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1年,吐蕃松贊干布叱咤風云,強盛一時,文成公主嫁吐蕃。
貞觀八年(即公元634年)時,吐蕃松贊干布與羊同占領了吐谷渾國西部吐谷渾允伏子吐谷渾達延芒結波所統領的吐谷渾地區。唐高宗龍朔三年(即公元663年),吐蕃仗著自身強盛,吃醋于大唐對吐谷渾持有偏愛,撕毀和平外交協定,攻打吐谷渾。
面對著強大的吐蕃,吐谷渾諾曷缽愁眉不展,現如今吐谷渾國力大不如前,人丁亦不興旺,吐蕃大兵壓境,亡國已是朝不保夕之事。吐谷渾諾曷缽即刻啟奏涼州太守,涼州面此情形,不敢怠慢,火速上奏朝廷。唐高宗聞之大驚,一面發令詔書斥責松贊干布,一面調兵遣將前去救援大唐駙馬。
但是吐蕃近四十萬的軍隊協同出擊,涼州兵馬卻僅僅派出三萬,外加吐谷渾國的兵馬不過十萬左右。以十三萬的兵力,對抗四十萬的草原鐵騎,吐谷渾諾曷缽此戰和去送死絲毫沒有區別了。
此戰,吐蕃聲討吐谷渾,僅僅憑兵力的差距,吐蕃人大敗吐谷渾就猶如捏死一直螻蟻一般的容易。青海湖畔,兩軍交戰,諾曷缽明知此戰必敗,但為了賴以生存的家園,他還是決定拼上一拼。吐谷渾士兵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在吐谷渾諾曷缽的帶領下,在僅僅只有三萬唐軍士兵救援的情況下,苦撐了兩天兩夜,青海湖畔尸骸遍野,吐谷渾人的鮮血染紅了整個青海湖,他們用自己的血液充斥著整個青海湖的生命,他們希望青海湖這顆巨大的心臟能夠經久不衰的搏動下去。
由于唐軍的救援不力,延續了三百五十年的吐谷渾政權從此覆滅。吐谷渾將士奮戰了兩天兩夜,為吐谷渾人民的撤離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吐谷渾族人在弘化公主的帶領下,撤入了涼州境內,以此保全了最后的一點希望。但是吐谷渾國,再也沒能如那些逝去的士兵們所愿,復活、重生!
公元663年,吐谷渾諾曷缽戰死,其子慕容忠在涼州被高宗受封為青海王,但是吐谷渾國土盡失,只能屈居于涼州。慕容忠多次上書請求唐軍幫助收復失地,未得允許。
終于在咸亨元年(即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同意了慕容忠的上書,派遣名將薛仁貴與名將之后郭待封率領二十萬兵馬助吐谷渾復國,但是令唐高宗沒想到的是,常勝將軍薛仁貴在青海大非川經歷了今生唯一一場敗仗;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敗仗的結果是由他種下的,并丟失了大唐國域的安西四鎮;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為九十二年后長安城被攻破埋下了禍根。
薛仁貴被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郭待封位居其后,一切戰旅部署皆由薛仁貴負責。此詔一下,薛仁貴立刻校場點兵二十萬,率軍出征。但是薛仁貴沒有想到,名將之后郭待封不服。郭待封乃名門之后,薛仁貴乃是一介草民,郭待封今日作戰領兵位居其后,心固然有所不甘,但是他沒有表現出來,他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決定到了塞外再給薛仁貴一個下馬威,但是他沒想到正是他的魯莽與小肚雞腸,為這次大戰釀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