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一年又復一年,很多事物在自己身邊消失,很多事物也在自己身邊出現,讓人有了無限遐想。花開不是最美,有花開必有花謝;花落也不是最為悲傷,花落時必有生命力暗藏其中。
是的,花開之時正是春季,給花以生機,大有蓬勃之勢,給人以希望和生命,讓將死之人又仿佛看到了希望;花落之時恰是冬季,給花已枯萎,給人以肅殺,大有死亡之象,給予大地以消極和消亡,讓人萎靡不振。但這只是平庸之人在自己那悲觀的人生中看到的表面現象,我卻對花有著獨特見解。
花開是在花世界中結合了美麗夢想、希望、誕生的一種正能量,它是大自然中最具有未來的潛力股,它一旦成為現實,就生趣盎然,一路春風,演繹著一處又一處的精彩紛呈的生命傳奇。人生一世,花開一春。當新的生命呱呱墜地,當第一聲啼哭響徹人寰,造化的手將為他編織怎樣的故事呢?是昨天希望的種子,是今天不懈的成長,是明天輝煌的收獲。關于生命的誕生正如花兒的綻放,我們用盡世間最美詞匯來定義它也不足為過,給人以昂然向上的激情,那人生命的盡頭呢?生命的盡頭是“桃花亂落如紅雨”的愁傷嗎?是“死去原知萬事空”的虛無嗎?是“千古艱難唯一死”的絕望嗎?也許是吧!因為從古到今,多中到外有太多的人表達類似的情感,什么“月缺花殘,黯然淚下”,什么“人之將死,萬事皆休”。莫飛人生的凋落真的如古人所說那樣絕望,那樣悲涼,那樣灰暗嗎?不!
花的凋謝,人的死亡,都將用另一種價值來體現:“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花的凋零并不是一種死亡而是護花延續生命的開端,從而將其得一種更高價值升華,“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之”。人的死亡,只是一種形式,真正的思想精神是永存,死亡只是一種進化,是人生成就的最高肯定。
黑夜里總會有人歡笑,陽光下總會有人哭泣。春暖花開,屋旁的桃樹、李子樹上,含苞已久的花蕾,終于綻開。花滿枝頭,百般嬌艷。一片片新葉,也從樹枝上的花叢間長出,由起初的鵝黃漸漸地變成嫩綠色,做著花的陪襯。好花還需綠葉陪。此番撩繞人心的花景,使我仿佛嘗到了果子成熟時期的甜蜜滋味。或許,花開的美麗是鮮果盛收的前兆。沒有花開,就沒有果子的盛收。這些花的花期,其實不長,僅持續十來天就會凋謝。
早沒有寒冬,也沒有零星的葉芽,燕子也早就在頭上盤旋。只有一汀煙雨朦朧著山,朦朧著樹。已經是晚春初夏了。我的人生也正在此處徘徊著,朦朧著,迷離著。詩人總喜歡傷春悲秋,也愛吟詠春華秋實,我出門想找尋世間的姹紫嫣紅,傳說中的“百般紅紫斗芳菲”,嘲弄一下那孤僻似我的傲梅,那縞素般縹緲的歡愉。
我見過不少花開。如今重回故里,重見家鄉花開的景象,倏然感覺,家鄉的花,是遠比大都市的那些花開得莊重,開得自然,開得純結。我走向歡淌著的溪水,里面還有無慮的小魚兒。我仿佛看見一個小小的我在溪里,綰著褲腿,叫囂著,追著一條魚,陽光傾瀉,水珠雀躍,我笑的如陽光般。可現在是雨季,梅雨時節,花季后的雨季。一汀煙雨杏花寒。何來歡樂?只有滿心愁苦。雨忽然停了,天氣是如此的多變,一如春天,一如我們。忘卻了一切,我不是誰的誰,我只是我,一如朝陽,一如你們。陽光灑下,溪水依舊潺潺,樹葉依舊窸窣。那布滿泥濘的落花被雨水沖刷干凈,在暖黃色的陽光下顯出活力,歡樂,如一位君子。那是一種難以言狀的縟麗,一種甘之如飴的淡淡而香。
問君能有幾多愁?亡國之君成了千古詞帝,一樣流芳,卻只道“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舉杯邀月卻言“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而滿地落花卻言人生當志,不怕路遠,只怕心老!繁華落盡,尚有綠葉成陰。花的消亡是果實的開始。花落時有陽光,苦澀后有甘甜,拼搏中有希望!現在的落英是為了遇見如陽光般燦爛的自己!
屋外春雨瀟瀟,雨季悄然來到。嬌艷的花瓣,全被春雨淋濕,一片片從樹枝上落下來,使原本完整的花朵已變得殘缺。樹下的土層上,花落滿地,如一層皚皚的雪覆蓋。花雨交融,坳黑的泥土漸漸地變成了花一樣的顏色。樹枝上,只有花蕊還在傲立枝頭,接受著春雨的洗禮。
紛落一地的花瓣,對樹枝上的花蕊仰望,正靜靜地黯著心事。花蕊,也是花生命的延續。它漸漸地長成味美香甜的果實,花期才算告終。花開寧靜,花落無聲。可它沉靜而短暫的一生,值得讓人回味、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