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公主但求有情郎
- 莫問情歸處
- 熊小棉
- 1758字
- 2011-04-25 15:15:24
中都宮內的立策殿中,皇太后端坐在案首,隔著一道珠簾,領首大臣魏太傅正站在下首低頭回皇太后的問話。
“你說月氐新王國乃莫奉上國書,欲與我國永結良好?”太后在簾內冷冷問道。
“是。那乃莫請求太后將行嫣公主下嫁與他,他愿世世代代與我朝皇帝有娘舅之好。”魏太傅小心翼翼地回答著。
“他的心可越發的大了。”那太后聽后冷笑了一聲:“王位尚未坐熱,便欲來染指我朝么?還敢放話要娶行嫣公主,也不怕天下笑話。”
“我等都知行嫣公主乃皇室貴姝、太后的心頭肉,故而在這一事上已堅拒了他。”魏太傅回道。
“且不說我舍不舍得將行嫣公主嫁得那般遠;只說他這個王位還不十分穩,便如此蠢動不安了么?”太后依然冷笑。
“太后是指-----”魏太傅略有些疑懼。
“乃莫是將自己的王兄、王嫂及一干子侄殺害了之后才坐上這王位的,只是,斬草尚未除根,據說那炎達王子還未落到他手里-----”太后頓了片刻,道:“他不怕那炎達圖結外部,回去報仇雪恨么?”
“如今放眼關外,月氐一國坐大,其余小國恐怕也難對它造成威脅。這樣,即便炎達王子逃出生天,恐怕欲復國也是無力。”魏太傅分析道。
“世事難料。一時不除根,一日心不安。乃莫還有心情發此繆論,真正不堪扶上墻耳。”太后冷道。
“太后訓得是。那----”魏太傅小心問道。
“從后宮宮人中覓清秀長相者五人,賜封美人,發往那月氐,就說哀家的賀禮。若問起行嫣公主,只說公主身子柔弱,一直在宮內靜養,尚不考慮婚嫁之事。”太后言道。
“臣下這就去辦。”魏太傅趕緊躬身行了個禮,靜靜地退了出去。
這時,宮女莫兒從側門急步走了進來,輕輕扶起太后,慢慢地從那案首退了下來。莫兒聽見太后突然輕輕嘆了一口氣,便問道:“月氐既已換了新王,太后還有何憂慮?”
“月氐先王體恤下民,使得關外部落紛紛前去投靠,哀家怕月氐獨大危及我朝,故而幫那乃莫奪了權稱了王;只是很多后來的事,已不是哀家能控制,想來有些感慨而已。”太后淡淡說道。
“太后一心為我朝江山基業著想,上至先皇,下至黎民,都會感應太后的照拂,還請太后寬心才是。”那莫兒悄言開解道。
“嗯。莫兒,隨我去行嫣處走走,那丫頭,見天的躲在宮里刺繡抄書,也未免太沉靜了些。”太后想到自己最最疼寵的行嫣,心情好了許多,不禁慈愛地說道。
“是。”莫兒也面帶笑容地應道:“奴婢已準備好宮駕候在殿外了。”
柔然宮里,行嫣公主正端坐在一方梨花木花案前,低頭默抄著詩書。聽見宮女在外面報說皇太后來了,輕輕地將那筆墨擱在案上,款款起身,步出宮門,看見皇太后正從宮駕上下來,蓮步移了過去,裊裊行了一禮,便輕輕挽住皇太后,臉上帶著一抹溫婉的神情,言道:“行嫣給太后請安了。”
“你這孩子,今天又在宮里抄抄寫寫了吧?天氣這般好,叫碧落侍候你到花園里走走,也好變得開朗些。”太后關切地說。
“多謝太后關懷。行嫣記下了。”行嫣柔聲應道。
“嫣兒也快十八了,哀家想著也該給嫣兒覓一佳婿,只是不知滿朝文公武將的公子哥里,嫣兒可有中意的人選?”太后笑著問道。
行嫣的臉上溢出一抹嬌羞,卻語帶堅定地說:“嫣兒尚無中意之人。”
“兩年前,哀家便說要為你指婚,你卻是左右不肯,三日在宮內不吃不喝,把哀家和你母后急得個-----”太后笑著說:“后來,哀家問你為何不愿出嫁。你道是未遇到動心之人。嫣兒,你可知,皇家之女出嫁,事不但關己,更關天下蒼生。只是哀家一意縱容你,拖得今日也老大來了,再拖下去,哀家可萬萬不許。”
“嫣兒知道,”行嫣面色從容道:“嫣兒旁事全聽太后與母后安排,只是在終身大事上,還望太后讓嫣兒憑心意擇人。”
“你啊,都怪哀家把你寵壞了。”太后寵溺地看著眼前這個柔里帶剛的孫女,笑著拍了拍她的手背,將她的手輕輕夾在自己的臂膀里,道:“走,陪哀家到御花園里看看桃花可開了,也為嫣兒沾染些桃花喜氣回來。”
“太后-----”行嫣的臉上不禁幾分嬌羞。卻依言乖巧地陪著太后往御花園行去。一從宮人侍女無聲跟在后頭,只聽得前方祖孫二人絮語叨叨,一派溫馨暖意。
到得園里,果然一樹一樹的桃花已陸續開放,一朵朵桃花灼華夭夭點在桃枝上,別有一番喜意。太后不禁逗道:“嫣兒,快請花神娘娘為你送一合心合意的郎君來,也叫哀家不再為你操許多心。”嫣兒嬌羞地低頭,看著泥地上的幾片落紅,心里卻默默禱道:“易得無價寶,難求有情郎。嫣兒只盼有一個人,真心誠意愛著我,不在我是公主,只因我是行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