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051 家庭會議
- 農(nóng)家子弟
- 李拜一
- 1755字
- 2013-05-31 11:51:02
李模立死時,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加上家中困頓少錢,家旺又遲遲不歸,親戚和族人們一合計,便給他做了個一旦一夕的道場,于第三天清早草草地下葬了。在那美女山的左腿上的李氏的祖墳地里,就又添了一處新墳,沒有墓碑,只有新培的一堆黃土和黃土堆上插著的幾個花圈和招魂幡在迎風(fēng)搖曳,那些白色的條形紙在強(qiáng)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反著光,白晃晃地耀眼。
父親走了,生活還得繼續(xù),家旺對家福既恨又憐,無可奈何地接受了殘酷的事實。家福對自己犯下的錯誤痛悔不已,兄弟倆在父親墳前抱頭痛哭。
“弟,對不起,是哥一時糊涂,說了那些氣話。你走吧,家里的事交給我,再苦再難也要過下去,只要你在外邊有出息,哥累死也值得。”家福哽咽著說。
“哥,別再說了,事已至此,自責(zé)也沒用,再等我兩年,如果考不上軍校,我便退伍回家。”家旺直視家福的眼睛,堅定地說。
家福松開抱著家旺脖頸的手,用右手掌和衣袖抹去了滿眼的淚水,拉著家旺的手說:“走,咱們回家,跟母親和姐妹們合計一下,決不能因為家里的事而耽誤你的前途。”
在家庭會議上,家福提出了出去煤礦打工的想法。家旺心想出去打工是不錯,可家里的事情咋辦?
正在為難之際,大妹遲秀說話了:“大哥去煤礦賺錢,家里的事就交給我吧,我會把家里照料好的。”
“你才十五歲,怎么照顧家里?地里的活咋干?”家旺擔(dān)心地說。
“二哥你就放心吧,那點田地我早就會種了,不要小瞧了我。”遲秀滿有把握地說。
看著因過早輟學(xué)種田而曬得黝黑的妹妹,家旺心里除了擔(dān)心,還有深深的自責(zé)和心痛。但為今之計,沒有更好的辦法可想,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一大早,家福便背起一個包裹出了門,去投奔一個在煤礦做工的表弟去了。表弟叫劉漢義,是姑媽的大兒子,十幾歲便去了煤礦下井,如今已當(dāng)上了班長,成了可依靠的對象。
家福打工去了,家旺也在抓緊行動。在剩下來的幾天里,他拜訪了所有親戚,凡是有來往的,不論遠(yuǎn)近,一一登門。姑媽離家?guī)资铮彝鸀榱耸″X,翻山越嶺走了一上午,姑媽一家見了欣喜不已,把他奉為上賓。
家旺的姑媽靠賣草鞋為生,日子過得也很難,但得知家旺的情況,姑媽一家還是伸出援手,把手頭僅有的二十元錢給了家旺。家旺反復(fù)推遲,但姑媽硬是將錢塞進(jìn)他的口袋里,并發(fā)起脾氣來,這令家旺感動不已。六、七十年代及以前的歲月里,草鞋盛行,當(dāng)?shù)氐睦相l(xiāng)絕大多數(shù)穿的是草鞋,不論上山還是挑擔(dān),都是以草鞋為主,使得賣草鞋成了一門不錯的生意。家旺的姑媽一家便是靠賣草鞋為生的。但幾分錢一雙的草鞋,織起來也不容易,那二十元錢里,包含了多少辛苦啊!
正是在親友的幫助下,家里渡過了難關(guān)。第二年,家福娶妻生子,欲分家另過。大妹寫信給家旺,家旺看了生氣,心里埋怨哥哥。可遲秀信中說,哥有哥的苦衷,分開也有好處。還說她已經(jīng)學(xué)會吆牛犁田了,那點農(nóng)活有她說行,不用擔(dān)心。那時已經(jīng)包產(chǎn)到戶了,家里共有兩畝多水田和幾畝旱地,靠妹妹一人耕種,其艱難是可想而知的,但她在信里卻說得那樣輕松。捧著妹妹的信,家旺淚下如雨。透過那張薄薄的信紙,家旺看到了妹妹樸實善良的心。
家福結(jié)婚成家,本來是好事,家旺正為之高興,但接下來的分家另過,卻是他沒有想到的。雖然妹妹遲秀在信里百般寬解,說母親也是同意的,但家旺總覺得家福不太地道,一段時間里都是如鯁在喉,心里很不高興。可不高興又如何?自己還能多說什么嗎?相對于哥哥家福,他為這個家又做了什么?
家福分家了,家旺在當(dāng)兵,遲秀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當(dāng)家人和頂梁柱。這真是時勢造英雄。可這樣的英雄是隱藏在幕后的,被一層層的幃幔擋著,埋沒在鄉(xiāng)村的最底層,是萬個里面也難有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因此,這樣的英雄注定是悲情的英雄,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是要讓人哭斷肝腸的。
遲秀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她雖有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志,雖然有著堅定的決心和扎實的行動,但她畢竟是個普通的尚未成年的女孩,還沒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擔(dān)當(dāng)起了家庭的重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做為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扛著比自己還高的犁鏵、趕著比她還要高大的牛下田干活,看著就叫人心酸。然而她做到了。半夜起來放水,她也做到了。有一次因勞累過度,中暑了,暈倒在稻田中,幸虧被人發(fā)現(xiàn)將其救起。
烈日暴曬,雨水澆淋,起早摸黑,她都堅持住了;兩年多時間,七百多個日夜,多少苦累和磨難,她都挺過來了。可誰又能想到,偉大的精神和強(qiáng)大的生命卻因為貧窮和愚昧而夭折!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