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夏花般燦爛(五)
- 愛如蕨,自在開懷
- cxr若兮
- 1119字
- 2010-11-14 14:26:19
若惜在一個還記得母親的大娘家借住了一宿,晚上在蚊帳中聽蚊蠅們的夜話,也聽青蛙的大張旗鼓,蛐蛐的不甘寂寞,還聽大娘的陳年往事。
鄉村真是單純,單純得寧靜,寧靜得淳樸,淳樸得自然,自然得叫人心疼。
村子里除了老人,剩下的還是老人。年輕人到城里打工去了,孩子也跟著去了,大多數老人過不慣城里的生活,也舍不得呆了一輩子的土地和房子,留守了下來。
若惜在想,也許有一天這里真的會變得荒無人煙,因為已經走出去了的不想再回來,自然也不會有其他門遷進來。就因為偏遠,貧窮。
窮字呀,你折煞了多少漢子的脊梁,愁煞了多少女人的青春,抹煞了多少孩子的夢想。
若惜還去看了外公外婆的墳冢,其實就是山坡上兩個孤零零的土堆,連塊碑都沒有,長滿了茅草。
苦命的人啊,活著將生命獻給了這個山林土地,死了也化作一抔黃土回歸自然。
寂寞的人啊,一年到頭連個記著的人都沒有。
若惜找了一把鋤頭,整理了一下墳,恭恭敬敬地磕了幾個頭,也替爸爸媽媽。
離開的時候,大娘說,只要若惜回來,只要她還在,她的那個家就是若惜永遠的落腳點。
兩天以后,若惜離開了群寧,那個讓人心酸又心疼的母親的故鄉。
在火車上若惜給辛子寒打了電話,告訴他關于母親的一切,因為若惜心情很沉重,他們并沒有聊些什么,除了簡單的問候,就是沉默,此時是不需要語言的。
一路顛簸,換乘了兩次火車,若惜來到重慶——美麗的山城。真像人們說的,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最后費了好大的勁才在重慶周圍的一個小縣城找到父親生活過的孤兒院。
孤兒院不大,有二十幾個孩子,最大的在上高中,最小的還在襁褓中。建筑還是好多年前的建筑,很陳舊了,像洗得發白的衣服。
院長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還記得若惜的父親——納蘭文修,知道他先去后,言語中流露出老年人特有的凄涼。歲月的積淀讓他看夠了生老病死,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從塵埃中凝神走來,千年以后又將一抔白骨風化成塵埃。
院長告訴若惜,如果不嫌棄可以在院中小住。
孤兒院的環境取自天然,很清靜,但是居住條件和孩子們的游樂條件實在太差了,平常小區里都有的健身器材和兒童的基本游樂設施也沒有,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看書,小一點的只能玩捉迷藏,抓蜻蜓逗螞蟻等游戲。
孤兒院只有幾個工人,根本照顧不過來,偶爾會有義工來幫忙。經費也有限,孤兒院的孩子們過得緊巴巴的。這些若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父親就是在這里長大的,他爬過這里的樹,捉過草里的蛐蛐,在這塊土地上摔過交。
是這個孤兒院讓他活著,是這個孤兒院伴他成長,是這個孤兒院培育他成才,有了自己的天地。若惜很感謝院長,感謝曾經在這里照顧過父親的那些還健在或已去天堂的人,感謝這片天地。所以她決定剩余的假期要在這里當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