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020 爆炸瞬間
- 農家子弟
- 李拜一
- 1939字
- 2013-05-13 15:15:02
但僅僅過了兩個月,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一次實彈投擲訓練時產生了兩枚啞彈,家才決定留下兩枚新彈,由工兵班引爆排除。
兩枚啞彈被順利取回,等待排除。工兵副班長張華自告奮勇排除啞彈,得家才批準。按常規做法,排除啞彈應該用長繩拉火引爆。但由于多年沒用,繩子已經不知去向。時間已到中午,訓練場地別的連隊接著要用,如果派人去買繩子,顯然來不及了,啞彈又不能帶回排里,必須即時消毀。家才問張華有什么辦法,張華說排長你看,這里是掩體,有一米多深,掩體外有一陡坡,坡度約七十度,光滑無植物,只要用箱內的小繩將四枚彈綁在一起,拉火后從掩體上往下一拋,之后跳入掩體臥倒,就ok了。
對于張華的方案,家才以為是可行的,于是將其他人員疏散,只留張華一人在掩體內進行排彈操作,自己則在數米處察看。當張華把手榴彈捆綁好了,蓋子擰開,拉出導火索,準備爬上掩體時,家才覺得不放心,來到了張華跟前,說小心點,別著急。張華看了排長一眼,臉上寫滿自信,說沒事,放心。說著將兩根導火索一起套進右手小指,用力將彈束拋了出去。彈束帶著白煙向前飛行,撲地落在土坡上,滾了一下便停住不動了。原來,彈束剛一落地,便被凸起的一個石塊掛住了,而張華出手時,因擔心彈束散架,未敢太用力,只扔出去五、六米遠。
若是一二枚彈,在掩體外的這個位置爆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現在是四枚手榴彈,一起爆炸會有多大的威力,這是張華和家才還不清楚的。
看著滋滋冒煙的彈束,家才心里一驚,預感不妙。張華的第一反應則是太近了,必須把它推下去。他完全忘記了導火索的燃燒時間,完全忘記了自己處于怎樣的險境,一心只想把彈束推下去。正欲彎腰下去取彈時,一旁的家才迅疾抓住張華的衣領,一轉身用力將其拽下掩體,雙雙順勢臥倒在地,家才的整個身子撲在了張華的身上。
一瞬間的沉默過后,只聽“嘣”的一聲巨響,掩體劇烈地晃動了一下,彈片呼嘯著從頭頂飛過,猛烈的氣浪沖擊耳膜,發出嗡嗡的聲音,令人心悸。硝煙隨之飄進掩體,模糊了兩人的視線。
硝煙散去一會兒,兩人從掩體內站起,互相審視著對方,沒有發現什么異樣。正在慶幸之時,家才突然感覺右臂上黏黏糊糊的,伸手一摸,發現有鮮血流出來,已濕了一片;接著是右大腿,也一樣在流血。而張華則因家才的保護沒有受傷。兩人下山來到衛生隊檢查,只見家才右臂和右腿上有無數的小孔,密密麻麻的,像兩塊蜂窩。醫生仔細地清洗之后,發現傷口不深,里面并無彈片,而是許多細小的泥土和碎石顆粒。原來,巨大的沖擊力使掩體內側土墻上的泥土和碎石顆粒像彈片一樣飛起,打進皮肉之中;而飛向兩人的彈片則被掩體厚厚的土墻擋住,救了兩人一命。
看到排長受傷,張華心里難受,一整天悶聲不響。家才安慰他,說這點小傷沒什么,幾天就好了;這事又不能怪你,就當是一次實戰演練吧,請記住我們一起戰斗的日子,記住我倆的生死情誼。
張華被感動得淚花滾滾,拉住家才的手哽咽難言。
此事報到團里,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是李家才臨危不懼,舍己救人,應給予通報表揚并記功;一是特務排訓練準備不充分,組織不嚴,導致人員受傷,應視為訓練事故,給予通報批評。家才認為自己身為排長,對此應負完全責任,批評是應該的,自己心服口服;至于舍己救人,則是一種本能的行為,記不記功無所謂。最后的結果是做為事故苗頭通報全團,要求舉一反三,查找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發生;對李家才臨危不懼、救護士兵的行為則給予肯定和表揚。
李家才與張華的生死情誼,就是這樣結下的。
對于張華來說,李家才對他有知遇之恩,兄弟之情,可謂恩重情深,難以回報。這也正是張華的一塊心病。他之所以千方百計要報答家才,就是緣于此種心理。可李家才卻偏偏是一個特別古怪的人,送錢他是斷不肯要的;送禮輕了不達意,重了他不收,那年給他寄了臺本廠生產的電風扇,他還要問是多少錢,說要把錢寄過來,好說歹說才作罷,真是讓人琢磨不透。
這次過來看排長,才知道嫂子調到別的地方去了,不在排長身邊,又從小夏那里得知這天恰巧是排長的生日,這讓張華大喜過望。張華心想,排長這個人太正統,只知吃苦,不懂享受,什么年代了,還是那樣子……現在已經退休了,何不趁機請排長出來放松一下,找個女孩陪一陪,讓他也嘗嘗鮮?可是,這樣做排長會接受嗎?會不會給他的家庭帶來影響?……不,不會的,不過吃個快餐而已,有什么了不得,如今的男人有幾個不在外面換口味的,他張華見得多了;幾年來,他用這種辦法搞掂了不少人,從政府官員到商業人士,幾乎百發百中,屢試不爽。有的人口里說得好聽,心里卻根本不是那么想。排長也是凡人,難道真會守身如玉,不對別的女人動心?如果是有心無力或者有心無膽呢?抑或是抹不開情面?不管怎樣都應該試一下,何況對排長,他別無所求,只想報恩了卻心愿而已。這樣一想,張華心里也就釋然了,于是精心安排下了這次夜總會的活動。
……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