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元急匆匆地來在金鰲島,誰知剛一落地,就見水火童子迎面走來。
“余元師兄!”
“師弟!”余元抱拳拱手,算是與水火童子見過。
水火童子立于余元面前,小臉上突顯莊重之色。
“來了!”余元心神一動,在看見水火童子的一剎那,他就隱隱有所猜測。別看這個師弟一副小孩子模樣,可要知他常年侍奉在通天教主身旁,水火童子離開碧游宮的話,就只有一種可能。
誰成想,水火童子嚴肅不超過三秒,便笑了出來,看著一臉懵逼的余元,水火童子道:“師兄,老爺叫你什么都不要理會,只管回蓬萊島去。”
“啊……好。”得了,這回連金虛洞都不用去了,余元別過水火童子,乘金眼五云駝回轉蓬萊島。
此次下山耗時數日,不過收獲不小。余元在一炁洞中細細數算,先天庚金之精、鉆心釘、將近三千的封神值。對了,有一千封神值拿去換靈物洗練金霞冠了。
余元元神沉入識海,在識海深處觀血殺榜下,顯示自己還有2157點封神值。這里面大多數是殷郊、殷洪、黃天化和土行孫貢獻的,想如今是紂王二十一年,十四年后姜子牙封神,再湊個三千多封神值,肯定是夠了。
封神值,封神值,顧名思義,是在封神之戰中獲取,是在封神之戰中消耗,等過了這十幾年,系統必會更新。
總之對于自己未來,余元還是很樂觀的,因為他堅信系統終究是系統,其存在目的是為自己服務,而不是為了扣封神值把自己扣死。畢竟闡教上下就那么幾個人,除非能把元始天尊給弄死,否則都熬不到孫猴子出世。
余元相信,血殺榜榜單一定會不斷更新。從血殺榜這三個字就能看出,這個系統需要的是鮮血和殺戮,而不是自己的小命。
兩千多的封神值,足夠近六年消耗,余元便將個麻煩丟在腦后,開始提升自身實力。
將羊脂玉凈瓶拿在手中,余元眼中精光閃爍,那個撕破混沌秘境,把自己弄出來的存在,肯定是那位闡教教主。而這庚金之精,想必是他給予自己的補償。
想到那位玉虛掌教,余元隱隱想起,好像在《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可不算正面角色啊。以大欺小,聯合外人對付自己師弟,殘忍地將截教萬仙殺得所剩無幾。
可是,如今自己殺了闡教三代那么多人,他不但沒乘機把自己做了,還將庚金之精直接丟了過來。而且,盛放庚金之精的羊脂玉凈瓶也是件不錯的寶貝。
余元打開凈瓶,霎時間道道白光自不大的瓶口中射出。
先天五行,應赤、青、黃、白、黑五色,庚金者,太白也!
白光細而銳利,刺在皮膚上便感覺絲絲作痛,余元將羊脂玉凈瓶往頂上一托一舉,凈瓶起于半空,瓶口倒朝下,耀眼白光如瀑而落,使余元沐浴其中。
白光臨身,余元痛呼一聲,但轉瞬間就反應過來,咬緊牙關,默運玄功。
余元運功,周身千萬個毛孔張開,細細白光便自毛孔而入,直入余元血肉之中。
庚金帶煞,更主殺伐。庚金之精融入余元血肉,剎那間余元全身鮮血沸騰,筋肉枯萎。
道家之精髓,皆在一“煉”字。煉氣、煉丹、煉器、煉陣、煉體,五煉道盡玄門總綱。
昔日余元修煉道骨金身,煉骨煉髓。今日修煉金光萬里,這雖是遁術,但其宗旨在于凝練血肉。
《西游記》中,孫猴子神通廣大,筋斗云更是玄妙,一翻就是十萬八千里。然,怎么也帶不動唐僧,還得一步步走去西天。當時,猴子是這般解釋的:肉體凡胎,駕不得清風祥云。
余元是成仙了真,但血肉之體乘不得先天遁術!以先天之精淬煉轉煉精血,便是金光萬里之根本。
隨著時間推移,洞中白光漸漸稀薄,不似方才那般耀眼。可余元全身毛孔向外滲血,已成血人一個。
疼痛不適暫時的,已經持續一個時辰,但余元絲毫不曾后悔。
修煉數術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滿生生成太乙。這是大部分修士都會犯得錯誤,他們一味追求快速的提升,饑不擇食地修煉數術,只為盡快湊足六六之數。
但,如若能得玄門真傳,老師就會告訴你,修煉數術是在奠基。
求仙問道!
求仙是為了問道!
道是什么?
道者,自然。自然者,自,自己;然,這樣,那樣。
明一切不明,即為問道。
這個聽起來玄乎,簡單的說道從哪里問?神通也!
太乙之上,乃大羅。大羅者,東方三十六天之極。悟得道者,即為大羅。悟道圓滿,一也,乃混元大羅金仙!
太乙到大羅,是術至道的轉變,那道就從神通中領悟。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神通都能悟道,像拿山縮岳、紫霄神雷、風雷二翅,三頭八臂……如果不是因為這些神通無法悟道,也不會被賜予門人弟子。
一個太乙金仙,只能修煉九種神通,九種神通修滿,還不能從中悟道,那他就再也沒有成就大羅金仙的機會了。這樣,就只能轉世重修,或是混吃等死。
那么,如何修煉強大的神通,助太乙金仙悟道呢?答案是唯一的,就是在金仙時,修煉對自己而言正確的數術。
數術、神通相應,玄門數術化外分身,對應的神通是第二元神。余元修煉的道骨金身,對應的神通是不死之身。試看《封神演義》誅仙陣前,多寶道人以肉身硬抗翻天印,就可知不死之身的強大。
現在,還是最開始的那個問題,修煉數術是為了什么?
答:奠定道基!
余元,出身人族,生于東海之濱傲來國。其母懷胎時,感一絲辛金之氣,臨盆時,小產險些一尸兩命。
恰巧金靈圣母出海行走路過,將余元母子救下,見余元身懷辛金之氣,便起了愛才之心,將其帶回金鰲島。
秉辛金之氣而生,余元此生若想成道,只從五行,由金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