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后悔了!我要你!
- 菩提塵,皇后逃了!
- 林花靜語
- 1031字
- 2014-01-09 14:54:11
殺身之禍
之后,宋仁宗再賜他姓趙,可是李元昊不姓趙,他便改回李姓。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處。在位16年(1032年起計),猜忌功臣,稍有不滿即罷或殺,反而導致日后母黨專權;另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導致西夏內部日益腐朽,眾叛親離。據說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統統殺掉。廢皇后野利氏、太子寧林格,改立與太子訂親的沒藏氏(另有一說沒藏氏)為新皇后,招致殺身之禍,于1048年為子寧林格所弒,享年46歲,廟號景宗,謚號武烈皇帝,葬泰陵。李寧林格后來因弒父之罪被處死。
2為政舉措
編輯
效仿統治
1034年,李元昊改年號為廣運,后知此為晉朝年號,遂又改為大慶。同年五月,又升首都興州為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在城內大興土木,擴建宮城,廣營殿宇。興慶府的布局,仿照唐都長安、宋都東京。李元昊還依照中原王朝的禮儀,設立文武百官,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機構為: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臺、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司、磨勘司、文思院、蕃字院、漢字院等。地方分別設州、縣。對文武百官的服飾和官民服飾分別做了嚴格的規定。這些措施,進一步推進黨項社會內部日益增長的封建關系,同時也適應廣大新占領漢族地區的封建統治的需要。
作為一個軍事統帥,元昊深知他占有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廣大地區后,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嚴格的兵制,對內統治和對外防御都將失去保證。為此,在原有軍事組織的基礎上,隨著黨項國家的形成和疆域的擴大,元昊進而將十二個部落武裝改變為十二個軍事行政區,分別在各駐地置十二監軍司,諸軍兵總計五十萬。每一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貴戚豪右充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伺禁官等數十員,黨項人,漢人都可以充任。除步兵外,常備軍性質的還有騎兵、炮兵、“擒生軍”、侍衛軍等。炮兵使用一種類似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的旋風炮發射石塊的兵器。“擒生軍”是擔任后勤或警衛部隊的總稱,由十萬人組成。又有二萬五千精兵駐扎在首都近畿擔任衛戍,給他們配備服役的副兵達七萬人。還有從出身豪族而擅長弓馬技術的士兵中挑選出來的五千侍衛親軍,由元昊親自掌握。近畿衛戍或宮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國家保衛部門頒發的“防守侍命”或“內宿侍命”西夏文銅牌作為標志。元昊大慶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這一天,在興慶府的南郊,祭壇高筑。元昊在親信大臣野利仁榮、楊守素等人的擁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國號稱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是年元昊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