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只為婚娶種種事,嫁女聲泣滿城春
- 雪公子
- 鄒子韻
- 2524字
- 2012-11-22 10:02:12
迎親隊出發(fā)前,北盟主劉伯玉把管家叫到書房,說:“劉通。”
劉通:“是老爺。”
劉伯玉:“我打算讓你親自去迎親,以表重視。日子我已選好,明日辰時三刻正是好時辰。你一會去準備一下,聘禮呀,花橋呀,喇叭手,什么的都要準備完全了,到了親家那邊可不能失了禮數(shù)。”說著,手拍拍管家的肩膀。
劉通很感動,說:“是,我一定把少夫人風風火火迎接過來。”
劉伯玉:“好,路上一個月的路程,記得一定要在二月初八那天到那邊,一切就辛苦你了。”
劉通:“老爺,我省得了。”
劉伯玉:“路上你也注意一安全。”
劉通:“老爺難道還不了解我么?”
劉伯玉大笑:“哈哈,是呀,都怪這事太大了,都要亂了自己的方寸。當年自己成親也沒這么上心過。”
劉通:“這就是當父母的,兒女的事情,更上心。”
劉伯玉:“是呀,該交代的我也交代了,主要注意下時辰,好了,你去準備吧。”
次日辰時,迎親隊早已經(jīng)準備好了,只待吉時。劉伯玉:“時辰到了。你們路上可好生照顧管家。”
迎親隊成員齊聲:“是。”
劉通向家主抱拳行禮:“老爺,走了。”
劉伯玉回禮:“路上照顧好李家小姐。”
劉通:“嗯。鑼鼓打起,喇叭吹起。起橋。出發(fā)”
李鳳曉府上,迎親隊的到來,那是一派喜氣。這李府上上下下著紅帶彩的,就連打清潔的下人都穿著漂亮的衣服。這迎親隊到來的第二天,李鳳曉手癢了,把劉通拉到一個涼亭,只那涼亭有一石桌,桌上刻有棋盤,周圍有四個石椅,李府上下把這里叫作棋亭。李鳳曉也來個所性改名為“石機亭”,這石機也意指圍棋。
李鳳曉:“我說劉兄,一個月呀,一路辛苦了。”
劉通舉起茶杯小飲,然后放到桌上:“是呀,走了三十二天了。”
李鳳曉揮手一個“請”字的手勢:“劉兄,到你落子了。”
劉通:“李兄好手法,這三軍將士逐中原的氣勢厲害呀,我雖能吃掉你棋子,但終是落敗。即便如此,我也要啃得你心慌。”
李鳳曉:“你盡可試試。”
三日后,李府前堂,李鳳曉又手癢了,這幾日一得閑就拉上劉通走上幾局。都說練武之人喜歡手上來幾招真功夫,那是因為功夫沒到一定境界。其實,功夫到一定境界后,死練是沒有用的,有的時候需要借助其它方面的提升,以達到頓悟。這日是自己閨女出閣的日子,里里外外都忙得緊,這李鳳曉到清閑了,手癢的緊,只得拉劉通對上了,為了怕下棋誤事,還特意命人在堂廳擺下棋盤。
李鳳曉:“劉兄,萬事都已準備好了,這一路,小女就麻煩劉兄了。”
劉通:“哪里。”
李鳳曉:“來人呀。”
李管家:“老爺。”
李鳳曉:“你找人去看下小姐那邊。”
劉通略略一笑:“李兄,不急,這不尚有半個時辰么。”
李鳳曉:“呵呵,這子女成親,怎么比自己成親都緊張。”
劉通:“李兄那是愛女深切呀。其實每個父母都是如此呀。”
李鳳曉:“是呀,只要子女好,我們做父母的也就心安了。”
劉通:“誰也不是呢。”
李鳳曉:“女兒家家的,婆媽事多,來,我們繼續(xù)。”
劉通:“昨晚不慎落你三子。礙于夜深,今日必定要贏回來。”
話說兩頭,李知錦廂房之中,母女倆兒正在最后的訴語,這李管家便來了,敢情不放心其它人來辦似的。
李管家:“夫人,小姐。都已準備好了,老爺叫催。”
李秦氏:“催什么催呀,這時辰不還沒到么,這老頭子也真是的。管家你先下去吧,我再陪小姐說說話。”
李管家:“是。”
李知錦:“娘。”眼瞅著時辰也快到了,一下就鉆進母親懷里大哭。
李秦氏:“好了,哦哦,沒事的。”這錦小姐照舊。
李秦氏:“一路上,柳兒那丫頭會好好陪你的。有她陪你,你總不會寂寞。”
李知錦:“哦。”
李秦氏:“我可跟你說,一路上一切都得聽何媽媽的,知道么?”
李知錦:“哦。”
李秦氏:“你在那邊可不許再野了。”
李知錦:“娘,女兒已經(jīng)改了。”
李秦氏:“你還別說,這人要是成親,這再野的性子都能改得了。”
李知錦:“娘親笑話我。”
李秦氏:“我可沒笑話你,當年我也是如此的。還多虧了何媽媽。”
李知錦:“啊,娘親以前也是野性子。”
李秦氏:“是呀。不說以前了。你在那邊要是過得不好,派人送信過來,娘就去接你回來。要是想娘親了,就回來看看娘親,再不然送信過來,娘就過去看你。”
李知錦沒有出聲,李秦氏:“我可跟你說好了,三年之后回門,你可得給我抱個娃兒回來,我還要看看我家外孫呢。”
李知錦:“娘親。”
李秦氏:“這時辰也差不多了,我們該過去了。”
李知錦:“嗯。”
李秦氏:“等等,你得哭著出門呀。”
這時,站著一直不說話的何媽媽也回聲了:“對對對,是這個禮。這哭聲越大,表示孝心越大,感動上蒼,將來日子就會更紅火。”
李秦氏:“柳兒,你扶著小姐。”
丫環(huán)柳兒:“是。走吧小姐。記得要哭哦小姐。”
李知錦沒太多理會,只是心中奇怪:“竟還有這一說法。嗚。。。娘親。。。”
李府堂廳,李劉二人,還在大戰(zhàn),不過看情況好似要結(jié)束了,因這劉通好像招架不住了。李鳳曉:“哈哈,承讓了劉兄。”
劉通:“唉。還不如昨晚呢。李兄,厲害呀。”
李鳳曉:“人逢喜事精神爽嘛。你呀,心里想念著出發(fā)之事吧。”
劉通:“李兄見笑了。”
李鳳曉:“時辰差不多了,他們也該出來了。棋就到此吧。”
劉通:“好。來日我們再戰(zhàn)。”
李鳳曉:“好,來日再戰(zhàn)。來人,將棋局收去。”
這時“嗚嗚嗚”一陣哭聲,母女同哭著來到堂廳,將別離,傷心的緊。
李鳳曉:“來了。”
何媽媽:“吉時已到,下面出閣禮。請李老爺和李夫人上座,受三拜之禮。”
李鳳曉:“來夫人,坐下。”
李秦氏:“嗚嗚嗚。嗯。”只見兩人坐在堂上。
何媽媽:“跪,一扣拜,拜謝賜生恩,起首;再扣拜,拜謝養(yǎng)育恩,起;茶來,奉茶。”
李知錦跪下照做:“此去兒在千里外,拜謝父母恩萬千。飲了這番別過茶,安康歲月度晚年。爹,請用茶。娘,請用茶。”傭人接過茶盤,送于二老手上,二老飲茶。
何媽媽:“飲了謝恩茶,請賜隨行物。”
李秦氏:“拿棲鳳簫來。此簫是我娘親傳給我的,傳言有鳳凰之魂棲身于簫中,簫聲了得,如是鳳鳴,故有此名。今日,我就傳于你。記得將來傳于你女兒。”
李知錦得簫,心中猜疑,不知道娘親所言其真假。
何媽媽:“三扣拜。禮成,起身。蓋喜巾。引新娘,出鳳閣。”
李秦氏:“錦兒。”
李知錦:“娘。。。嗚”
柳兒與何媽媽扶著李知錦,母女倆哭,到了花橋邊上。
何媽媽:“上花橋。樂聲響,花橋起,走。”
羅衣染丹朱,鳳顏惹青苔。誰言嫁女心,泣聲滿城春。何媽媽說要哭,結(jié)果李知錦哭得相當厲害,比哭喪還厲害,著實讓杭州一城百姓羨慕,后被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