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辦事倒是干脆利落,當天就吩咐下去,溫秀娥為沈家當家祖母,以后院里的各項事宜都由她做主,還有各房每月的零用錢也由她分配……
最后還令孫管家召集下人們聚在院子里訓了話。
以前沈家的下人有的稱溫秀娥“大少奶奶”,也有叫“大奶奶”的,現在,孫管家直接傳話下去,以后,沈家的下人見了大少奶奶都要尊稱一聲,“大奶奶”!
別看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兩者之間的差距卻是天壤之別。
大少奶奶,是沈家媳婦的身份,雖尊貴卻要聽受于自己的丈夫和當家祖母。
而“大奶奶”,卻代表著權威,就好比古時候皇帝后宮當中的皇后,掌管著三宮六院。
雖然當時梅姨娘鬧了那么一出,后來老太太也沒再提娶姨太太的事,可是溫秀娥心里清楚,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是遲一些罷了。
晚上,一家人聚在正廳里為大少爺接風洗塵,也是其樂融融。
梅姨娘也沒像白天一樣陰陽怪氣,惹老太太不高興,除了溫秀娥有些心不在焉。
吃過晚飯,一家子陪著老太太閑聊了一會便各自回去各自的院子。
慧姨娘和梅姨娘的院子挨著,雖然住的近,梅姨娘卻從不和慧姨娘走動,有時慧姨娘偶爾來她屋里坐坐。
雖然梅姨娘不太熱情,卻也不會太冷淡。
院子里都知道,梅姨娘性子冷,跟誰都不親近,用老太太的話說,別看她是個戲子出身,骨子里高傲的很!誰都別想入她的眼!
這也是老太太的一時氣話。
晚飯過后,慧姨娘又來了梅姨娘屋里竄門,梅姨娘吩咐丫鬟泡了茶,不大的方桌前,兩位姨娘各坐一邊,梅姨娘斟了杯茶放在慧姨娘面前,然后又為自己也倒上,慧姨娘卻沒心思品茶。
垂眸看了眼面前的茶盅,白如玉的盅壁繪著唱戲的小生,而梅姨娘的茶盅,是老旦的圖案,慧姨娘知道,這是老爺在世時有次去外地做生意特意雇人為她燒制的。
普通的一套白瓷茶具,價錢不是重點,重點是老爺的這份心意。
知道她喜歡京戲,每只茶盅上都繪著京戲里的角,生,旦,凈,末,丑,栩栩如生,而中央的茶壺上的圖案更是別有用心,是一位正在唱戲的青衣,略施胭脂,水袖長甩……咋一眼不覺什么,若是仔細的看便會發現,那唱戲的青衣和梅姨娘倒有幾分神似。
從這套茶具上不難看出,老爺對梅姨娘也是費了心思的。
這也是慧姨娘一直羨慕又感慨的,因為除了一些女人家都喜歡的物什,老爺可沒花這么多心思在她身上。
感慨歸感慨,慧姨娘還是收回了心神,今兒可不是來這里串門子的,作為沈家的媳婦,有些規矩,她這個做“姐姐”的是要好好教這個“妹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