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農業上面的近期物資供應可能會出現一些緊張,但是隨著收獲季節的到來,這個問題不大,只不過在肉食方面會有所缺失,總體看來無傷大雅,糧食沒有問題之后,魯魯修算是先放下心來,農業是一切之根本,農業不穩,就一切都是空談。
魯魯修飯后豐富了一下關于收獲的安排以及軍隊訓練的瑣事,便離開了城堡,城堡外是二十名騎著戰馬的騎兵,他們今天會跟隨魯魯修去一個地方。
這些戰馬來到林堡后可是讓魯魯修又喜又憂,高興的是有了這些戰馬,自己的騎兵算是有著落了,優的是這些戰馬真他媽能吃,幸好林堡周圍的未開發土地較多,有足夠的草料供應,而且卷心菜和土豆這些對于馬來說算是細糧的食物略有供應,所以戰馬倒還不至于脫彪,不過也不至于長膘。
對于戰馬的培育魯魯修倒不急,反正馬上就要豐收了,有了充足的小麥這種細糧,戰馬長膘只是早晚的事。
魯魯修帶著自己的二十名騎兵走上街道,一路上看見魯魯修的人都會禮貌的站在路旁,鞠躬示意,以表示自己對魯魯修的尊敬,看得出來,這種尊敬并不是其他貴族那種的無奈,而是發之內心的真情實意,對于這一點魯魯修可是格外自豪。
今天魯魯修要去的地方不是后面的風盔城與冬堡的平原,也不是木堡的北風密林,而是林堡西北邊的庇護山脈,庇護山脈很大,魯魯修只不過去他的山腳而已,確切的說,是山腳的一個小山峰。
魯魯修的林堡目前通過一場戰斗算是解決了短期內的外憂,而作物的豐收,又解決了經濟和內部穩定問題,那么接下來魯魯修的關注重點,就放到了工業上。
可以看出來,林堡曾經作為商業城市,本事幾乎沒有絲毫的工業底蘊,以至于魯魯修接手后,除了能搞搞農業以外,就只能借用一下原本比較發達的道路,所以以至于魯魯修除了軍隊能夠擁有極為少量的鐵器供應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在用木頭,雖然木頭可以用,但畢竟不是長久之道。
而且生產力的進步需要更加機械化的生產與工具,那些手工制作的工具,根本就無法大規模的運用,而且產量也很難進一步的提升,所以無論如何,發展工業都是魯魯修不可避免的事情,而發展工業的基礎,除了燃料以外,就是原料了。
燃料問題魯魯修很好解決,雖然煤炭不好找,找到了如果不是易開發煤礦,也沒什么人力能夠去深度開發,而且最重要的,魯魯修完全有量大優質的燃料資源可以替換煤炭的作用,那就是“木炭”,木炭的做法簡單,來源更是不用說,旁邊的北風密林別的不多,木頭可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魯魯修就是要把北風密林的價值,全部都榨干榨盡。
所以魯魯修并沒有過多的的關注煤炭的查找,更多的,還是關注與鐵礦,早在魯魯修掌權的第一天,便已經專門派了一個被剪裁掉的老兵小隊,專門負責去找鐵礦,算一算時間都已經過去了快大半年了。
雖然這期間也找到一些,但是因為距離、開采容易度、和儲備量等等因數,都不是很理想,魯魯修也就沒有在哪里建立采集基地的打算,除非是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但是,歡天不負有心人,隨著戰斗的結束,探測小隊終于是找到了符合魯魯修要求的一個小心鐵礦,量不大,但是也足以支持魯魯修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供應,更重要的是,他舉例林堡很近,而且極易開采,幾乎直接就屬于露天開采,上面只覆蓋了很單薄的一層土壤。
而今天,魯魯修就是要去看看這個已經開始建設的鐵礦廠。
鐵礦廠位于林堡西北最近的一處山峰上,具體位置在山腰,魯魯修驅馬花了不到兩個小時,便趕到了目的地,上山的路不是很平緩,但是也可以面前上前,底下正有一隊工人在修建水渠,這條水渠會借用庇護山脈頂部下來的溪流,將礦石運下山來,這樣既節約了人力,又提升了效率,當然,這個方法也是魯魯修想的。
工人們十分尊敬的對魯魯修致意,魯魯修也笑著回應,然后便將戰馬留在山下,由兩名士兵看護,剩下的人徒步上山。
這座山并沒有名字,或者說不是沒有而是太籠統,在中土,凡是與庇護山脈相連的山峰,都叫庇護山脈,魯魯修不想有什么誤會,于是專門取了一個名字,就叫鐵礦山,簡單干脆,直接明了!
鐵礦山的山腰處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工地,一車車的物資通過零時緊急鋪設的石子路運送過來,專門被魯魯修集中起來的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建設著基地,大量堅固的半石半木建筑快速的建立起來,而最先建立的鐵匠鋪,已經開始烏拉拉的開始了鍛造,畢竟林堡目前急缺鐵器,所以就連開采,目前都是用的木頭工具居多,這些鐵礦廠本身的鐵匠鋪,就是用來解決鐵礦廠的工具問題。
現在是生產,等木堡工業區建立完畢后,這里最多也就是維護而已,畢竟作為現代人,鐵器再好,也永遠比不過精鋼,這些鐵器都不過是過度產品而已,實際上人族并不是沒有鋼材料,恰恰相反,人族的鋼制武器運用的很廣,只不過產量比較底下而已,也無法實現規模化,低成本化,所以效果一般般,鋼甲有,但是作為基層最廣泛的運用,還是鐵器。
此時的礦洞口,剛好有一隊礦石出來,人群正在歡呼出礦,因為這一批的礦石又比上幾次的多,而且極易開采,剛好,人群也看見了上山的魯魯修,便尊敬的邀請魯魯修檢查他們的額工作,對于魯魯修,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格外的尊敬,所以也就十分希望能夠得到魯魯修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魯魯修走了過去,這個礦場的入礦口,是在整個基地的最中間,靠近山坡的一面,外面使用了木材進行加固,此時在洞口,一車礦石,正靜靜的躺在哪里,魯魯修隨便的拿起一塊,礦石很沉,魯魯修用力的捏了捏,除了把外面的一些附著碎石土給捏爛外,里面的礦石完好無損,顯得十分的堅硬。
魯魯修當然不知道怎么看礦石的好壞,所以只能用這樣的笨辦法,至少證明這些礦石的成色不錯,魯魯修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錯,這些鐵礦的成色很好,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晚上加餐!”
魯魯修的話讓工人們都笑了起來,倒不是在乎晚上的加餐,畢竟只從跟了魯魯修,在吃的上面可是從來沒用虧待過他們的,加餐對于他們而言可有可無,真正讓他們高興的還是魯魯修對他們工作的肯定,這讓他們覺得他們并沒有辜負魯魯修給予他們的美好生活的匯報,古代人可能眼界沒有現代人高遠,但是他們絕對比現代人質樸。
現在的礦場已經在使用鐵器生產了,所以工作效率快樂很多,人手方面魯魯修也是盡量供應這邊,不過這邊說實話,有技術的人并不多了,除了鐵匠鋪的幾人有些手藝外,其他人都是一些壯勞力而已,畢竟挖礦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術。
魯魯修在了解了礦產的生產情況后,便準備去木堡,木堡才是魯魯修規劃中的工業區,而也只有哪里,才聚集了魯魯修手上所有優秀的鐵匠,雖然水渠還沒有修通,但是礦石已經開始供應木堡了,雖然這樣效率比較底下,量也不多,但是卻至少可以讓工業區的準備工作開始執行。
而且有一樣東西是不需要使用水渠運輸的,那就是石灰石,石灰石一般來說幾乎所有礦場都有一定的儲量,所以鐵礦山不僅是出產鐵礦石,還出產一定的石灰石,這就是的水泥能夠得以大量生產,木堡與鐵礦山之間也有一條石子路,這鐵路后期可能會擴展為水泥路,但那都是明年后的事情了,今年主要的水泥使用方向,還是商業性的道路修建。
從鐵礦石到木堡只需要一個小時,魯魯修來不及休息,便趕到了這里,相對于鐵礦山而言,魯魯修更在乎木堡,畢竟原料對于魯魯修目前來說,供應是完全充足的,就算明后年人口繼續攀升,也絕對不會有鐵礦不足的問題。
但是生產跟不跟得上就不一樣了,在魯魯修看來,原料充足是好事,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消化能力,那么也不過是一堆廢料。
魯魯修已經許久沒有來過木堡,此時的木堡早已不再是最開始那樣的一個小型臨時基地,墻壁被加固加厚,不少地方也有了警戒用的塔樓,內部的范圍更大,一條人口河流流過,在那故意設計的水流洶涌下,十數個巨大水車正在緩慢的滾動,在每一個水車的旁邊,都有一個巨大的大房子,他們中間的交界處,工人正在使用最新的鐵質工具,進行拼裝,工具很簡單,就是齒輪。
不得不說中土人族的身體素質發達,略顯精密的齒輪居然直接用落后的鐵匠鋪就打造了出來,雖然效率感人,但是卻也解決了最開始的難題,此時已經有一件廠房與水車鏈接了起來,并且開始了生產,巨大的煙囪正在不斷的冒出灰白色的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