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過年
- 希望之城
- 心正,向北斗
- 1028字
- 2012-12-07 10:55:05
山東古屬齊魯,被譽為孔孟之鄉。在我們村里,很多人目不識丁,甚至有人不知道孔夫子是誰。
臘月是繁忙的,家家戶戶都張羅著過年,我家也不例外。最開始買油,聽家長說買晚了油就不好了,然后買春聯,接著買豬肉、雞肉、水果、紅棗、葡萄干等各式各樣的年貨。等什么都籌集完了,差不多臘月二十。然后母親開始做糕點,包括餃子,花糕,蔬菜丸子等。我最喜歡吃蔬菜丸子,特別是剛剛出鍋的。每當母親做這些的時候我和哥哥就在旁邊候著,這樣方能第一時間嘗鮮,但第一時間嘗到的永遠不是我們,而是掛在堂屋左側的百神。
要說過年最期待的還是大年三十的下午,親人們全部聚在一起,大的小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但是沒有女的。拿著鞭炮、紙幣、高香等,準備上林,就是上墳祭祖。這是一年唯一的家族聚會。在祭祖的路上更是熱鬧非凡,有的放鞭炮,有的放兩響,有的拿在手里,有的放在地上。鞭炮聲響徹云天,火藥味十足。路上難免遇見其他的家族,這個時候大家就有意無意的相互攀比,一個是比族群的大小,一個是比鞭炮聲的響度及持續的時間長度。祖墳有很多個,具體哪個是哪個分不清,長輩的一句每一個你們都該磕頭,倒是讓我們很干脆。整個祭祖過程不長,也并不莊重,大家都很隨性,請祖宗回家過年是好事,再說我們這些晚輩有什么不敬,相信爺爺奶奶們也不會怪罪。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早晨要在雞叫前起來,打開家門,吃完餃子后,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年。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換上新衣服,敬神祭祖后磕頭拜年。家里的子孫按照輩分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則要給未成年的孩子壓歲錢。之后還要走家串門,互相登門拜年,人家見面的第一句話總是“過年好”。隨著時代的發展及教育的普及,有些人漸漸開始討厭磕頭等封建習俗,我也在內。好在一些“有識之士”能打破傳統的束縛,對后輩說句“學生就不用磕了”之類的話。
接下來幾天就是出遠門走親戚了。我特別不喜歡去不怎么來往的親戚家里,很是拘束。于是自己就在一個角落假裝很專注的看電視。一來不想被人打擾,二來不想和陌生的親人說客套話。
當然,在家的時候我也會擠出空閑來與高中初中同學們敘敘舊,先是回憶下過去的美好時光,然后關心下各自的發展境況,最后感嘆下時光的飛速流逝。有時候會因為有幾個好哥們而開心。他們可以不經常聯系,可以不經常見面,甚至可以不經常想起,但是在你有煩惱找他訴說,或者有困難找他幫忙的時候,他總是能陪伴你,即使他幫不了什么。
新年新氣象,這是對自己的期許。寒假很快就結束了,收拾下行李,準備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