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進宮封賞8
- 三生緣之妾逆天行
- 可百
- 1231字
- 2010-01-22 21:01:45
“恩,那就好。”和珅轉向豆蔻說:“你要好好準備,可能還會見到你姐姐月寒,到時候她就是宮里的主子了,你們情分雖在,但是爺我提醒你,規矩切莫忘!”
“知道了,豆蔻記下了。”豆蔻應著,她知道,皇宮是險惡的,電視劇看多了也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這一點倒是跟和珅產生了共鳴。
和珅走后,馮氏給豆蔻惡補了一些宮里的規矩。又給豆蔻取了幾件做好的衣裳,由于豆蔻還不是命婦,所以只照著一般人家的規格做起。
注:這章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清代的女子服裝。方正也是免費看文,所以可百在這里就自作主張了。故事情節請大家關注下一章節。如果不愿意看這長篇大論的親們直接跳過即可!
氅衣為清代的婦女服飾,氅衣與襯衣款式大同小異。襯衣為圓領、右衽、捻襟、直身、平袖、無開氣的長衣。氅衣則左右開衩開至腋下,開衩的頂端必飾有云頭,且氅衣的紋樣也更加華麗,邊飾的鑲滾更為講究。紋樣品種繁多,并有各自的含義。大約在咸豐、同治期間,京城貴族婦女衣飾鑲滾花邊的道數越來越多,有“十八鑲”之稱。這種裝飾風尚,一直到民國期間仍繼續流行。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后,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云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于宮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為漢族中的貴婦所仿用。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繡花和裥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繡等為飾,史書記載"……鑲滾之費更甚,有所謂白旗邊,金白鬼子欄干、牡丹帶、盤金滿繡等各色,一衫一裙……鑲滾之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鑲條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綾綢,新時離奇,變色以后很難拆改。又有將羊皮做襖反穿,皮上亦加鑲滾,更有排須云肩,冬夏各衣,均可加工......"。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女不纏足不著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于漢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旗裝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點外,不同時期的組合特征仍比較鮮明。
乾隆年間:婦女著鑲粉色邊飾的淺黃色衫,外著黑色大云頭背心。裙邊或褲腿鑲有黑色繡花欄干,足著紅色弓鞋。也有著朱衣,袖邊鑲白緞闊欄干,足著紅色繡花鞋。也有的著鑲有黑邊飾的無領寶藍色衣者,襟前掛香牌一串,紐扣上掛時辰表、牙簽、香串等小物件。也有的在衣服外面結桔黃色帶子,垂在腰胯兩側與衫齊,帶子的端頭有繡紋。也有的著白紗汗衫,黑褲紅腰帶、紅肚兜,鞋后跟有提舌。
這是今天的第4更了啊!哈哈哈……
請喜歡文文的親們,賜予可百花花,收藏,推薦,留言了啊~感謝大家的支持!
還請關注可百同系列小說:《三生緣之藥引皇后》
地址:http://novel.hongxiu.com/a/18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