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章太守
書名: 詩中折子戲作者名: 璞珺本章字數: 4959字更新時間: 2012-09-11 09:15:33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蒙蒙的湖面上。歌聲發自一艘小船之中,船里五個少女和歌嘻笑,蕩舟采蓮。她們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詞人歐陽修所作的“蝶戀花”詞,寫的正是越女蓮的情景,雖只寥六十字,但季節、時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著、首飾、心情,無一不描繪得歷歷如見,下半闋更是寫景中有敘事,敘事中挾抒情,自近而遠,馀意不荊。歐陽修在江南為官日久,吳山越水,柔情密意,盡皆融入長短句中。宋人不論達官貴人,或是里巷小民,無不以唱詞為樂,是以柳永新詞一出,有井水處皆歌,而江南春岸折柳,秋湖采蓮,隨伴的往往便是歐詞。
時當南宋理宗年間,地處嘉興南湖。節近中秋,荷葉漸殘,蓮肉飽實。這一陣歌聲傳入湖邊一個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樹下悄立已久,晚風拂動她杏黃色道袍的下擺,拂動她頸中所插拂塵的萬縷柔絲,心頭思潮起伏,當真亦是“芳心只共絲爭亂”。只聽得歌聲漸漸遠去,唱的是歐陽修另一首“蝶戀花”詞,一陣風吹來,隱隱送來兩句:“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歌聲甫歇,便是一陣格格嬌笑。
那道姑一聲長嘆,提起左手,瞧著染滿了鮮血的手掌,喃喃自語:“那又有甚麼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渾不解詞中相思之苦、惆悵之意。”
……]
將這發生在南宋理宗年間的一段江湖俠義故事的開場一幕引來,卻是要說這船里五個少女所唱之詞的作者——北宋(1007—1072)的一位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當然以文學成就最高——唐宋八大家之一(這位“獎引后進,舉賢薦才”(1)堪比伯樂),又以文章詩詞冠滿天下的“文林盟主”“文章太守”歐陽修。這就無怪乎金庸大俠會將他的這部《神雕俠侶》的首章引用歐陽修的詩詞命名為“風月無情”。可是我們這些“俠迷”們大概對這《神雕俠侶》的開篇歐陽修的詩詞沒有怎樣的印象,倒是對那西毒歐陽鋒的“蛤蟆寶”印象頗深。所以我總荒謬地覺得在歐陽世家中有四俠:文俠歐陽修、書俠歐陽詢、藝俠歐陽奮強和這毒俠歐陽鋒(2)。直到后來聽了歐陽修在《文忠公譜圖序》中的自述,才曉得“歐陽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踐。是為越王。勾踐卒,子王口與位。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孫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為歐陽亭候。亭在今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子孫遂以為氏……”
歐陽修還在書中自稱本姓黃,因祖父歐陽偃年幼時姓黃,曾祖父便是后唐狀元黃仁穎。后來歐陽偃因家貧無力攻書,遂贅居福建晉江潘湖歐厝的舅父歐陽郴家為養子,才改姓歐陽。也就是說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是后唐狀元黃仁穎的嫡系曾孫!這么說來黃修倒與那東邪黃藥師一個姓兒了。閑話少述,但說那煙水蒙蒙的湖面采蓮小船上傳來的歐陽修這闋“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讓那湖邊站著的殺人不眨眼的道姑——女魔頭赤練仙子李莫愁,動了相思之苦、惆悵之意,可算是一語驚心的上乘之作了。
而今憶詩人看著這闋詞,想到的卻是當日那“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3)的詩人,早已在“風月無情人暗換”的千年輪回中消隱無蹤,只能從他的詩詞文章中尋一絲歲月遙遠的記憶,當真亦是“舊游如夢空腸斷”了!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六月,穎州的天氣格外新鮮清爽,大概只因了那“天容水色西湖好”,才使得“云物俱鮮”。
一輛馬車駛進了城門,街上的百姓熙熙攘攘各自忙碌著,沒有人注意到這車上的人,只見他用那蒼老折皺的手輕輕挑起車簾,車內坐著兩人,這掀簾的正是一位老人,他看上去很憔悴,華白的鬢發,疲倦的目光,一副老病羸弱心力疲憊不堪的樣子。他輕輕地嘆道:“又回來了,又回來了。”仿佛是舊夢重游,又似舊游如夢。恍然間他覺得此時正如二十年前那樣是乘坐著朱輪車,身邊跟著侍從的穎州知府。想到人世的滄桑、歷盡宦海浮沉,屢次受人抵毀,從被貶謫外郡到重新起用、歷任要職(擔任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高級軍政、行政職務),到再度受黜,晚年以太子少師職致仕,終于又回到了這里。這其中的“月白風清”、“憂患凋零”的人生況味,大概只有自己品味得真。看著這曾經走過的街道,如今真是故地重游了,饒是如此,反而覺得這里處處新鮮,無人所識了。
他放下車簾,好像是對坐在身旁的夫人說,卻更像是在自言自語:“富貴浮云啊,俯仰流年已是二十春。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還識得當年舊主人?”
“老爺,你還是未放下胸中之怨啊,既然‘富貴浮云’,又何須悲涼這‘無人相識’?過幾天正是你六十五歲大壽,到時讓他們四子好好的為你慶祝慶祝。這么多年來,終于能過個舒心的日子了,咱們以后也再不用離開這穎州四處顛離了。”薛氏說完,眼睛有些濕潤,她忙轉過臉去看車窗外。
歐陽修看著薛氏,她的眼角也有些皺紋了,當年她嫁給自己時才二十歲,那個愛彈琴,通詩書的機靈敏捷的小丫頭,一晃也是中年人了。他們相濡以沫的這三十年來,她跟著自己無怨無悔的南北飄零,默默地侍奉老母,操持家務。對自己更是通情達理,情真意切。若不是因為有她的信任和支持,在被蔣之奇誣陷為“帷薄不修”,“私從子婦”時,他真的感覺有口難辯,無臉面世了。當時妻子薛氏站出來痛罵她的堂弟薛宗孺等人卑鄙無恥,詆毀忠良。那日查出薛宗孺與貪官崔癢互相勾結,貪賂受賄。薛宗孺狼狽不堪地跑來求他,他記得當時薛宗孺跪在地上哀求道:“姐夫,求您出面講個情,小弟便能赦免無罪,您的大恩大德,小弟將銘記終生,從此做牛做馬為您效勞……”他卻冷笑拂袖而去,他想這薛宗孺是罪有應得,自己身為宰官不僅不能為之求情,反而要力促一查到底,以肅朝風。后來薛宗孺依法被罷了官。當時也已料到憑那廝的奸詐無賴,定會來報復他,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會以這等卑劣的手段,肆意地捏造、到處散布流言蜚語來污辱他與兒媳吳氏有染。更沒有想到他推薦的御史蔣之奇在“濮議之爭”因附議他,后遭到反對派的嘲弄,卻不分是非地要與自己劃清界線,故聽到傳言便急忙上疏說他“私從子婦,荒淫無道。”他們知道他為官清正廉明,內直外方,剛正不阿,想從政治上下手不易,便幾次三番從他的生活中下手,來污蔑他的為人,敗壞他的名聲,以達到報復的目的。這又讓他想起早年那件被詆受辱之事:那年范仲淹直言批評宰相呂夷簡等人的政治錯誤,卻被加以“越職言事,離間群臣,引用朋黨”之罪,貶職江西饒州。他明知范仲淹無罪,卻被貶職,心里氣憤不過,最可恨的是那高司諫,因為朝廷規定不是諫官不得越職論事,當時高若訥為司諫掌握著政治說話權,不但不出來說句公道話,反而落井下石,生怕得罪了宰相呂夷簡,故意背地里與呂黨人非議范仲淹為人。于是他寫了一封《與高司諫書》,信中痛罵高若訥的為人卑鄙無恥,揭露他趨炎附勢偽君子的丑惡面目。高若訥記恨在心,便四下與呂黨人勾結伺機報復他。只因為他那外甥女張氏,從小喪父寄養在他家里,他對其猶如自家女兒一般看待,長大后,他便做主將其嫁給了他的堂侄歐陽晟。沒想到張甥竟與歐陽晟的男仆私通。本來這傷風敗俗的事,自家處理一下也就是了。沒承想那起小人正好抓住了機會,暗中搗鬼將張氏告到了開封府,然后肆意地大做文章,想方設法地要將他牽連進去。最后竟然揚言是他與外甥女張氏關系曖昧,鬧到了皇帝那里,他們竟然拿出了證據,說他曾用了張氏父親為女兒留下的遺產購買良田等,兩人關系曖昧,定以“帷薄不修”之罪。又因為高若訥將他寫的那封信上交給了仁宗,說他與范仲淹朋黨營私,因此他當官不到三年便被貶到了滁州……
這些記憶真的讓他憤恨無言,你不是清正廉潔嗎?好!別人就讓你一臭到底,身敗名裂。盡管后來神宗親為他辨明誣枉,在朝堂上狠狠訓斥那伙小人:“空造之語,丑詆近列。”并將蔣之奇一干人罷官處置,然后還親筆寫信撫慰他。但這晚年的退隱,真的不是功成名就的風光而退,卻是被人弄得聲名狼藉身心疲憊而退。只因為自己這心正口直,得罪的人太多了,才弄得自己三番五次地被貶被詆。如今還有那王安石,他曾經是自己的學生,可偏偏地又與自己政見不和,上疏來彈劾他。他只能身心俱傷的退隱,他再也不想在那宦海的旋渦中沉浮了,想著自己這宦海生涯,又想到他的好友梅堯臣、蘇舜欽、蔡襄相繼辭世,不禁使他悲從中生,感慨難言,胸中跌宕難平。感覺心間像有一塊巨石壓著一般胸悶氣短,口干舌躁的難忍。他喘著氣用手捶胸。薛氏趕緊取出藥來,幫他服下了道:“你這消渴疾又犯了,唉!……”
此時,馬車停了下來,但見長子歐陽發,次子歐陽奕,三子歐陽棐,四子歐陽辯已在此處恭候多時,他看著眼前的眾子感覺很欣慰,心情也逐漸好了起來,一家人浩浩蕩蕩,其樂融融地向阜陽城西駛去,大概出城二、三里處,馬車終于在西湖旁邊駐足,只見臨湖一座清靜幽雅的宅院,建筑別致,風景恬美。薛氏道:“老爺,到家了!”
他們下得車來,此時殘霞夕照在西湖上,十頃波平,煙雨微微,飛絮蒙蒙,蓮芰香清。他不覺沉醉道:“西湖,豈是一個好字了得!”
此間隱隱地從遠處的畫船里傳來了清柔婉轉的歌聲,細聽卻仿佛是他以前寫的詞“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他不禁感嘆:老去光陰速可驚。如今已是鬢華全改心無改。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
后來歐陽修便在這里寫下了那在藝術上頗具特色的《采桑子》十三首(4),其中十首,皆以“西湖好”為首句。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描繪了西湖的美,將西湖的全貌“畫”了下來。以平淡清曠的筆調,反映出了他晚年生活的詳和。
次年他與兒子們一起編撰的《居士集》告成,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部著作。此時他有《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棋一局,可供消遣;常置酒一壺,自己一個老翁獨自品酌。故改醉翁號而為六一居士,并將他的居所命名為“六一堂”。
熙寧五年(1072)閏七月二十三日,這是個應該記住的日子,我們的“文章太守”,一代文學宗師——歐陽修,字永叔,在穎州西湖邊他的“六一堂”里逝世,享年66歲。神宗皇帝聽到訃音,罷朝一日以致哀祭,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
歐陽文忠公葬在河南新鄭縣,旌賢鄉劉村,從此那個村莊改名為歐陽寺村。
注釋:
(1):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及兩子蘇軾、蘇轍。其中六位:王安石、曾鞏、蘇洵父子皆出于歐陽修門下蒙他薦賞而成名。
(2):這里順便給“老毒物”歐陽峰平反一下冤案,他在《神雕俠侶》中收孤兒楊過為義子,此舉已算得上俠義之舉,故稱其為毒俠,而非毒怪、毒物等。
(3):《蝶戀花》: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
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4):采桑子十三首
一、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二、春深雨過西湖好,百卉爭妍。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揚管弦。
三、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四、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攏,雙燕歸來細雨中。
五、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六、清明上已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七、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九、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十、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十一、畫樓鐘動君休唱,往事無蹤,聚散勿勿,今日歡娛幾客同。
去年綠鬢今年白,不覺衰容,明月清風,把酒何人憶謝公。
十二、十年一別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話衰翁,但斗尊前語笑同。
勸君滿酌君須醉,盡日從容,畫牽風,即去朝天沃舜聰。
十三、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