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白天和夜晚溫差很大,太陽一落山,半晚時分放眼望去,整個山區都是云霧繚繞,樹上、小草、灌木叢還有遠處的大山都像是穿了一件薄如絲的罩衫,朦朦朧朧的、時隱時現、隨著微風輕輕的搖擺。晚上睡覺都要蓋著薄薄的棉被,窗戶不能開的太大,以免受涼。我晚上的時候貪圖一時涼爽,吹著涼風,不知不覺的睡著了。早上感覺頭有點沉,鼻子不通,感冒了.身體的不適,讓我無法繼續睡覺。看著熟睡的兒子,我起身推開屋門,外面的風景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首先映入我的眼簾的是,滿園的綠色。我們的院子里整整齊齊的種植著玉米,現在的玉米秧長得郁郁蔥蔥,已過人的腰部,有寬有長的葉子上綴著晶瑩般的露珠,在光線的早射下閃閃發亮,讓人精神抖擻。本來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的腦袋,一下子清爽起來。地頭的柿子樹上結滿了小柿子,顆顆柿子像一顆顆碧綠的玉石掛在枝頭,把一根根的枝干壓彎了腰,垂了下來。人站在樹下,要彎著腰才能不被碰撞。柿子樹的旁邊有一個用樹枝做的柵門,推開柵門,就看到有一條玉帶似的小路,從我們家門口蜿蜒著向山上走去。路把門口的水庫攔腰而過,形成了一個水壩橋,把我們和山上的鄉鄰連接在一起。
我們家門前的路邊,緊挨著一片整齊的玉米地,玉米地北面是水渠,渠的另一岸亦是田地,田地緊挨著后面的大山。田地是我們村里的自留地,分配給各家各戶。田地里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有生菜、有韭菜、有豐收的掛滿大大小小的紫茄子,有鮮嫩的渾身長滿小刺的黃瓜,讓我有馬上去采摘的沖動。
順著路向前走,就是我們的聚寶盆---水庫。它一年四季都不會干枯,滋養著山里的人們和萬物,村民們在農閑的時候,都會聚在一起。三三兩兩的拿著棒槌,在水庫的石頭上,一個人占一個位置,敲打著床單,被褥,講著笑話,說著、笑著和著“邦、邦"的聲音在像一曲美妙的動聽的交響樂在山谷中流淌。
水庫的北面順著崎嶇的山路上去,那是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存的地方。依著綿延起伏的山體,蓋著時高時低的用石頭蓋起的樓房,繁衍了一代一代的子孫,經久耐用,歷經百年而不易破壞。遠遠看去,順著山勢房屋像嵌在山體上,一個個門和窗,配著旁邊的大樹、灌木叢、竹林,云霧繚繞,在早上陽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就像一副山水畫。
我從心里不得不佩服老祖先們生活的經驗和居住的智慧,他們選擇的這個地方,前面是河流,有開闊的田地,后面是物質豐盛的叢林,早上的陽光如金子般撒下來,使這里的人們有充足的水和食物,用自己的雙手耕耘著肥沃的田地,辛勤、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