家天神的力量,喝了它的血,就永遠不會迷路。
對于如此標準的迷宮實驗,李維還能說些什么呢。
他只感覺寫金屬片的人生活經歷確實有夠豐富,碰上了這么一串稀奇古怪的事。
這最后一張金屬片上邊所講的內容,毫無疑問正是操作條件反射。
雖然沒有巴普洛夫同志的經典條件反射那么出名,但操作條件反射的地位卻是與其同等。
它們倆由于名字都帶著“條件反射”,六個字中重合了四個字,對于生物不是太好的同學有些不太友好,時常弄不清哪個是哪個。但詳細了解了它們的區別后,還是比較容易分清楚的。
經典條件反射是一個靦腆的哥哥,它的產生具有被動性。
想想虐狗狂魔巴普洛夫同志,那花樣虐狗的方式吧。
和在狗狗腮幫子“動刀,插管子”這一系列強迫行為相似,經典條件反射一樣不考慮當事者的意愿,純粹是被動的接受一切。狗狗建立對鈴聲、燈光的反射,可是完全被架起來,鰓幫子被挨了一刀,身體不能動的情況下。但當這個過程不斷重復,它還是產生了條件反射。
而它的兄弟操作條件反射,卻具有主動性,是一個“攻”向明顯的弟弟。
像上邊的迷宮實驗,豚鼠們雖然放入迷宮是被迫的,但它們探索迷宮,可是完全的自主行為。
而它們獲得的食物,就是之后的獎懲機制。
通過食物作為報酬,豚鼠們不斷加強自己的學習行為,更快更好熟悉了迷宮的地形。
其實還有更簡單一點的例子,那就是問題箱。
如果將一只貓咪困在一個問題箱里,出于渴求自由的動機,這位貓主子一定會四處沖撞,想找到箱子的出口。
如果在這時,它偶然踩到了箱里的機關,比如一塊踏板。并且碰了這塊踏板后,問題箱的門突然打開了,貓主子還得以獲得自由。之后,如果它再被困在問題箱里,恐怕一看到踏板,就能暗呼“愚蠢的人類”,一貓爪按下,從洞口的箱門揚長而去了。
它的原理,是讓動物依靠無條件刺激(“貓主子對自己被拘束起來的抗拒”、“豚鼠對于食物的渴望”),必須做一件事后(“踩下踏板”、“走出迷宮”),然后才能得到報酬(“得到自由”、“大吃一頓”)。
另外,將最后的報酬換成懲罰,一樣有類似的效果哦。
操作條件反射,可以訓練動物完成各種復雜的行為,它就是馬戲團馴獸的原理。
通過食物一類的獎勵,外加一些鞭子的懲罰,動物會慢慢學習并掌握一些特別的技能,包括但不僅包括頂球、吹笛、跑火圈、彈鋼琴。
另外,你是不是感覺這什么操作條件反射挺眼熟的,怎么那么像小時候那些經歷呢?
比如“考試成績有所進步,老爸帶去吃大餐”、“有一門課不及格,被扒開褲子,來一出男女混合雙打”。事實上,它的確就是操作條件反射。
說來很殘酷,通過獎勵或懲罰,來強化你的學習行為,其實質和訓狗并沒多大區別……
另外,在操作條件反射中,獎勵似乎要比懲罰更有效果哦。通過懲罰,被迫養成的“好習慣”消退的速度要比獎勵來的快。這個事實,應該讓許多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人深思。
將這一片也看完后,李維調整了這些金屬片的次序。
他后邊看到的條件反射二兄弟放在前邊,第二張猴子砸貝殼的放在稍后一點的位置,至于第一張那地精和老鼠的,則是最末。
這其實也是他當初接觸動物學習行為的一個學習順序,它們意味著不同的學習行為。
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是他最先接觸的東西。雖然原理并不一樣,但動物在自然環境下的學習行為,其實時常是它們兩個一起發生,并以操作條件反射為主。
除卻這這兩種,還有習慣化、試錯學習、潛在學習、模仿學習、玩耍學習、印記學習、學習集、頓悟學習。
現在第三張猴子砸貝殼的金屬片,其中可能就涉及經典條件反射、模仿學習、印記學習。而最后一張地精與老鼠的區別,其中涉及了更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文化現象。
這是由模仿學習和印記學習混雜出來的東西。
李維感覺它正是解釋“人之所以為人”、“人與動物有何不同”的關鍵。
(放心吧,不會把這些東西一次全講,只挑幾個重要的來說說,^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