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高朋滿座

  • 春暉
  • 蒼松子
  • 1395字
  • 2014-08-05 09:24:36

二姐的婚禮,在冬天里的一個晴朗的好日子里如期舉行。 

村里的鄉鄰,紛紛提前一兩天到我們家幫忙打理。這是我家鄉淳樸的鄉親至今的傳統,凡是哪家有紅白喜事都一定要放下自家農活趕去幫忙的。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婚姻大事可半點都馬虎不得,千頭萬緒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手。

在婚禮的頭一天,親戚都各自從四面八方來送禮,以表達祝賀之情。二姐的干爹,干哥哥都來了,還有梅姐在初中的要好的同學都趕來,一人送一份禮物。平時難得一見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那個可謂是高朋滿座啦。  粗茶淡飯,都是全力準備的結果了。沒有豪華的場面,只有親人真誠的祝福。婚姻嫁娶乃是人生大事,禮數周全還是要的,千萬別讓那個有心人輸說三道四。背后嚼舌根說閑話。

從今往后二姐踏出這大門,就是人家的媳婦。不再是任性的丫頭,不再是媽媽跟前哭鼻子撒嬌的閨女。親朋好友相互認識的都寒暄一陣,鬧哄哄的聊天,拉家常。喝酒的推杯換盞,猜拳行令。禮尚往來,今天到場的都是在走動的親友。堂屋今日算派上用場,平時除了祭祖都空閑著的。專門請記賬先生統計收取的禮金,哪些親戚來了那些沒來有一本賬,方便以后還禮的。  中午時分,迎親隊伍到來。只聽悠揚婉轉的樂隊吹起歡快喜慶的曲子由遠及近,接著十幾人的隊伍就來到。拿出彩禮,專門的司儀就交涉文書……文定之禮,新郎官還的在香火堂前下跪,叩拜列祖列宗。如此這般的忙活后,就是今天重要的環節結束,接著下午開飯時間到了。哪家有喜事吃飯坐位子是上席,對面是下席,兩邊是側席。長輩一般都按規矩坐上席,如果有誰大大咧咧的去坐上席,而正好旁邊有長輩就會被奚落“不懂禮數”。

姨媽、舅舅都來慶祝二姐出嫁,外婆并沒有來。只有八十多歲的外公拄著拐杖親自前來,因為外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已經臥病在床。曾經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外婆因為病痛折磨已經形銷骨立眼看時日無多。媽媽和姨經常去陪伴照顧,輪流打理生活起居盡一份為人女的孝心,希望外婆少一分痛苦。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同時上演,不知道媽媽那時心里是什么滋味,肯定五味雜陳,很不好受的嘛,看到女兒出嫁,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都只是在有客人的時候才出現一點點禮貌的微笑

其實結婚的重頭戲都是在男方家,第二天良辰吉時一到,二姐就和送親的親友在迎親隊伍帶領下離開家門。依依不舍,出門時自然會痛哭流涕,掩面大哭一場的和母親相擁而泣。這一轉身,就是另起爐灶,成立新家;這一回頭,曾經熟悉的居所已經成為過去,以后就是娘家不再是自己的家。我看到多愁善感的二姐沒有多少新婚的喜悅,反而是淡淡的憂傷。誒哦!我并沒有送二姐出嫁,是哥哥代表爸爸媽媽送二姐出門的。不是我不想,只是我沒有機會,后來哥哥將打賞的衣服帶回來,立馬轉手給我穿。從小我和哥哥都是很少買衣服,我比哥哥買的更少,因為如果衣物還能穿,哥哥穿不了的就留給了我。補丁蓋補丁,縫縫補補又是一件好衣裳,能夠御寒,可以遮羞就行沒有太多講究。

我在二姐結婚的時候看到了平時難得一見的親朋好友,很多親戚都不認識沒有印象。畢竟年紀太小逢年過節除了到外婆家,姨家外連大舅家都沒有去過。聽媽媽說,還是我在襁褓中,媽媽背著我到過大舅家一次。來而不往非禮也,親戚同樣要走動才親。有句開玩笑的俗話說“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就是人情世故,經不起時間的沖刷,變得越來越淡。

人總是要慢慢長大的,無論二姐是否情愿。老七哥今天呢倒是很開心,滿臉堆笑的招呼客人,直到下午獨自回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临武县| 彭水| 唐山市| 平利县| 南充市| 锦州市| 堆龙德庆县| 阳谷县| 富裕县| 丘北县| 城步| 漳州市| 丰都县| 隆德县| 涟水县| 赣州市| 鹤壁市| 会同县| 湛江市| 临澧县| 吴旗县| 柳州市| 东明县| 桐乡市| 昌吉市| 正宁县| 和硕县| 洞口县| 金坛市| 泸水县| 南开区| 阆中市| 南和县| 汤阴县| 贵港市| 巴彦县| 射洪县| 大港区| 舒兰市|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