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我命令,挑選精兵三萬,配選上等良馬,由多哈臆度將軍指揮,向雁門關進軍。所有金甲龍騎兵,交于軻比能將軍指揮,向高柳進軍,最終目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奪回杜滸關,阻擋漢軍夏育部向南逃竄。剩余各部組選精兵5萬,寡人將親自指揮,向云中郡暗中進軍,準備出其不意,大破敵軍。即刻起,各軍開始準備,午時三刻,全軍出擊!”慕容檀石槐最終還是采用了柯比能的建議,但他不知道,他給鮮卑族的族人們種下了又一大禍根。
此時的夏育部隊,已經出塞兩千余公里,糧草供應問題已經成為全軍的一大難題,現在又由于塞外氣候變化無常,全軍上下將士都頗有不適,現在他們的士氣也已經由高昂奮進轉到了消極怠戰。但對夏育而言,他現在深知兩軍的三利三弊:漢軍第一弊,《孫子兵法》中所說,正所謂‘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也’,而漢軍恰恰出軍兩千余里,‘人生地不熟’,雖然首戰大捷但對于全軍現在的情況而言微不足道了;漢軍第二弊,孤軍深入,毫無保障,糧草供應不足,且沒有策應救援部隊;漢軍第三弊,盲目自大,軍中將士因為戰勝了鮮卑金甲龍騎軍,十分的狂妄,不把鮮卑族放在眼里,正所謂驕兵必敗。這三弊使得夏育催生了駐守杜滸關,暫停進軍的想法。但只可惜‘軍令如山,別無他法’。
午時三刻,鮮卑軍分三路向各自的目的地準時進發了,軻比能集團首先到達高柳郡,部隊迅速向東折返,挺進杜滸關。
杜滸五虎將
夏育深知杜滸關的重要性,所以他派遣手下五員重將鎮守杜滸關,并立下‘鐵軍令’:將在關在,關亡將亡。此五員猛將乃是當今漢朝有名的‘五虎將’,分別是征東將軍趙偉志、征西將軍徐焱、征南將軍方龍、征北將軍石濤、鎮中將軍韓茹科。此五人各各身懷絕技:趙偉志的槍法乃槍中一絕;徐焱的刀法更是如火純情;方龍的騎射之技天下無雙、百發百中;更有石濤出家于少林寺時練就的金剛不壞之身;那韓茹科的暗器更是人見人懼。正因其五人守關,夏育才敢大膽的帶兵北進。
軻比能帶兵來犯,重兵圍城。‘五虎將’深知手下兵力急缺,寡不敵眾,無論鮮卑人如何叫罵,一直守關不出。柯比能頓時犯了難,但是軻比能終歸是軻比能,他暫且退軍回到高柳,他抓住夏育與其五人乃生死之交,且擒賊先擒王的特點,從軍中選中一個十分像夏育的士兵,又選出幾個漢朝的俘虜,給他們穿上漢軍軍服。
他派遣軍中漢人,穿上軍服,打扮成敗軍的摸樣,前去杜滸關報告,夏育隊中了鮮卑軍‘關門捉賊’之計,全軍覆沒,夏育將軍被俘了。與此同時軻比能隊又向杜滸關進軍,形成包圍圈,在關前列隊斬殺了那幾個假的鮮卑士兵,并且鞭抽‘夏育’,那假夏育喊著;“不要來救我,守關要緊。。。。。”一遍又一遍,終于守關的‘五虎將’坐不住了,他們領兵飛馬出關,決定就那個‘夏育’,正中了軻比能的奸計。
就在漢軍出關作戰之時,軻比能部,金甲龍騎軍迅速進行對漢軍的大包圍,展開了大屠殺,‘五虎將’奮勇抵抗,由石濤殺出血路,打到俘虜‘夏育’之處,那‘夏育’說著:“哎呀中計了,你們中計了。”石濤還以為他們出關救人陷入埋伏是中計,誰知那石濤正要帶假夏育返回之時,只看一把尖刀正中石濤胸門,那石濤應聲而倒。
石濤陣亡,其余四將深知中了柯比能的奸計,分分調轉馬頭,向杜滸關內回殺過去,只可惜,那杜滸關已經‘城頭變幻大王旗’了,此四將奮勇作戰,英勇殺敵,可最終還是寡不敵眾。那徐焱被軻比能從背后一刀奪了頭去,那趙偉志身中數槍,最終流血身亡,那方龍、韓茹科,本來就不習慣近戰,一場混戰下來,幾乎沒有其二人施展絕技的地方,紛紛被打下馬來,亂槍處死。這‘五虎將’雖然身經百戰、武藝超絕,最終還是葬在了柯比能的計策之中,沒有逃過死亡的厄運。但為奪此關,軻比能所率領的金甲龍騎軍也損失慘重,但最終他們還是勝利了。
夏育部現在已經成了那甕中之鱉,三個屠夫正在向這只羔羊進軍。
夏育軍能絕地反擊嗎?鮮卑族之后的命運又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