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武斗
- 劍志長空
- 金君燮
- 2152字
- 2016-08-12 12:20:37
蘇儀在詩中直言承蒙君恩,要報效邊塞,平定四海,表達了自己要建功立業(yè)之心。而李斯年反其道而行,說高宗的圣明讓大唐成為盛世,他即使建立了讓四海歸附的功績,也只會淡泊名利,笑看過往。這就達到了內(nèi)斂的作用,讓別人覺得李斯年的表達更加高明一些。
高宗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內(nèi)斂的仁德之君,所以性格上的傾斜讓他更青睞于淡泊名利的李斯年。
武皇后則是心中不斷稱奇,她沒有想到李斯年竟然每次都能如此精細地對準高宗的喜好。她想到,看來這個李斯年日后絕非池中之物,如果將他這種人留在身邊,不是變成一味獻媚的奸臣,就是成為能夠盡心輔佐明君的能臣。
李敬玄也暗自點了點頭,他一直以為李斯年是那種嫉惡如仇、行事比較沖動之人,但是今天他看到了李斯年圓滑細膩的性格。這也讓他覺得,李斯年這樣的人更適合官場,而蘇儀則像他父親那樣,更適合軍旅。
他想著想著,竟有些覺得李斯年的性格跟自己很像。李敬玄的性格也是比較圓滑,但是不失正派的那種。他一向認為朝廷上應該少一些奸臣和直臣,多一些像自己這樣實干的能臣,這樣才能使大唐帝國更加強盛。
此時的高宗不禁又有些為難,雖然他更傾向于李斯年,但是平心而論,前面兩個人的比試應該算是半斤八兩,所以高宗也不好直接下定論說李斯年更優(yōu)。還好后面還有一場武功考量,可以直接分出勝負。
高宗說道:“前面的兩項考量,你二人算是都過關了。但是接下來的武功考量,朕只能說要看你們自己的了。”
很快,宦官們在大明宮外擺放好了椅子,高宗和武皇后攜手并肩走出宮殿,幾位大臣跟在后面也走了出來。
此時,蘇儀和李斯年二人已經(jīng)站到了漢白玉臺階下青石磚鋪成的廣場上。
蘇儀出身將門,擅長使用各種兵器,不過他最為拿手的兵器就是陌刀。陌刀是一種柄長兩尺,刃長四尺的單刃劍,是軍官們最為喜歡的兵器之一,因為它既能馬上作戰(zhàn),也能在馬下步戰(zhàn)。
李斯年則是叫宦官取來了自己的寶劍“覺月”。不過,在他看來,應付蘇儀這種外功見長,而不修內(nèi)功的軍旅功夫,根本就不需要自己的覺月出鞘。但是為了表示對這場比試的重視,他還是拔出了覺月。
蘇儀一臉高傲地望著李斯年,問道:“小子!你可準備好了嗎?一會兒輸了可不要哭鼻子!”
李斯年微微一笑,道:“蘇兄,請動手吧!”
蘇儀冷笑一聲,想到,這可是你自找的,別怪我不客氣。其實蘇儀過度的自信來源于他的無知,他從小就在京城中生活,兄長們也都在軍中任職,所以他接觸到的武學都是軍中那些易于修習,見效較快的外功武學,而且見到的所謂的高手也都是軍中將領或者是武士,哪里見過江湖上的那種刀光劍影?因此,他對于江湖武林中的內(nèi)功一說嗤之以鼻,認為內(nèi)功只是那些練不好外功的江湖武者修煉的偏門武功。
李斯年若是知道蘇儀的想法,他定會大顯身手,給他展示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內(nèi)功。然而,他并不知道蘇儀是怎么想的,所以他選擇了靜觀其變,看看蘇儀到底有幾斤幾兩。
蘇儀見李斯年右手背劍而立,左手在胸前掐著道指,冷笑道:“裝神弄鬼!”說罷,他一邊大聲叫喝,一邊揮舞著陌刀沖向李斯年。
李斯年沒有做出反應,只是直直地站在原地,蘇儀以為李斯年是被自己的氣勢震懾到了,便加快了腳下的速度,在到達距離李斯年一仗遠的地方一躍而起,手中陌刀至上而下,劈向李斯年的頭頂。
然而就在蘇儀的陌刀距離李斯年的頭頂只有幾寸距離的時候,只見李斯年身形一動,微微側(cè)身避過蘇儀刀勢的同時,覺月出擊,用劍面拍在了蘇儀的手腕處。
蘇儀感覺右手手臂一麻,手中陌刀“呯”的一聲砸到地上后從手中脫落了。而在他的手臂上出現(xiàn)了兩指寬的血印子。
李斯年并沒有乘勝追擊,只見他向后邁了一步,左手背于身后,右手的劍對著蘇儀的方向挑了挑,道:“繼續(xù)!”
蘇儀感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一般,他低吼了一聲,迅速撿起掉在地上的陌刀,晃了晃有些發(fā)麻的手腕,說道:“哼!剛剛是我大意了,這次不會那么便宜了你!”
李斯年露出一臉無所謂的表情說道:“請便!”
蘇儀雙手橫握陌刀,深吸一口氣,運足了全身的氣力再次沖向李斯年一刀橫斬向李斯年的腰部。李斯年見蘇儀再次發(fā)動了進攻,也不慌忙,蘇儀的陌刀還未近身李斯年就已經(jīng)一個箭步踏出,同時手中的覺月反轉(zhuǎn),李斯年用劍柄末端狠狠地打在了蘇儀的肚子上。
只見蘇儀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一般被頂出了兩丈外才翻到在地上。他強忍著腹痛,不可思議地望著李斯年。
這時高宗驚嘆道:“沒想到這個還未及冠的李斯年,竟有這般厲害的武藝,不錯!”
李敬玄想到那日自己被李斯年隔空一指射出來的青光打穿了烏沙,便在一旁笑著說道:“陛下,微臣看來,李斯年的實力遠勝蘇儀百倍。”
聽見此話,雖然大家都看到了李斯年連續(xù)兩次擊敗蘇儀,但是這實力遠勝蘇儀百倍好像真的有些夸張了。
眾人也都很好奇,李敬玄是文官,對于武學一道一竅不通,他怎么能看出李斯年沒用出全力。就算是想捧李斯年,也沒必要這么夸張吧?
眾人中只有見識過李斯年的功夫武皇后以及身懷絕技的大理寺卿邵卿認同李敬玄的話。邵卿說道:“尚書大人說得沒錯,李斯年的武功的確遠勝蘇儀。”
聽到邵卿的話,眾人更是一驚。因為邵卿是朝中公認的武學高手,無論是軍中力士還是宮廷侍衛(wèi),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所以在武學方面來說,他說的話比李敬玄說得更加可信。
但是李敬玄是怎么知道李斯年的武功遠勝蘇儀的呢?
高宗好奇地問李敬玄:“李愛卿是怎么知道的?”
李敬玄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將李斯年來報道那天自己考驗時發(fā)生的事情跟大家講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