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在水一方——化白逢春
- 少年包青天之情聚開封
- 縵纓
- 2047字
- 2013-09-21 14:15:02
“喂,你這算是什么?為什么不按照計(jì)劃來?”在月華的房內(nèi),展昭問。
“什么計(jì)劃不計(jì)劃?想要我一個人跟著他們回來,你自己到處玩,想得美。”月華回答說。
“誰到處玩了?你跟他們回來,我會暗中保護(hù)你的,你擔(dān)心什么。再說難道你伯母和哥哥們真的會害你不成?”展昭說。
“我是關(guān)心你啊,暗中保護(hù)總沒有我讓你跟進(jìn)來,正大光明地保護(hù)我好吧,要不然你晚上睡哪里?在房梁上倒掛金鉤嗎?”月華笑嘻嘻地說。
展昭說:“你武功蓋世,還需要我保護(hù)。”
月華說:“行了行了,別生氣了,至少你不用倒掛金鉤了呀。”
“南俠展飛天,不老童子功,今年三十七歲,你想象力可真豐富。”展昭無語地說,“你讓我說你什么好?”
“我怎么覺得展飛天這個名字挺神氣的呀!”月華說,“再說南俠這個稱號也挺不錯。”
“南俠,的確不錯。”展昭想了想,“不過展飛天這個名字不行,你別想討好我。”
“去,誰想討好你?”月華白了展昭一眼,說,“你說包大哥現(xiàn)在在干什么?”
其實(shí)此時,包拯等人早就在漕司府了。新任的漕司叫做溫立川,是新進(jìn)的進(jìn)士。溫立川看上去文質(zhì)彬彬的樣子,但是眉宇之間有一絲傲氣,似乎正是少年輕狂的時候。
包拯是微服前來,讓門口的衙役通報之后,溫立川便出來迎接。溫立川表面很對包拯很謙恭,但包拯看得出來,這個人似乎對自己有些不服。
“下官不知?dú)J差大人微服前來,禮數(shù)不周,還請大人見諒。”溫立川讓人給包拯上了茶點(diǎn),偷偷打量著包拯,皮笑肉不笑地說。
“溫大人不必多禮,聽聞溫大人是今科進(jìn)士。”包拯跟他客套道。
“會試三十七名,翰林無望。”溫立川說,“只是聽說包大人當(dāng)年也是這個名次,只是大人缺考一個科目,大人真讓下官汗顏。”
包拯笑著說:“溫大人,大可不必如此說,我可要慚愧了。”
溫立川哼了一聲,說:“同時三十七名,包大人可以身居高位,還得了一個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名聲,不想在下,只能當(dāng)一輩子功利小人。”
包拯說:“這話怎么說。”
溫立川說:“下官想不通,我們讀圣賢書的,不就是為了金榜題名,然后效忠皇上,為百姓謀福嗎?但是下官不明白,包大人追求的是什么?”
包拯想了想,說:“一切無愧于心。”
溫立川說:“無愧于心,便是無愧于大人自己的心,大人可想過天下百姓的心?都說包大人鐵面無私,說到底大人您還是自私的。”
包拯說:“這話怎么說。”
溫立川說:“那么請恕在下直言。當(dāng)年京師一案,轟動了天下所有仕子,當(dāng)時我便知道了大人這個人。下官當(dāng)時就想,如果效忠于朝廷的都是大人這樣的人,那么天下何求不安?北邊的疆土又何求不能收復(fù)?當(dāng)時聽說大人因缺考一科,翰林無望,下官深為大人感到惋惜,像你這樣的人都不能效忠朝廷,那么人人都向往的官場會是什么樣子?”
包拯說:“你是對我失望,還是對官場失望?”
溫立川說:“都是,我不明白你當(dāng)時的選擇,以你的才能,考完所有科目之后,一定在三甲之列。聽說皇上要封你為龍圖閣大學(xué)士,但是你拒絕了,下官想知道,為什么?”
包拯說:“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
溫立川說:“名正言順?到底說來包大人還是怕影響自己的名聲?怕自己有愧。龐太師把持官場這么多年,有誰去過問他是否名正言順?”
包拯說:“包拯不敢與龐太師相提并論。”
溫立川說:“包大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則,這點(diǎn)下官很佩服,下官還想問,難道這次大人出任開封府尹就名正言順了嗎?”
包拯說:“很多時候,沒得選。”
溫立川說:“大人看起來不像是信命的人。”
包拯說:“我不信命,但是我也不能強(qiáng)行去改變。或許幾年前我會,但是我現(xiàn)在不會了。或許在你們眼里,包拯只不過是一個沽名釣譽(yù)之輩,但是包拯還是寧可那么自私地去追求無愧于心。”
溫立川說:“是,大家都覺得你是一個沽名釣譽(yù)的人,你當(dāng)年拒絕了皇上的冊封,然后又當(dāng)了幾天縣令,隨后辭官而去。大家都在想,包大人這么年輕,就要告老還鄉(xiāng)了,可真是許由在世啊!都仰慕的不得了,可實(shí)際上呢?你除了破了幾個案子,對得起極個別人以外,又做過什么呢?”
包拯說:“我做不到的事情太多了。”
溫立川冷笑一聲,說:“那么大人能做到的呢?比如,當(dāng)官?”
包拯說:“或許你們把我看得太高了。”
溫立川搖搖頭:“下官和大人一樣,相信自己的判斷、下官這次赴京趕考,本以為可以和大人同場比試,但是科場上卻沒有大人的任何消息。大人難道真的是對朝廷不報任何希望了嗎?”
包拯心中苦笑,沒想到自己居然被溫立川這個下官教訓(xùn)得沒法還口。他知道溫立川的想法代表了很多讀書人的想法,他們并不明白很多事情的內(nèi)情,只是從表面現(xiàn)象得出的結(jié)論。包拯說道:“溫大人真的只得了三十七名?”
溫立川說:“下官才疏學(xué)淺,沒什么好抱怨的。”
包拯說:“溫大人胸懷天下,不必如此過謙。”包拯走到一幅字畫前,念到:“人間秋至天地肅,自信化白便逢春。好句。”
溫立川笑著說:“包大人取笑了,涂鴉之作而已。”
包拯說:“化白,逢春,自然之中很普通的事情,卻讓人感到如此美妙,就是你說的,希望。”
溫立川說:“下官冒昧了。”
包拯說:“或許,我們可以成為朋友。”
溫立川搖搖頭:“不,下官始終是下官。”
包拯笑了笑:“如果所有的下官都能像你這樣,不畏權(quán)貴,連皇上的欽差都敢教訓(xùn),那么還會有龐太師這樣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