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日記 第十天 珍愛生命
- 【皮皮日記】
- 沙漠孤蔭
- 1487字
- 2012-02-08 17:29:42
這是一個穿著列寧服的姑娘。
我們帶著千萬個不理解,問她為什么要“斷橋殞命”,“呃——你,是公家人嗎?”
在那個年代,能夠穿上列寧服的,不是公家人也是公家人的子女親戚。為什么這么說?老百姓窮啊,幾代人合穿一條褲子的故事俯身便是,哪里還有列寧服穿。
列寧服是什么?又稱“列寧裝,是建國前根據地﹑解放區干部經常穿著的一種服裝,建國初期亦頗流行”。這是我們在“百度”查出來的結果。
得不了啊,“時裝”!老百姓除了穿不起外還要加上兩個字:害怕!
網上說“頗流行”。依我們看圖片,它無非就是西裝的隨意和一點“變異”而已。但在中國人身上卻穿出了個性。款式雖然是“列寧”的,由于材料“布”是中國造,所以穿在中國人身上,就顯眼了,是顏色非常漂亮的“青中白”,這是藍色或土黃色的布通過反復搓洗掉色后,洗出來的“青中白”,看起來非常養眼,舒服。不經歷是不得體會的。它有點像“水洗布”。
我們還是喜歡“漢服”。它寬袍大袖,似行云流水,毫不拖拉,人穿后如入仙風道骨境地。
看老祖宗漢武帝,頭戴皇冠是權威,交領右衽是規矩、長袖寬衣是人生,系帶暗扣是未來,還有上衣下裳是最重要的,象征取信于民:如果像入浴是脫光了,小民是信他還是不信他?小民會說:“呵呵,原來你長的和我一模一樣,真的丈量起來,恐怕還沒有我的大呢!”哈哈。
總體上看,寬衣長袖,衣袂飄飄的漢服給人以一種灑脫(浪漫),享受(會花錢),儒雅(至少是博士后)的感覺。由此而看,原來中國人是早已會享受的民族,無需旁人教誨,我們的享受將永無止境。
“青中白”不但漂亮,還能顯示出勞動的本色,勞動是什么,是雙手布滿老繭,是革命。還有是資格,身份,面子等等,這里有豐富的內涵神韻,都能通過“青中白”的色彩里看得到。
“水洗布”是什么東西,只“洗”出形狀,因為體現別人的勞動,所以哪里來的“神韻”?但“青中白”和“水洗布”兩者又是相連,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沒有“八斤老太“就”抱不來7斤孫子”,在這個問題上是一代不如一代的了。
話題回到姑娘。我們問:
“怎么你是公家人會去尋死呢?”她在抹淚。聽到我們問話,她竟然放聲大哭。我們更加奇怪地就放大聲音問:“是公家人死了,還是公家人非禮你了?不會你是哪個挫折吧?”所講的“哪個挫折”是指忌諱的字眼,“愛情”。這是小資產階級情調的東東,犯忌,談這個會受到群眾批判的,掛牌游街,振臂高呼:“打到!打到!”那個東東不好玩,我們趕緊搖手,暫時不談。
先說什么是“公家人”?這是一個統稱,干公家活,吃公家飯的人,拿公家錢的就是“公家人”,幾十年后被稱之“公務員”。兩者工作內容不變但還是有區別的:“公家人”,指的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無產階級,是大到房子,小到桌椅板凳和睡覺的床,除了吃飯的嘴刷牙的刷和干活的手,都是公家“借”給他,公家按月收取“租金”,這叫“公家人”。而“公務員”則不一樣,公家已經是不再將資產“借”給了。而有的“公務員”是自己在向公家“拿”,高興拿多少就拿多少,還有少數的嫌光“拿”不夠刺激,在學老鼠,從“拿”到“偷”,成了人人喊打卻屢除不盡“梁上君子”的傳人。
“公家人”在老百姓心里地位是高高的,不會是因為餓死但永遠活在人們心中。而少數躲在糧倉里的所謂“公務員”,不會是因為脹死但活著所以仍列入在被打之中。
姑娘終于開口說話,她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我沒有帶本子,也沒有帶筆。”我們吃驚了,憤怒了,說:“這是什么話?難道沒帶本子和筆不能回家去拿,跑到橋上來自殺?如此不珍愛生命!”
話剛出口,我們想起來了一件事,這件事令我們膽裂心碎,便淚漣漣地說:“姑娘啊,你做的對,換了是我們,也會到這里來跳橋的。”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