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兩軍交鋒初戰捷
- 暗器之皇
- 江湖夜語
- 2326字
- 2010-05-17 20:13:32
揚鞭策馬,瓦剌太師也先遙遙望著矗立在遠處的龐大城市,鷹目中的目光很復雜。
BJ,大都!百余年前,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的前所未有大帝國的首都!這里,曾經是蒙古人號令天下的地方,承載著他們的驕傲與光榮!
然而數十年前,曾經天下無敵的蒙古鐵騎在敵人面前節節敗退,大元帝國的皇帝竟然棄城而逃,黃金家族的臉被他丟光了,漢人甚至揶揄的稱他為元順帝,那是怎樣的羞辱!
而今,我也先,率領著縱橫大漠草原的鐵騎回來啦!我俘虜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的子孫,我同樣會將攻破這座城市!
也先的胸中波瀾萬丈,但他不愧是胸有山川之險的軍事領袖,盡管心中認定明朝軍隊不堪一擊,也先卻沒有簡單的揮軍進攻,而是下令一支瓦剌千人隊挾持著沿途被俘獲的漢人百姓,對西直門發起了進攻。
土木堡一戰,瓦剌大軍輕易獲勝,這場勝利讓也先的士兵對明軍的戰力嗤之以鼻,他們簡單的認為,在自己的鐵蹄下,馬上會重演在土木堡的一幕,明軍呼喊奔逃,然后被自己獰笑著追上去,輕易的砍下一個個頭顱!
事實卻讓他們驚呆了,西直門守將劉聚毫不猶豫的下令部將高禮,毛福壽率軍出戰,明軍手握腰刀,個個雙眼發紅,高喊:“殺韃子!”發了瘋一般以雷霆萬鈞之勢沖向了瓦剌騎兵。
首戰,瓦剌騎兵一觸即潰,當場被斬殺數百人,因為被明軍的氣勢嚇呆了,連挾持的百姓也沒來得及處死,被明軍救走。拼命逃回去的幸存者大惑不解,他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原本柔弱的漢人變得如此兇猛?
他們不明白,長時間的等待和壓力,早已讓北京城的守軍繃得如同弓弦,當瓦剌大軍來到北京城下的時候,大多數明軍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松了口氣。
該來的,終于還是來了。
長時間的精神壓力一旦得到了釋放,這些明軍已經陷入了半瘋狂的狀態,而也先試探性的進攻恰恰讓瘋狂的明軍找到了發泄的對象,一場大殺,明軍赫然發現所謂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也不過如此,同樣是人,挨了刀一樣會流血,砍下頭一樣會死去,打敗了一樣會逃跑……這他娘的還有什么好怕的?
首戰,瓦剌敗北,明軍士氣大振!
也先看到逃回來的殘兵敗將,立刻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同時他也意識到,此時如果和士氣正旺的明軍硬拼,絕對是十分危險的行為。也先開始遲疑不決躊躇起來。
就在此時,投靠他的太監喜寧又一次蹦了出來,提出了一條計策,這條計策說起來仍然是老生常談,還是拿被俘的朱祁鎮說事,讓也先先在城外扎營,然后派人通知大明朝廷,說太上皇朱祁鎮就在這里,讓他們派人出來迎駕。
這一條計策說來簡單,卻是十分毒辣,足以讓明朝左右為難,因為如果于謙等人派出使者,那么也先便可以和使者討價還價,以朱祁鎮為籌碼,索要錢財利益,而如果明朝不派人的話,那么在大義上就站不住腳,是十分有傷國體的事情。
夠陰損,夠卑鄙,前明朝太監,新出爐的賣國賊喜寧在也先面前得意洋洋,不出他所料,明朝果然派出了使者。
于謙派出的使者一共兩人,一位名叫王復,一位名叫趙榮,這兩人的官職一位是右通政,一位是太常少卿,都是正四品。迎駕太上皇這樣重要的事情,居然派出了兩個四品官,這已經可以看出明朝對這次迎駕的態度了,更耐人尋味的是,兩位四品官員在出使前的官職,一位是通政司參議,另一位是中書舍人。
通政司參議是正六品,中書舍人是從七品,派了這么兩個芝麻官出來,于謙擺明了就沒把這次所謂的迎駕當回事,根本就是虛應故事,從面子上禮法上給天下一個交代而已。
可笑的是,也先并不知道這兩位使者是個什么貨色,竟然把對方當成了明朝的高官,興沖沖的準備和他們談判,眼看這位瓦剌太師即將貽笑千古,前任明朝太監喜寧阻止了他,作為在宮里當過差的人物,他十分明白所謂的大明使者不過是兩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明確的告訴也先拒絕談判,并向明朝提出,如果真的要談判,只限于于謙,石亨,胡濙,王直四人。
在也先和喜寧想來,明朝絕不會放著太上皇坐視不理,然而于謙的答復出乎他們的意料,這位文官的話殺氣騰騰斬釘截鐵:“今日只知有軍旅,他非所敢聞!”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于謙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穿戴整齊,在大殿前像景泰帝朱祁鈺辭別,跨上駿馬直出城外立于大軍之前。在他的身邊,一左一右兩匹駿馬上,一個是白衣如雪青絲如瀑恍如仙子般的少女,一個是青衫飄飄面如冠玉玉樹臨風的少年。
王羽瞳,唐缺!這兩個一個負責后妃安全,一個負責保護天子的高手,此刻都已經侍衛在于謙左右,因為這一刻,于謙,他才是最重要的人物,他才是北京城,大明朝的靈魂!
在他們的身后,沉重的德勝門緩緩關閉。
隨著德勝門的關閉,于謙高踞馬上,用平靜的目光掃視著士卒們驚異的面孔,擲地有聲的道:“終日談論忠義,又有何用,此時此刻,正是展現諸君忠義之時!報國殺敵,死而不棄!”
話音剛落,于謙鏗的一聲拔出腰間長劍,高高舉起,直指蒼天!
“報國殺敵,死而不棄!報國殺敵!死而不棄!報國殺敵……”唐缺第一個振臂高呼起來,他內力深厚,高呼之聲如春雷滾滾,九城可聞!士卒們被唐缺的呼聲和馬上高舉長劍凜然如神的于謙感染,紛紛大呼起來,不止是德勝門一處!京城九門,此刻都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高呼聲,這呼聲匯成了驚天動地的怒吼,在這天下第一城上回蕩!
城外,瓦剌大軍聽到這吼聲紛紛變色,也先暗暗心驚,此時卻已是騎虎難下,他冷哼一聲,低聲對身旁的國師不動明王道:“于謙老兒不死,此城難破!國師,本太師這可就叫給你啦!”
不動明王面無表情的微微頷首,低低宣了一聲佛號,大袖一拂,忽然高聲以藏語嘰里咕嚕說了幾句話,只聽應和之聲大作,瓦剌軍中百余名紅衣喇嘛排眾而出,紛紛來到不動明王和也先馬前,領頭的正是不動明王的四個師弟,這些喇嘛看也不看也先一眼,自顧對不動明王深深施禮,不動明王飛快的說了幾句話,眾喇嘛齊聲答應,由四大明王帶領,展開輕功,飛快的便離開了。
不動明王一勒馬韁,深深看了也先一眼,道:“本座這便去了,但望太師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