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解決
- 明海崛
- 風榖
- 3678字
- 2017-10-13 20:35:40
袁詣心里一直在盤算著,如果以一千兩銀子的本金,買入一錢兩斤的那種粗鹽,應該能買到兩萬斤。用自己知道的那種辦法,應該還能剩下一萬六千斤。再以兩錢一斤的價格賣出去,應該能收入三千兩百兩銀子,利潤就是兩千兩百兩。如果是五千兩銀子作為本金,那么盈利應該能有一萬一千兩,把人工費等等算上,至少也有一萬兩銀子的利潤,再加上之前剩下的五千兩,那差不多就能買到兩萬石糧食,還會有一些盈余。
幾人聽到袁詣的那聲大喝,都是又喜又驚。
程云一把抓著袁詣的手,喜極道:“袁公子可有什么法子嗎?還請不吝賜教。”
袁詣笑道:“程大哥,這件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就看你有沒有膽子了。”
程云奇道:“還請袁公子明說。”
袁詣道:“私鹽,那種一錢兩斤的私鹽你有沒有渠道進到貨?如果能進到,我才有辦法。”
程云踱著步子來回轉(zhuǎn)悠。猛地,他停下腳步,嚴肅的望著袁詣:“袁兄弟,既然你都如此說了,那么明人不說暗話。如果你真的誠心幫我,那么從現(xiàn)在起,你和陳兄弟都不得離開這個院子,而且我會派人盯著你們,直到這筆交易結(jié)束。你要知道,販賣私鹽,可是要掉腦袋的!如果你要害我,那么大不了我們同歸于盡,在我死前,我也要你們先上路。”
看著程云兇狠的眼光,袁詣笑了笑:“我和勇慶的命是你救的。我再怎么混蛋,也不會做恩將仇報的事兒,你只管監(jiān)視就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好!既然袁兄弟這么坦誠,那么我也不是扭捏之人。敢問袁兄弟需要多少?又能賺得幾何?”程云的眼光稍稍柔和了一些。
袁詣這才將自己剛才想到的大致說了出來。
程云幾人睜大了眼睛,大感意外。“你是說你能把那種粗鹽做成官鹽那樣的?”
“嗯,損耗大約在兩成左右。就是不知道程大哥身邊又有多少可信之人?眼見為實,我們等會兒就可以去試上一試,你再決定我們這二十天能夠進多少私鹽。”
袁詣說完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道:“還有,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請程大哥到郊區(qū)找到一處生產(chǎn)之地,這樣也不會讓人生疑。”
“那袁兄弟需要準備什么東西?”程云急切的問道。
“大鍋一口,找一個鍋蓋,有弧度的、碗一個、冰塊、木桶,都是越大越多越好,然后準備一匹棉布或者紗布。”袁詣道。
“就這些?”幾人奇道。
“嗯,就這些。現(xiàn)在程大哥準備一下這些材料,再挑一處郊區(qū)僻靜之處。我先休息一會兒,養(yǎng)足精神。準備完畢咱們就開始。”
“好,這些東西應該都挺好找。你去休息吧,到時候我看看你到底是怎么把粗鹽做成官鹽的。”程云半信半疑道。
.................................................
過了兩個多時辰,程云一切都準備妥當,帶著幾人到了城郊一處院宅內(nèi)。
“這里是曾經(jīng)欣院的一處倉庫,位置也比較偏僻,應該能夠滿足你的條件。”程云說道。
袁詣看了看周圍,這里地處山坳,人煙稀少,比較隱秘,確實不錯。
“勇慶,你先去生火。”袁詣說道。
程云幾人就見袁詣在鍋里倒入清水,再將鍋放在火上,將空著的大碗放在水面上,最上面將鍋蓋翻轉(zhuǎn),內(nèi)部朝上,放入冰塊。
慢慢的,鍋里的水燒開了,水蒸氣往上,遇見冰冷的鍋蓋,凝結(jié)成水又滴落到碗里。袁詣時不時搬動鍋蓋,將碗里的水倒入桶里。幾人大感神奇,不知道什么道理,只看見袁詣在那忙著。
很快,純凈的水裝滿了木桶的大半。袁詣將純凈水一分為二,將一半倒入空桶里,這才將粗鹽放在裝有純凈水的桶里,那些粗鹽小的拇指大小,大的有一塊鵝卵石般,在水里很緩慢的溶解,隨著溫度越來越高,鹽也融化的越來越多。
等上大概十來分鐘,能夠溶解的鹽全部溶解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雜質(zhì)和不可溶解的礦物質(zhì)。袁詣在鍋面上蓋上一層紗布,封緊,隨后將桶慢慢的翻轉(zhuǎn),將鹽水倒入桶里。
袁詣將鹽水倒入干凈的鍋里,再放在火上燒。隨著火勢的增大,水分被慢慢的蒸干,留在鍋里的,是一些均勻的白色顆粒。
隨著小火慢慢的熬,水分終于全部都揮發(fā)了。袁詣拿著干凈的木棒,不停的攪動,將鍋里的鹽都刮干凈,再拿著鍋不停的搖晃,讓熱氣好散發(fā)的快點。
看著袁詣一步步的工序,程云和程嘯的嘴越長越大,劉全眼睛都瞪圓了。看著這些精鹽的形成,打下手的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這真是太神奇了。
見袁詣對著自己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程云連忙伸手在鍋里撈了一把。一把精鹽如沙子般從自己的手里滑落。
用手指將剩余在手里的精鹽搓了搓,程云喜出望外,“官鹽!真的是官鹽啊!你們快來看,真的是官鹽啊!”
幾人連忙圍著鍋,紛紛伸手感覺著。很快,幾人的臉色都露出歡欣的神色。
“這真是太神奇了!!你怎么想到的啊!”程嘯一臉的不可思議。
“是啊,這樣一來,燃眉之急可解啊!”這是劉全的聲音。
“稱上一稱,看看損耗如何?”袁詣看著程云道。
“哎呀,損耗...損耗只有...只有一成五啊!”程云看著手里的秤顫抖的說道。
“二十天,程大哥預計能生產(chǎn)多少這種精鹽?”袁詣又問。
程云聞言手指又捏有掐的,低頭思索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時間確實有點緊,而且冰塊的量確實也不是那么容易湊齊。滿打滿算,確實只能生產(chǎn)十萬斤左右。”
“如此,那我們現(xiàn)在就可以用慢慢的開始生產(chǎn)了。”袁詣笑道。
“是的,今天下午剛剛回來了一匹官鹽,等會兒我就去找買家賣掉。明天!明天應該就能有充足的原料了。今天我真的很高興啊!袁兄弟,你可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走,我們進屋里好好慶祝下!”程云抓著袁詣的手,一邊笑著一邊把袁詣往屋里拉去。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過去,在袁詣的指導下,所有的人都干的熱火朝天的,精鹽也越來越多。
這個原理如果放到現(xiàn)代,只要是學過中學化學的小伙伴們都會知道,亦或者去搜搜“度娘”,也是簡單至極。但是在明朝,“科學”這個東西是一個稀罕物。很多現(xiàn)象或許人們都知道,但是為什么會有這個現(xiàn)象,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這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吧。
想到這兒,袁詣?chuàng)u了搖頭。不過轉(zhuǎn)念一想,他又釋懷了,這畢竟是需要慢慢發(fā)展的。其實明朝對這方面已經(jīng)是開了好頭了,不然也不會有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轉(zhuǎn)變成實物,這其實也是明朝的一大特色,也就是解放思想啊。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該多好啊!袁詣這樣想著,如果真是這樣,明朝的科技一定會保持世界領先,畢竟現(xiàn)在可是比歐洲先進了一百多年啊!袁詣捏了捏拳頭,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改變這個國家的制度,一定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科技的力量!一定要讓明朝不再像歷史那樣重蹈覆轍!一定!一定!
“袁兄弟,你怎么了?怎么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程嘯看著袁詣捏著拳頭,咬著牙,一臉的兇神惡煞,好奇的問道。
“啊?”袁詣的思緒被打斷,茫然的看著程嘯好半晌。他終于回過神來,笑了起來:“你說,如果讓你想,你能想到這個辦法嗎?”
“啊?粗鹽變官鹽?說實話,我真的想不到,我壓根兒都沒想過。”程嘯摸了摸鼻子,“袁兄弟,有時候我真的挺好奇,你怎么會懂這么多東西?很多我聽都沒聽過,見都沒見過的事物你都知道!真的好厲害!”
“呵。只要你的思想轉(zhuǎn)變,什么事情都多看看,多想想,多拓寬下眼界,你也會知道很多事!不要一味的賺差價掙錢,凡事多用用心,多動動腦子,你也會變成我這樣的。”袁詣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對程嘯說道。
“你們在聊什么呢?這么開心!今天應該就是最后一批粗鹽了,明天我們就能賣了買糧,后天應該就能返回歙縣了!”程云一臉笑容的向兩人走來。
“行,能幫助到程大哥,我也是十分開心。既然這樣,等你們啟程的時候,我們也好動身告別了!”袁詣抱了抱拳,看著陳勇慶一臉大汗的忙碌著。
“袁兄弟,如果你沒有什么重要的事,不如隨我們返回歙縣?爹聽說你這次幫了大忙,叮囑我一定要帶你回去,他要親自向你表達謝意。”程云道。
“這...”袁詣有點遲疑。雖然上次陳勇慶告訴自己,是要去南京求學的。但是現(xiàn)在不管是自己穿越也好,失憶也罷,確實也沒有這個想法。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少爺,不管怎樣,你至少也應該給家里報個平安啊,寫封家書告訴你的近況也好啊。”陳勇慶忙完走了過來說道。
“嗯,是該寫封家書,免得家人擔心了。”聽了陳勇慶的話,袁詣腦海里不自覺的想起了那幾道身影,雖然模糊,但是確實有一種深深的思念。
和程云打了聲招呼,袁詣便要了紙和筆開始寫書信,或許是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或許是潛意識,袁詣寫的字倒是和小時候沒有什么差別。
“少東家,有你的家書,是老爺親筆寫的。”正當袁詣在屋內(nèi)奮筆疾書的時候,劉全拿著一封信遞到了程云的手里。
看了信里的內(nèi)容,程云揚了揚眉,將信遞給劉全道:“這個時候怎么會有這筆生意?”
劉全接過信,粗略的掃了一眼,道:“這應該是知州老爺?shù)囊馑及桑阋仓溃堰@種事看的很重,有時候他們也是迫于無奈。”
“我知道,但是什么時候徽州、杭州和蘇州穿一條褲子了?他們的關系什么時候有這么好了?”
“少東家,這官場的事情,誰說得明白呢。那,這件事做還是不做呢?”劉全問道。
“做,干嘛不做。既然爹說的這么明白了,說明沒什么風險。”程云說道。
“那糧食的事兒?”
“這樣吧,這件事沒有風險。我運糧食回去,你留下來陪著二弟去一趟。二弟雖然年幼,不過分寸還是有的。家里的生意他也需要了解,以后才能獨當一面啊,我總不能事事都代勞。”
“那袁公子那邊?”
“袁兄弟,雖然年齡不大,不過確實精明能干。這次他幫我們這么大忙,我也萬分感激,這個朋友可以深交,所以我才邀請他去家里坐坐啊!”程云笑道。
“那萬一他不去呢?”
“去不去都由著他。朋友嘛,貴在交心,強求是強求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