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英雄莫問出身之故鄉
- 異能探秘
- 白面三哥
- 1453字
- 2011-03-31 14:53:53
我出生在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一月一日,東北的軍事和工業重鎮沈陽。那時候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世道不太平,苛捐雜稅又重,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十八歲前真不知道吃飽飯是什么滋味。我與中華民國同歲,小時候也不是安分守己的孩子。由于家里窮,給地主種地、劈柴、放牛......呵呵,凡是我能做的都干了,也就為一頓飯忙碌著。不過也多虧了活干的多,那時雖然營養不良,但是十歲時就練出來一把子力氣。由于力氣大,打架沒得說的,方圓幾里地的孩子都佩服我,我也自然而然的做了個孩子王。干活之余,我就領著小孩們掏鳥窩、扎青蛙、摸魚、烤長蟲......
有時候,伙伴們就問我:“三,什么時候咱也鬧鬧革命,干他娘的,咱們也做翻轟轟烈烈的事業,到時候你就是皇帝,我們哥幾個也是開國元勛了,還他娘的受什么地主的氣。”那時我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大笑著說:“四,你就是我的兵馬大元帥。殺啊--殺啊--”說著話領著伙伴們分兩組開始干土疙瘩仗。有時候不小心砸到眼睛沒少遭罪,回家還得挨罵,可是一想到干土疙瘩仗的刺激,大伙把什么都忘了,又開始熱火朝天地開仗,收集“彈藥”,尋找“掩體”,玩的不亦樂乎。
我叫張瘟三,那時老家有個風俗,說是起個難聽的名字可以避免災禍,瘟疫流行時,名字里帶瘟的可以幸免,在家里又是排行老三,所以父母就給我取個張瘟三,我的兩個親哥哥,一個3歲時得了天花夭折了,一個好像是2歲時被土匪給害了,家里現在就我一個獨苗,雖說家境貧寒,母親對我也是疼愛有加,延續香火估計就全指望我了。四的全名叫張狗四,他的高祖父和我的高祖父是兄弟,到我們這輩表面上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但我們倆是最要好的,可以說比親兄弟還親。
這人的命運是很難說的,本以為我和四就老老實實在老家種田過一輩子。誰知那年(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老蔣被閻錫山那幫軍閥打的一敗涂地,原是和我們是不相干的,沒料想少帥公開支持老蔣,我們這邊的東北軍就要開拔,免不得要下鄉征兵。
這中原軍閥混戰,尸積于途,餓殍遍野,死了多少人,哪個不清楚,所以父母就到處花錢找關系,求軍爺別征走我。那年我和四都是18歲,因為長年的苦力勞動,東北大漢的架子已經成型,正是打仗的好時候,不像現在的孩子20好幾了,還一身娃娃氣,沒什么力氣。父母好說歹說,最后花了銀子,還是好使點。可兵是必須當的,不過軍爺看我有把子力氣,人也機靈,說可以不讓我上前線,到時候分給某團團長做個警衛還是很安全的,我母親自然是千恩萬謝。這樣那軍爺就笑納了我父母僅有的那點積蓄,我當時也是于心不忍,老兩口辛辛苦苦攢點棺材錢,還得花在我這不肖子孫上,每每想到此處,心里像萬把鋼刀扎肺腑一般,眼淚就再也止不住了。
其實那時心想去前線有什么不好的,殺敵建功立業,也混個小頭目,回來也好光宗耀祖。就這樣,看著母親留戀的眼神,登上了遠去的列車,可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十多年。
我和四被分到東北軍獨立第七旅三團,駐軍沈陽。那個征兵的軍爺還真管點事,我當時就給三團團長王大炮做了個實習警衛。四去三連二排做了個炊事兵,見了我老抱怨:“他娘的,本以為上部隊端歪把子來了,誰知道要掌大勺,還不如在家喂豬。”我就勸他,你剛來就去前線那不是送死啊,新兵蛋子先下廚房鍛煉鍛煉。再說去廚房也是美差,好好養養你的肥膘。別著急,肯定有咱哥倆出人頭地那一天。我當時是怕四開小差,如果開小差被抓回來,在哪個部隊都是個死罪。這種悲劇,在新兵營每年都有發生。先穩住四的不滿情緒,在這亂世走一步算一步了。只希望我和四能平平安安回去,勉力事親,膝下承歡,堂前行孝,也不枉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