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次相見
- 牡丹花神淚
- 妙生
- 1884字
- 2012-12-10 15:29:01
王玉英,唐朝時的并州祁人,東魏、西魏、北齊大將王思政的玄孫女。王氏與唐皇室系舊親,唐高祖之妹同安大長公主為玉英的從祖母,玉英的母親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因此玉英出身顯赫,既是北周重臣的后裔,其父母兩族又都是唐皇室的姻親,屬于當時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的一員。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兒子,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謚號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王玉英第一次進宮那年是公元635年,那年她9歲,李恪16,而李治卻只有7歲。她隨同安大長公主一起參加皇家家宴。
“姑祖母,你們終于到了。”
“恪兒,讓你久等了。”
“哪里,這位小妹妹是.....”
“她是我的玄孫女,玉英。”
“哥哥好!”
“乖,玉英,哥哥帶你進去。”李恪牽著玉英,恭敬的對安大長公主做了個請的姿勢“姑祖母,請。”
長安宮
“姑祖母,這長安宮是父皇專門為你安排的。您在這兒稍作休息,我去稟告父皇。”
“恩。”
待李恪離去,同安大長公主邊環顧四周邊道:“英兒,這是皇宮不比得家里。可不要到處亂跑。”沒有應答。回身,哪里還有玉英的影子。
“哎,這孩子就沒有老實過。”說著便要出去尋找。這時皇上正好進門,后面站著李恪。
“老身參見皇上。”同安大長公主趕緊行禮。
“誒,姑母不必多禮。”皇上扶住她
“朕見姑母匆匆的想要離開,這是為何?”
“哎,我那淘氣的玄孫女玉英趁我不備溜出去了,我正準備去找那丫頭,也不知道會惹出什么事來。”
“呵呵,一個小丫頭能惹什么事,恪兒,你去幫姑祖母把玉英找回來。”
“是,父皇。”
“姑母,這邊請。”
玉英來到御花池旁的亭子里坐下看著湖里的魚兒游來游去,左手一把青羅扇右手一把綠草,她把小草一根一根的扔給魚兒時不時的咯咯的笑著。
“你在干什么?!”一個非常不滿的聲音叫道。
玉英嚇得趕緊回頭,見一個小男孩正瞪著她,她被嚇得不敢說話。
“誰讓你給魚兒喂草的?”
“我。。。。。”玉英不知所措,手里的草全部掉在水里,只剩下左手那把青羅扇。
小男孩看看玉英手里的青羅扇,“這把扇子挺好看的,給我。”說著就去拿玉英手里的扇子,可玉英怎么都不肯放手。最后還是被那男孩搶了去,待那男孩離開好久玉英終于忍不住哭了起來。這個小男孩就是李治。
“玉英,怎么了?”
“嗚嗚,哥哥,我的羅扇被人搶走了,嗚嗚。”越哭越厲害。
“玉英,別哭了,你看這是什么。哥哥把它送給你好不好。”李恪拿出一只玉簫。
“嗚嗚,這個又不好玩,我不要!”
“怎么會不好玩呢,你看。”說著就拿著玉簫放在唇邊吹了起來。簫聲清美悠揚。玉英在簫聲中漸漸安靜下來,開始隨著簫聲偏偏起舞。
簫聲戛然而止只聽見李恪一聲“九弟”
玉英轉身看見剛才搶了自己青羅扇的李治正站在前面。
“三哥,我是來還她的扇子的。”
“你都弄臟了,我不要了,我要哥哥的這個。”說著就去拿李恪手中的玉簫。
“三哥,不要給她。”李治著急的說。
“你說不給就不給了。”玉英向他做了個鬼臉變研究她的蕭去了。
“你!”李治生氣的用小手指著玉英。玉英不理他自顧自的把玩著手里的玉簫。
李恪見如此情形,對著李治善意的笑道“九弟,你今天逃課,父皇正在找你呢。”
“啊,三哥,我先走了。”說著拿著羅扇飛快的跑了。
“玉英,姑祖母正在找你呢,我們回去吧”
“恩,好”
皇宮城外
“姑祖母,馬車已經準備好了。”
“恩,幸苦恪兒了。”
“哪里,姑祖母客氣了。”
“恪哥哥英兒就要走了,你會想英兒嗎?”玉英扯扯李恪的衣袖。
“當然了,英兒這么可愛,這么懂事,哥哥每天都會想你的。”李恪摸摸玉英的小腦袋。
“玉英姐,我也會想你的。”站在旁邊的李治說道。
玉英的手搭在李治肩上“謝謝你,治兒,我也會想你的。”
“英兒,我們要走了。”已經在馬車上的同安大長公主叫道。
“恪哥哥,英兒有秘密要給你說。”
“哦,什么秘密,英兒?”
玉英拉低李恪對他小聲道;“恪哥哥,等我長大了,我要嫁給你。”
李恪笑著揉揉玉英的頭道:“小丫頭,你這小腦袋都在想些什么呢?”
“我是說真的。”玉英認真的看著李恪。
“英兒,走了。”同安大長公主在車上催促著。
玉英回答道:“誒,來了。”然后認真的對李恪說道“恪哥哥,你一定要記住哦。”說完就爬上車,馬車漸漸遠去,玉英戀戀不舍的不停的向后回望。
“英兒乖,別看了,下次老祖母再帶你來,好不好?”
“真的嗎?”一臉興奮。
“呵呵,真的!”。慈愛的拍著玉英的臉。
“謝謝你,老祖母,老祖母,你真好。”玉英高興的抱住同安大長公主。同安大長公主拍著玉英的背呵呵的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