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只要一個侍讀
- 和女皇同朝
- 諸葛稚潔
- 1619字
- 2011-08-17 16:16:54
“宣太子覲見——”早朝之后,太子恭候在皇上的書房之外,等待召見,上朝時,皇上近侍莫公公已經傳喚過了,說皇上朝后要見他,所以一退朝他就趕緊來到書房外恭候。
皇上、皇后用過早膳,才來到書房。古時的宮廷體制是很嚴格的,即使你是太子,是未來的儲君,在沒有登大寶之前,也是不能在皇帝的寢宮里隨便出入的!所以沒有旨意,即使是用膳,他也不能擅自打擾。
太子李賢聽到莫公公宣旨,起身進了書房,
“兒臣給父皇、母后請安!”太子行跪拜之禮,
“賢兒快快平身,現在就我們一家人在場,不要那么拘禮,賜座!”高宗本就是一個和善之人,又偏愛這個兒子,當然一臉笑意,
“賢兒,最近你的府上云集文人雅士,你的文集編輯工程進行的怎樣?”武后干練的切入正題,不若皇帝那樣拖泥帶水,
“回母后,還算順利,再過三個月,自我朝開國以來的著作都可以收集成冊了!”太子有時就不太適應母后的作風,太干練,令他很壓抑,不若面對父皇那般親切!
“嗯,我就是賢兒辦事還是放心吧!”皇帝笑了,有濃濃的驕傲,
“賢兒,這次你得把文集的事安排一下,抽一點時間去湘鄂一帶,去訪一下那里的民情,有折子上來說節度使專權,民有冤情!”武后還是言歸正傳,與皇帝的親情至上成鮮明對比,但對待朝事,太子有喜歡母后明朗的處事風格,讓人知道自己下一步必須做什么,不走彎路。
所以,太子對武后,心中是愛恨交加!
“兒臣遵命!”他喜歡這趟差事,微服私訪,可以體恤更多民情,出了宮,他就是皇上的眼睛,去分辨是非!
“母后,兒臣何時出發?”一般朝政大事,多變成與母后的直接對話,因為父皇常年多病,一些政事的處理已全權由母后掌控,何況此時他還在眼前,就根本不過問了,不過武后的處理方法的確也讓皇帝刮目相看,不得不服!
“明天就出發!”武后一錘定音。
“賢兒,你看此行還有什么需要,盡管提!”皇帝終于說到一個實質性問題,但他知道太子也從來沒要求過什么,仿佛他這話也只是皇帝與太子走的過場。
但這一次,太子沉吟了片刻,答道:
“父皇,我要一個侍讀!”此言一出,皇帝皇后皆訝然,
“你堂堂太子,不是有這些人的任用權嗎?”皇帝關切的詢問,而且把眼神望向了皇后,有些質問的意思,
“對呀,賢兒,你是太子,誰敢為難你?“武后也很驚訝,一個小小侍讀,用得著向他們開口要嗎?,
“回父皇母后,這次是太平妹妹府上的侍讀!“太子回稟,他也能理解他們的疑惑,的確一個小小侍讀入不了他們的眼,但他要長久要過太平公主府上的人,他必須小題大做,
“哦,何方神圣,令太子大動干戈?“武后娥眉一挑,淡淡問道,
“她的有些才能令兒臣很欣賞!“太子避重就輕,
“嗯,準了!“武后沒再追問,”反正太平最近也不在府上,她就跟了你吧!“
“哦,對了,吐蕃最近有何動向?“武后顰眉,這吐蕃王子著實傷了她一回神,想要她最愛的女兒遠嫁番邦,他們如何舍得?
“他們暫時沒什么動靜,但我覺得是風雨愈滿樓的前兆!“太子坦言,這吐蕃的實力不容小窺,已逐漸侵吞我河西一帶,更有虎視中原之意。
“但太平是萬不能給的!“武后沉聲道,
“是啊,我兒太平怎能嫁那么遠?我怎么能相見就見?“皇帝也發話了,有些悲意,
“但我們最近不能正面沖突,對雙方都不利,母后何不認個美人做女兒,封個公主,配給吐蕃王子,化解這場政治紛爭,吐蕃王子明白現在的局勢,沖突對誰都沒有好處,他會欣然接受的!“太子分析利弊,頭頭是道,
“呵呵,看來監國對太子的政治才能有大大的提升!“武后的話聽不出太多感情,
“母后過獎了,能為你們分憂是兒臣的本分!“
“皇上,就按賢兒說的辦吧,那樣太平就能回宮天天來看你了。“武后還是象征性地征詢皇帝的意見,
“好,好,三個月了,呆在寺院里,只要太平能回來,什么都好!“皇帝疼愛這小女兒,簡直是溺愛,
“賢兒,你退下去準備出行吧,你父皇也倦了!“武后吩咐道,皇帝真是難掩的倦意,身體不好,精力真不充沛!
“是,兒臣告退!“行禮之后退出書房。
李賢走在大明宮的臺階上,太陽有些耀眼,環顧這偌大得皇城,有什么是我太子得不到的?
上官婉兒,想回避我?
等著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