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前期準備
- 北宋侯爺
- 飛雪2007
- 1808字
- 2014-04-05 21:14:13
接下來的幾日里,賈仁貴到三位衙內家拜年。沒想到幾位好友的宅子,一家比一家更有氣魄,綴以亭、臺、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相較之下,自家倒顯得很一般了。
另外,有關折扇扇骨如何打磨的問題,有賈仁貴在一旁的提點,再加上工匠不懈地琢磨與嘗試,總算解決了。
扇骨的制作工序,首先得選好竹子,不能有瑕疵,這是最重要的工序。然后進行下料、劈竹、刮青、蒸煮、打篾、選篾、纏把、打孔、造型、刨砂、染色、雕刻等諸多繁雜的工序。事先做好扇面,將扇骨的小骨串到扇面中間,再將大骨粘在扇面的兩邊成為一種完整的扇子,再配以扇穗、扇墜等飾物。
請六郎呂居簡在扇面上題詩。六郎倒也沒有推托,欣然答應,最終做出了幾件樣品。
賈仁貴從中選了一把自己留用,剩下的便被三位兄長瓜分了。而店鋪的選址,經過反復比較和多次砍價,也敲定了,為前店后坊式。位于南角門,其背靠汴水。前店左右均開一門,兩邊有側房連著后面作坊,后進中間是天井,天井和側間后是儲貨間和住房。后面再有一院,房內可用來加工生產,小院用來漿洗和晾曬,方便又保密。
三位衙內來到賈府,一是拜年,二是商量著入份子的事情。
爹爹不在家,賈仁貴只能纏著母親大人,講述這項偉大生意的廣闊前景。最終執拗不過自家兒子的堅決,讓管家從賬上支付銀兩,并答應幫著尋一位做事穩重的掌柜來管理店鋪。
經過協商,四人共同出資八百貫,每人各出二百貫,以后紅利平均分配。這些錢兩包括購置店鋪四百貫、人員工錢以及相關材料預算等。為了讓技術盡可能晚一點外泄,同時讓制作流程更為快捷。賈仁貴將做出扇骨的工匠高薪聘為工頭,并決定對以后招來的工匠們進行分片管理。就是每個工匠都只負責其中幾個環節,萬一誰跳了槽,同行業的人也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
為了能在過年后店鋪正式開張運轉,賈仁貴在三位好友的幫助下,遣人對店鋪進行簡單的改建和整理,并招了一些工匠和數位店伙計。為了刺激大家的積極性,過年期間額外提高五成工錢,要求工匠們在一個星期之內先做出少量產品出來,好進行推廣。工匠們自然有了干勁,再加上流水線的效率,果然如期做出了二、三十把。
賈仁貴托三位好友去尋有一定名氣的大儒和仕子在其扇面上題詞作畫。除了送大儒們幾把扇子作為酬謝外,仕子們倒是很樂意留下自己的墨寶,覺得甚是有顏面。至于付潤筆費,提都不用提,對于那個時代的讀書人來講,要錢是很丟份的事。
本著有錢不賺過期作廢的原則,賈仁貴讓其好友們帶著剩余的扇子,上門訪友,參加聚會啥的,結果短短幾天就被一搶而空。一把上等的扇子成本不過一貫錢,卻賣出了五、六貫的高價,中等的扇子也有兩貫的入賬。其實,賺多少倒是次要的,通過口碑相傳,在達官貴人中間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才是目的。
或許三位衙內對這項生意一開始并沒怎么看重。對于他們來講,生意能做起來,到時分點紅利自然錦上添花;要是沒什么起色,也并不是很在意這些錢財。只是讓他們沒料到的是,這扇子生意往后會如此紅火,讓他們數錢數得樂開了懷。
不管他們是怎么想,心里有什么打算,也許還有其家人的私心和算計在里面。但賈仁貴心里很明白:如果想生意做的好,是需要有一定的力量作為后盾的。有錢大家一起賺,福禍同享,不偏不倚,不要太計較,方能齊心、長久。
等到爹爹回來,生生被這項生意以及樣品驚住了,愣了半天神才反應過來。雖然臉上裝著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畢竟是“先斬后奏”,但心里還是很欣慰的。自己雖然是朝廷官員,但官場私下里又有誰沒有自己的生意渠道呢?僅靠俸祿是很難住上寬敞的大房子,過上富裕生活的。
而賈仁貴這時又捧出一個新的物什,說是什么沙盤模型,乃平日里在汴梁城中閑逛后偶發其想,才鼓搗出來的。其實就是在一個長形盆子里,把沙土沾上水,捏成一個個不同的形狀,在一些地方綁上樹木插在其中。以表明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橋、高山、樹木、河流等。當然了,由于制作條件和容量有限,只是一個很粗的輪廊示意圖,但也能大概看出這是汴梁城地形的一部分。
這下賈父徹底無語了,一直瞅著賈仁貴看,自家兒子的腦袋里到底都裝著些啥東西?
賈仁貴被爹爹的眼神盯著心里有些發虛,忙解釋這物什有什么作用。不過當賈仁貴介紹完之后,賈父的眼神終于發亮了,神情也頗為激動。
“爹爹,這個物什是爹爹親自呈給官家,還是……”賈仁貴試探著問:“我本意還是想交給二郎王志遠,讓其轉交……”
賈父皺著眉頭尋思了一下,道:“你自己決定吧,我就不參與這事了。”
賈仁貴歡喜地應下,心里想著:還是老爹明白自家兒子的心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