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為誰而戰(五)
- 霸府
- 龍湖獨釣
- 3021字
- 2016-07-25 22:28:18
徐無城中,北平太守陽裕撫弄著七弦琴,縣尉王威與數十位衛卒恭敬地站在臺階之下,等待太守的傳喚。一縷琴聲在虛空中飄蕩,眾人聽著琴音,不由肝腸寸斷。
五郡之中,徐無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在四面皆敵、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固守下去已經沒有意義。更主要的是,遼西的主人遼西公即將到來。
主人已經決定棄守,他們又為誰而戰?
琴聲逐漸停了下來,陽裕緩緩打開房門,守候在門外的眾人不由前趨一步道:“大人——”
“打開城門,迎接主公進城!”
“大人?”
遼西公段遼棄守令支城,便如同一艘即將沉沒的大船。先前一起乘船的眾人,如今紛紛改換門庭。不愿意跳海求生的人,最終的結局便是與大船一起兒被大海埋葬。
遼西五郡四十二縣,只有徐無城堅守到了最后。即便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能做到這般地步,也算是對段遼有了交代。
即便羯胡是異族,即便占據了中原父母之邦,即便讓大家妻離子散,然而在人命賤如狗的年代里,能活命誰有會去送死?
都是凡人??!
什么家國大義,什么忠君愛土,那都是大英雄大豪杰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決定與段遼站在一起,便意味著在接下來的時日中,被趙國大軍無限追殺。眾人聽到陽裕的話,已經知道自家大人的抉擇。在所有選擇中,他還是選擇了這一條看上去最惡劣、最絕望的路。
王威等人還想再勸,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他們跟隨陽太守已非一日,又怎么會不知道自家大人的想法?
眾人不知為何,內心充滿苦澀之余,突然升起一股悲壯,整個人熱血上涌,眼睛因此變得赤紅。不由拜伏在地:“謹遵大人所命!”
徐無城的城門緩緩打了開來,等候在城門外的眾人歡喜地叫喊了起來。他們逃出令支城,一路上被郭太與麻秋追殺,早已經筋疲力盡,今日終于有了落腳之地。
遼西公段遼坐在烏騮馬上,看向弟弟渤海公段蘭,心有多感道:“都說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忠臣。不曾想君臣在這等境遇下相會,寡人羞見士倫也。只可惜遼西七十余年基業,亡于寡人之手?!?
“都是愚弟之錯,材質所限,無法為大哥分憂?!倍翁m心中雖然贊賞陽裕為人,內心卻是不服。當日他為主戰派,極力主張聯合叛出慕容部的慕容仁以及宇文部的宇文逸豆歸,共同攻打慕容皝。
段部這些年來,勢力日漸凋零。如果無法扭轉頹勢,早晚有滅亡的一天。認真說起來,這些年來若是沒有他的苦苦支撐,在這遼西之地合縱連橫,哪還有陽裕進忠言的機會?
他所缺少的,不過是運氣而已。
慕容皝忌憚諸兄弟,慕容仁奔逃于遼東郡,在段部和宇文部的聯合扶持下,幾乎讓慕容皝無立足之地,可惜卻是大意失荊州,在大雪之夜被對方偷襲得手。他與慕容翰聯合進軍大棘城,在攻下柳城后,卻被慕容翰擺了一道。若非慕容翰,整個遼東早已是段家的土地。
想當初,羯胡石勒在飛龍山被遼西突騎打的丟盔棄甲,七千遼西突騎馳騁中原,所向披靡。隨著時事易轉,各大勢力急速分化,段部再也不是當初在王浚的支持下縱橫中原的段部。
如今的段部,即便維持四千遼西突騎已顯吃力。陽裕一介書生,又怎會明白被敵國逼迫的煎熬?
段蘭還記得三個月前,遼東慕容部搜掠北部邊境,身為中軍將軍、郎中令的陽裕卻上書:“臣聞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慕容與國世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連兵構怨,凋殘百姓。臣恐禍害之興,將由于此。愿兩追前失,通款如初,使國家有泰山之安,蒼生蒙息肩之惠?!?
敵軍犯境,竟然要媾和?兩追前失,豈不是說他支持慕容仁有錯,又被慕容翰所擺布?
真是豈有此理!
正是由于上書不被采納,陽裕不得不外出為北平太守。軍國大事,只能容許一個聲音。不能支持,便只能奔走于外。追昔往事,段蘭并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錯,形勢比人強,他又如何力挽狂瀾于既倒?
城門中緩緩駛出一輛馬車,在馬頭前數十步距離停了下來。陽裕從車廂內走下馬車,巍顫顫地向段遼走去。他只有五十多歲,卻已經如同七八十一般蒼老?;野椎念^發綰于爵冠之內,稀稀疏疏露于外的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亦是閃過幾絲亮色。
段遼看著陽裕,心中突然一酸。他在這個長者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士族風范。他的真誠,他的博愛,以及他對故土的眷戀,遠非那些蠅營狗茍的世家大族可比。
這是一個真正的國士,可惜這些年來,自己竟然無法重用于他。
還是太急功近利了??!
一瞬間,他突然想到了慕容廆,那個娶了他族姑的男人,他是如何忍受在各大勢力中周旋,讓遼東在三十年內休養生息的?
段遼翻身下馬,朝著陽裕走去,看到對方正要行禮,立即向前扶起他道:“陽太守不必多禮,寡人不聽逆耳忠言,有此下場乃是罪有應得。如今大勢已去,只求能夠有個安身之地,以便安置族中老小,不敢再有奢求?!?
“是臣等無能,不能為主公分憂。”陽裕掙脫段遼之手,還是鄭重地行了一禮,然后轉向身后道:“戶曹,呈上來!”
段遼見此,不敢強行用力,只得松開雙手,訕訕地受了。見到那人捧著數十冊圖籍站在陽裕身后,不由道:“這是?”
“北平郡無終、俊靡、土垠、徐無四縣共四千四百五十七戶,一萬八千三百四十六口。趙國大軍攻勢之下,無終、俊靡、土垠三縣已經淪落于敵手。臣等事先堅壁清野,將三縣之民遷入徐無城,如今城中共三千六百八十八戶,一萬四千一百一十七口。這是戶籍民冊,臣等保境安民,有負主公所托?!?
在陽裕的解釋下,北平郡的戶曹參軍將戶籍民冊獻了上去。
這一刻,段遼才突然明白,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失?。?
身處趙國與慕容部兩大勢力之間,段部連年征戰不休,既沒有慕容廆休養三十年奠定的雄厚根基,又沒有趙國占據中原的遼闊富饒。如果再不懂的低調發展,被夾擊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為了提升實力,段部不斷攻擊趙國幽州與慕容部遼東,從那里掠奪民眾作為勞力。如果成功,一次性便可掠奪數千口。
他一直以為這是快速提高國力方法,所以從來沒有將陽裕的“與民休息”的策略貫徹執行。
事到如今,他終于從陽裕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陷。
掠奪人口確實可是短期內提高實力,卻從此買下禍亂的種子,根本不是長久之道。
難怪中原王朝數千年來都是周圍胡族仰慕的對象,無終陽家不過是一個中等偏下的家族,猶自出現了陽裕這般見識高深的人物,而在中原,像陽家這樣的家族足有數千,豈是胡族可比?
自己為什么不愿意聽從陽裕的建議呢?
段遼有些沉默,帶著滿腹疑竇,在陽裕的引導下走進徐無城。他知道,在趙國大軍的攻勢之下,他并不能在這里待上太久。趙國皇帝石季龍攻克遼東之后,還是需要班師回朝的。在這兩遼之地,畢竟地廣人稀,憑借留下來的那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彈壓異己勢力。
他需要做的,就是帶領自己的班底暫時躲藏起來,借此喘口氣。
“寡人還有機會卷土重來嗎?”段遼一時間有些失神。
隊伍的中間,段雪顏不停地看向車窗外,臉上有幾分期盼,幾分擔憂,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臉上驀地浮起一片酡紅。她呆呆地看向窗外的人來人往,竟似有些癡了。
“郡主?”
“郡主!”
侍女小柔擔憂地看著主子,忍不住輕輕喚了幾聲。她當然知道郡主在想些什么,那個從燕山中救回來的少年,不知道從何時起,已經成為郡主口中最關注的所在,每日里問上數十遍猶顯不足。
“嗯嚀,小柔,你說他在徐無城對不對?”少女回過神來,急忙收斂自己的表情。
“我聽劉叔說,主公當初封他為振武將軍,率領五百遼西突騎前來救援徐無城。還許下諾言,一旦返回令支城,便會與郡主成婚。想來現在應該會在城內吧。待我下車之后為郡主打聽消息。”小柔看向自家郡主,臉上不經意間閃過幾絲擔憂。
“劉叔嗎?”段雪顏喃喃低語,她抬頭看向侍女,不由遮掩道:“小柔,你——你跟我說這些做什么?!?
郡主的臉上仿佛紅透的柿子,心里不知怎地,總是那個人的身影。曾幾何時,自己竟然像陷入泥淖中一般,無法自拔。想到張伯辰在教武場看向她的眼神,又是甜蜜,又是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