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022 短信求援
- 農家子弟
- 李拜一
- 1554字
- 2013-05-14 09:51:01
家才的村子就在美女峰的斜對面的山坡上,與做為美女梳妝鏡的雞籠山互為崎角,恰好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村子不大,只有十幾戶人家,百十口人。
家才的家原先在雙龍大隊谷地內,是在他父輩的手里遷來至此的。家才的父親父母早亡,跟著哥哥渡日。那年冬天,兄弟倆為了生存,便冒著嚴寒來到外邊的山上燒木炭,見那里柴方水便,便在坡上建了一間小木屋住了下來。最初的時候那里只有兩戶人家,還有一戶是給地主家種田和看墳的長工,姓劉。后來又有一些人遷居于此,特別是解放后的十幾年里,人口成爆炸式增長,這里便迅速形成了一個新的村落。那村子后面是一條山沖,山沖上面幾百米的山腰處有一個很深的溶洞,洞口很小,只能勉強通過一人,但里面深不可測,從來沒人敢進去。村民們為了安全起見,干脆用石頭將洞口堵死了。洞口下面有數個水井,常年冒出清涼的泉水,泉水匯在一起形成一條小溪往下流,成了村里唯一的水源。那里原來叫半坪,只有先人留下的十幾畝梯田和一片荒坡,“農業學大寨”的時候,人們沿著小溪修了三個池塘,并在荒坡上另開挖出了幾十畝梯田。三個池塘被溪水連成一片,宛如一條瓜滕上結了三個巨大的西瓜,煞是可愛。溪水源源不斷地灌溉著下面的梯田,梯田里長滿綠油油的莊稼,倒是一片喜人的場景。一條山沖,三口池塘,特點分明,于是,人們便改叫這里“沖三塘”了。
家才家的那幾間土磚屋就在那最后一個池塘的邊上,后面則是一座墳山。每當看到有人死了,抬到屋后墳山安葬時,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總會讓家才難過一陣子,后來看多了漸漸習慣了,但對于生命的敬畏感,已牢牢地在家才心中扎下根來。家才小時常在附近那幾個池塘里游泳、釣魚、摸田螺,或者爬樹掏鳥窩、采椿葉,或者去山上摘野果、掰竹筍、采蕨菜、揀蘑菇,再或者一天到晚與小伙伴一起在外面瘋玩,跳繩、跳田、踢毽子、甩陀螺、滾鐵環、打四角板、捉迷藏、打野仗……不知今夕是何年,管它天光與夜晚。他看重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是讀書,是玩,至于吃什么穿什么那是無所謂的事,因此,在李家才的記憶里,童年是快樂多彩的,與貧窮似無太大關系。
家才的童年就是這樣過來的。至于過生日,那是挺希罕的一件事,家中兄弟姊妹多,父母只給最小的過生日,能有一碗面條,一個雞蛋吃就不錯了,自己到底過過幾回生日,吃過幾回雞蛋,家才已經沒印象了。倒是當兵以后在部隊過的幾回集體生日,以及后來的那兩次特別的生日,給家才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但那都是沒有蛋糕的。
孩子出生后,孩子的生日成了一家的重點,加上自己的生日與孩子的只差一周,于是便合并一起過了。家才認為,慶生日是老人和小孩子的事,自己過不過是無所謂的。話雖如此,當大大的蛋糕擺在面前時,家才的內心里還是充滿了溫暖與感激的。
“排長,請許個愿吧。”小張的話提醒了沉浸于回憶中的家才,家才點點頭,一邊裝模作樣地雙手合十,置于胸前,眼睛注視跳動的火焰,思想則飛到了妻子身邊,他在心里對自己說:愿兒子考上理想的大學,愿一年的考驗期早點結束,老婆早點回來。說完,家才將兩手分開,置于膝上,表示許愿完畢。小張會意,大喊一聲:“亮燈,吹燭!”
燈亮了,家才憋足勁,一口將燃燒的蠟燭吹滅。
“下面,給我們的老領導敬酒!祝老領導生日快樂,健康長壽!”張華大聲提議。
大家一齊舉杯向家才敬酒,家才高聲道謝,將酒一飲而盡。這時候,小葉和服務生已將蛋糕切好,擺到各人面前。朋友們紛紛前來敬酒,家才不再推遲,一一奉陪,不知不覺間酒已過量,白酒啤酒混在一起,在肚里發酵,嗆人的酒氣直往上涌,差點要吐出來。家才趕緊去了衛生間,用手指刺激著喉舌,使自己痛快地嘔了一陣,直到嘔不出來了,才用冷水洗了把臉,頭腦立刻清醒起來,一抬頭看到鏡中豬肝色的臉,決定撤退。他當即用手機給妻子發了這樣一條信息: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燈紅酒綠場所,是否值得留戀?父母生養不易,忠孝應兩全。若是來個電話,吾妻義薄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