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廚神傳奇 苦孩子,不拼爹(2)
- 心尖上的先秦
- dayeyilang
- 1275字
- 2014-06-26 17:38:36
說起伊尹,現在的一些人可能會感到陌生,可在古代那可是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古人對他是極為敬重的,就連他的出生地和當年躬耕的地方,河南省欒川縣的墁子頭,都一直被古人奉為圣地,清朝的一位在伊尹出生地做官的官員還因為對此了解不深入,被當時河南省政府長官給撤職查辦了,乖乖,竟然因為不知道伊尹的出生地躬耕地而丟官,這在現在恐怕也不常見,可在清朝這事還真的發生了,可見人家清朝對歷史文化及文物保護工作還是極為重視的,繼任者盧氏縣縣令劉應元在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經過認真考證在伊尹當年的躬耕地墁子頭立了一塊“耕莘古地”碑,以此表明態度,說明自己對伊尹的敬重。不過,博學多才,胸懷天下,不拼爹,靠自己的艱苦奮斗,從奴隸到御廚到開國宰相的伊尹,傳遞的是正能量,走的是獨立自強的奮斗之路,也確實值得人們如此的尊重,他是商朝的開國元勛,五朝宰相,史稱元圣,韓非子、屈原、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等眾多文化名人都是對他極為尊崇的,尤其是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更是將一代名相中華民族的智慧化身諸葛亮比喻為伊尹、呂尚,可見伊尹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伊尹是個苦孩子,他生于伊洛大地,長于伊洛大地,業績非凡,千古流芳的治世名相,大商王朝的開國元勛;然而他的身世,卻是十分悲涼的。《呂氏春秋。本味》等典籍里記載一個關于他出生情況的離奇荒誕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有莘國有個采桑女子在一次采桑時,從一棵空心桑樹的樹洞里面發現了一個嬰兒,即把他獻給了國王,國王讓他的廚師撫養這個孩子,同時,派人調查這個孩子的來歷。結果,得到這樣的匯報:“這個孩子的母親,居住在伊河上游(即今河南省欒川縣境內,伊河發源于欒川縣陶灣鎮,全長270里,上游在欒川縣境內),懷有著孩子時,曾經有一天夜里夢見一位神仙告訴她:‘看到石臼出水時,趕快往東一直跑,千萬不要回頭看。’第二天,她看見石臼出水了,就告訴了鄰居,大家一同向東跑,一直跑了十里地左右,她忍不住回頭一看,只見身后一片汪洋,他居住的村子早已被洪水淹沒了。由于違反了神的告誡,她的身體很快被化成了一棵桑樹,這個孩子就是在那顆空心桑樹中得到的?!边@個故事就是關于伊尹身世的唯一記載,除去故事里的荒誕成分,我們可以知道,伊尹是個棄兒,其父母在一次大水災中失蹤,伊河上游的欒川縣,是其出生地。唐代詩人崔融《啟母石碑》中的:“昔者鸞川之上,母變空桑;豚水之濱,男生破竹?!保[川同欒川,宋代以前欒川一直寫作鸞川),也說明了伊尹是欒川人。
由于伊尹這孩子,是個災后孤兒,父母在伊河的一次大水災中蹤跡全無,身世過于離奇,有莘國國王不大喜歡他,不過,那時候生產力低下人丁稀少,以修理地球為主農業生產是人們最重要的活動,也是維系當時社會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的基礎,當時沒有化肥沒有聯合收割機一類的東東,農生產這個活技術含量很低很費力氣人少了不行,很多地方連春天耕地拉犁的牛也沒有,全靠人力耕地,考慮到作為一個男孩子伊尹長大后,作為一個奴隸,既可以當兵保家衛國,還可以為國家創造物質財富,對國家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國王就讓自己的廚師來撫養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