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二百年河套太平之后
- 吐谷渾
- cabbaje
- 1020字
- 2014-07-16 14:53:16
在凌云寨內的鮮卑軍士,大敗匈奴鐵騎之后,整個河套平原得到暫時的安寧。這份安寧延續(xù)了二百余年之久,在此期間,原西漢張騫首先開拓出絲綢之路開始,絲綢之路由于西域各國戰(zhàn)火不斷被阻隔了58年之久。
公元73年東漢班超再次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由于商貿往來的日益增多,在河套平原上,特別是鮮卑各部之間發(fā)展勢頭甚猛,尤其是殤山一帶的鮮卑族人,由慕容家族世代延續(xù),已經發(fā)展成了三支鮮卑部落中最為強悍的一支。而北匈奴由于多年來對涼州、幽州等地,虎視眈眈,多次與中原大國交鋒,本來已經不團結的北匈奴各部已經四分五裂,在于中原的抗衡之中被不斷的消磨。
血洗鮮卑恥
由于鮮卑族實力的壯大,以慕容鮮卑支為主,與拓跋鮮卑和宇文鮮卑實行相互的聯(lián)合。推選出慕容阿葉延(慕容韋昭之子慕容俊后一支)為鮮卑首領,發(fā)動反匈奴起義。各部中按照具體實力懸殊,集結了20萬鮮卑勇士,他們在烏桓山頂?shù)孽r卑戰(zhàn)神拓跋宏墓前盟誓“不破匈奴誓不還”。
公元85年,鮮卑族二十萬大軍,在阿葉挺的帶領下,聯(lián)合了丁零族、南匈奴與西域各國,總計五十萬精兵強將,反擊北匈奴。
北匈奴當時的勢力范圍包括河套平原北部以及東部的大部分地區(qū)。占領東漢王朝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大塞外郡。而鮮卑族腹地僅包括殤山、烏桓山、鮮卑山山脈及腹地與饒樂水流域。另一方面,由于公元49年時,由于鮮卑領袖慕容樂瀧偏附東漢,所以公元85年這場大戰(zhàn)鮮卑聯(lián)合軍得到了東漢的大力支持。
聯(lián)合軍50萬雄獅,浩浩湯湯的向河套蒙古平原方向進軍。誓在“血洗鮮卑國恥,大滅匈奴單于”。不久,兩軍部隊便于云中郡外200里外相遇,聯(lián)合軍前軍5萬人,由鮮卑族將軍宇文夏撫率領與北匈奴大軍,展開了激戰(zhàn),5萬騎兵橫沖直撞,勢不可擋直擊至云中郡外,而北匈奴大軍寡不敵眾,退守至郡中。因為草原部落有兵糧與畜糧短缺這一嚴重缺陷,不可久戰(zhàn)。所以,阿葉延當機立斷,下令攻城,前軍5萬軍士,下馬提刀;中軍10萬急行軍進行策援。大軍壓城,真可謂“黑云壓城城欲摧”呀!吹角之聲一起,只聽“呼。。。。。呼。。?!?,萬千將士大叫道“殺”聲,奮勇向前沖去,前赴后繼,爬旋梯,上堡樓。頃刻之間,血雨腥風,大破匈奴兵士,攻下云中郡。
待奪下云中郡后,北匈奴進軍的前線糧草與后備兵屯積地就丟了。鮮卑軍率領著部隊乘勝追擊,由伊都五禪帶領的鮮卑精騎從郡中收足糧草,全軍向北匈奴大本營進軍,他們“日闖三關,夜奪八寨”直接逼向上谷的遼西代郡。
北匈奴聞之大亂,士氣大減,現(xiàn)今國力又十分衰微,但是托克單于還是決定搏上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