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撤軍
- 劍志長空
- 金君燮
- 2052字
- 2016-09-24 09:57:29
后來,唐軍主力以潰堤之勢慘敗,契苾明不得不再次率領大軍撤離。他帶著赤水軍從北面繞過青海,沿著青海東岸一路南下,并以赤水軍騎兵的機動優(yōu)勢,不斷襲擾這一帶的吐蕃大軍。
李斯年率五百勇士重返戰(zhàn)場后,身在鄯州的李敬玄也立即通知了契苾明的赤水軍,讓他們見機行事。
契苾明也是難得的帥才,他接到李敬玄的命令后,不斷地派人打探戰(zhàn)場上唐軍的動向。在得知李斯年攻破吐蕃行軍糧營后,很快就派人聯(lián)系上了李斯年。
但是,李斯年為了不走漏風聲,并沒有給契苾明透漏太多的計劃。他只是告訴契苾明,己方將伺機支援樹墩城。
契苾明也知道現在的局勢比較混亂,所以李斯年那邊不方便給自己透漏太多信息。不過,契苾明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將兩萬六千名騎兵分成了二百個小隊,并將其分散在戰(zhàn)場上的各個角落形成一張大網,一邊收集情報,一邊不斷地滋擾同樣分散在戰(zhàn)場各處圍剿大唐殘兵的吐蕃軍隊。這種化整為零的戰(zhàn)術也使得吐蕃人即使想集中力量對付赤水軍,卻也無從下手。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張由騎兵分隊組成的巨大情報網,使得契苾明能夠及時地洞察到李斯年等人的一舉一動。
當得到李斯年帶人奪下了吐蕃行軍糧營的消息后,契苾明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命令所有散布在戰(zhàn)場上的騎兵小隊開始向樹墩城方向聚集,并在神驍軍抵達樹墩城的前一天夜里就聚集完畢。契苾明清點了一下人數,發(fā)現這段時間里己方損失了將近一千人。
但是戰(zhàn)事要緊,他率領兩萬五千名騎兵潛伏進了樹墩城北五十里外的密林中,并派出斥候打探神驍軍方面的消息。
就在李斯年等人率領神驍軍對吐蕃人發(fā)起突襲之際,契苾明也率領兩萬五千騎兵以最快的速度向樹墩城方向奔襲了過來。
契苾明這一系列的行動必須要在及時掌握戰(zhàn)場信息的同時,通過分析信息對戰(zhàn)場的形勢做出精準的判斷,從而做出正確的決定。只有這樣,他才能做到不用與李斯年等人進行交流就能準確地把握時機,配合著友軍的行動,對圍攻樹墩城的吐蕃大軍發(fā)動突然襲擊。
由此可以看出,契苾明的才智絕對要比他的勇猛更加超凡。
在李青云父子趕到城西支援之時,赤水軍也已經發(fā)動了對吐蕃北營的突襲攻勢。由于吐蕃北營中只有三千人鎮(zhèn)守,所以吐蕃北營很快就被契苾明所帶領的赤水軍攻破并占領了。
而就在城西吐蕃攻城軍被大唐守軍擊退的同時,契苾明則正在帶領大軍橫掃著城北的攻城軍。
與此同時,那名從樹墩城東面潰敗下來的將領逃到了論欽陵的大營中。
“欽陵大人!來襲的唐軍足有六萬之眾,以東面的兵力根本抵擋不足啊!”那名將領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道。
論欽陵身上綁著繃帶,也不知是因為失血過多還是因為突然來襲的唐軍的緣故,慘敗的臉色看起來極其難看。
“行了!大勢已去,把攻城的將士們都撤回來,準備撤吧!”論欽陵深吸了一口氣,嘆道。
就在這時,營帳外闖進來一名神情慌張的吐蕃番兵,他一下子跪在論欽陵面前顫聲說道:“欽陵大人!不好了!北營遭到了唐軍騎兵的突襲,已經失守了!”
“什么?”論欽陵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北面來了多少人?”
“足有兩三萬人!而且都是騎兵!”那名吐蕃番兵被論欽陵瞪得有些心怵。
論欽陵慘白的臉色頓時變得陰沉無比,他緊鎖著眉頭,十分陰森地說道:“東面來了六萬大軍,北面又來了三萬騎兵!你們說,唐軍哪里來的這么多人?就算真有這么多人,為什么你們沒能早點發(fā)現?你們這群人難道都是飯桶嗎?”
論欽陵帳內的眾人紛紛低下頭,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極怒的論欽陵見無人回話,頓時破口大罵。不過他沒罵幾句,就覺得胸口發(fā)悶,一口鮮血噴在了身前。他緩緩地抬起手,用手背抹了抹嘴上血跡,然后慢慢地抬起頭,環(huán)視了帳內眾人一眼,咬著牙說道:“撤軍!”
眾人聽到這話,頓感如釋重負。這些將領們不敢再留在論欽陵營帳中半刻,他們從營帳中急忙魚貫而出,回到了自己的部隊準備撤軍。
東、北兩大營的失守以及主帥論欽陵的重傷,迫使吐蕃大軍不得不在樹墩城下丟下了將近三萬具尸體以及近萬名俘虜后,連夜倉皇撤走。
契苾明在擊潰樹墩城北面的吐蕃番兵后,沒有急著進城,而是帶著赤水軍追擊正在撤退的吐蕃人去了。直到天色微亮,契苾明才帶著已經疲憊不堪的赤水軍回到了樹墩城。他將大部隊留在城外,自己則帶著幾十名親兵進入了樹墩城。
李謹行與李青云父子等眾人將契苾明迎進城中,寒暄了一會兒,便各自回去休息了。
大唐與吐蕃的這一戰(zhàn),從龍夷戰(zhàn)役開始,直到十多萬吐蕃大軍從樹墩城下倉皇撤軍的這一天,總共歷時兩個月零三天,唐軍在這河湟戰(zhàn)場上損失了九萬七千四百多人,其中戰(zhàn)死五萬一千二百余人,重傷兩萬四千七百余人,失蹤一萬一千余人,被俘一萬零五百余人。吐蕃方面雖然在初期占據了絕對優(yōu)勢,但是在后期由于戰(zhàn)術上的失策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吐蕃軍在河湟戰(zhàn)場上共損失七萬三千八百多人,其中戰(zhàn)死四萬八千七百余人,重傷一萬九千六百余人,失蹤兩千四百人,被俘三千一百余人。
如果從總體的數據上來看,雙方傷亡情況的差距并不太大,但是從損失比例上來看,其實唐軍的損失比吐蕃軍更慘重一些。因為唐軍只有十八萬人,這一戰(zhàn)下來,損失過半,只剩下八萬多人。而吐蕃軍算上論欽陵帶來的三萬大軍,足有二十五萬之眾,而損失雖有七萬多人,但是也只占全軍的三成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