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互鎖門4
- 望穿一世動了情
- 月下行風
- 961字
- 2011-11-15 09:29:19
二者,通入式。
外城門敞開,萬千軍隊群沖而入。
隨之,內城門不完全開啟,外城門亦不完全關閉,且狀態保持一定。
這時,如果將內、外城門及兩封墻中間穿道連為一體,看做整個皇城的‘入口’,那么此攻式就保證了該入口的隨時暢通。也便說,這種攻式可使敵軍經該入口連續不斷地進入皇城。
如此說來,與斷入式相比,通入式仿似更有利于敵方的進攻和其整體作戰力的提升。
但倘若將內、外城門中開啟較小的一方‘端口’作為皇城入口的‘通徑’,那么一個起決定性限制作用的因素就是該通徑的通兵量。而所謂‘端口’便指銅門外端與城洞墻面間的垂直開口。
具體講:
在外城門被推開的過程中,其端口逐漸增大,同時內城門端口漸小。當逢內城門被拉開,則反之。而因為除內、外城門兩端口相等的情況外,總會有一方端口偏大,另一方偏小,又由于我們將內、外城門及兩封墻中間穿道連為一體看做了皇城的入口,所以我們也只能把兩端口中開啟較小的一者作為衡量敵軍進兵多少的尺度,即通徑。
倘若用端口橫寬來表示通徑的大小,那么其最大值便為兩城門端口的相等值。
另外,經理論推算和實際驗證得知,通徑的最大值與城門之寬有關,且恒為后者的‘四分之一’!
也便說,當城門之寬為八米時,通徑的最大寬度僅為兩米;當城門寬四米時,通徑最大一米。而事實上,由于互鎖門體系中城門之寬只有三米,因此通徑最寬遠不足一米。
這就意味著,敵方萬千軍隊由通徑向內攻入時,倘若僅持刀、劍,每次最多容許兩人并肩擠過,但那樣無疑會被封墻上、門樓旁及高大瞭射臺上強悍的弓箭手對準狹小的通徑口全部射斃。而如果其手執盾牌擋住前方,一般來講,每次只能使一人通過,雖然連續,但恐怕亦經不住眾多鉤士的一連鉤起,再由弓箭手紛紛射斃。
這樣說來,無論以上哪種攻式都不能使敵軍經‘互鎖門’順利殺入城內。
由于連接內、外城門的每條鎖鏈在任意時刻‘必定’隱在鐵板后方,且鎖鏈之粗遠蓋過板上滑軌之縫寬,加之鐵板極厚,就使得敵軍很難接近并將其毀斷。
而高大城墻上同樣配有眾多驍勇的武士、雄壯的力士和強悍的弓箭手全力抗敵。且為了保證穿道的暢通,處于封墻上的鉤士隨時都在將其內積壓的敵尸、巨石之類一連鉤起,甩去城外敵群。
除之,皇城內備有充足的兵力不斷補給玉兵各方陣亡的勇士。而圍繞城墻還挖有很寬的護城河。
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互鎖門’的布建極大程度地提升了玉情國的軍事防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