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武道等級
- 當世英雄
- 蘆俊杰
- 1998字
- 2024-05-27 19:48:31
沉吟半晌后,修火這才徐徐講道:“幫主,老夫既然活到了這把年歲,又自小拜師崆峒混跡武林,自然對江湖的事了如指掌,幫主若想了解江湖軼事,遠了姑且不必言說只要從百年前說起便可。”
“哦,晚輩愚鈍不知這是為何?”姑蘇問道
“武學千年,沉浸在這歲月的長河里的故事太多,而久遠之事傳至現在的很多也都只是些只言片語無法細說,再者遠去之事已矣不必追溯,但百年間的事很多時候倒可以知曉知曉,更何況那十道神途的年代曠世高手奇多,本就是武學的一個盛世,所以務必從此說起。”修火接著道。
“晚輩孤陋寡聞,對這十道神途之事所知甚少,還請前輩說與我聽。”姑蘇又道。
“好好好,幫主莫急,老夫這便說與你聽。”只聽修火答應道,接著又說:“所謂十道神途乃是說的百年前九派的掌門,加之齊天教的當代教主,這十人武學通天博通天人之境,末了更先后破碎虛空而去飛身成仙,所以后人稱之為十道神途。”
“哦,這天下間竟還有此奇事?”姑蘇不由得感嘆道。
“哈哈,幫主怎地忘了我前些日子幫幫主煉化內力之時提到過破碎虛空的事?”
“這、、、”姑蘇遲疑了一下,才說道:“前輩當日確實說了此事,但我也只是聽得而已,只因晚輩對武學所知太少所以前后對接不上,今天正好一并向前輩請教,不知這破碎虛空之事到底為何?”
“恩,幫主年少便屢得奇遇,雖不知江湖事卻依然成就了武學的極高境界,現如今你確實應該多知道些江湖軼事和武學次第。”修火這邊說道。
“武學次第,我那日只聽前輩偶然提及卻還沒來得及詳細詢問,不知這武學的次第前后應該怎樣承接?”姑蘇問道。
“武學一途分外功與內功,外功便是拳腳兵刃之招式,內功則是內力之修為,外功固然重要,可一個人在武學上到底能走到什么程度卻還是取決于他在內功上的修持,一般人修習武功在打下根基后,經過潛心苦練內功加持,武藝會漸漸進入到尋常的二三流水平,天資高者加之得遇精妙功法的會走入一流高手的境界,一流之上又有很大的空間供人研習發揮,就算同樣的幾人都進入到了一流高手的水平但彼此武功也高低有差,其中有人在內功大成后漸漸可調御自身真火修煉己身,而后再進一階段可以真火瘁練精神,幫主眼下的境界就是走到了這一層,而放眼江湖能走到這一層的已經是少有的至強高手了,滿武林恐怕也沒有幾個。”
“晚輩慚愧的很,能走到這層境界全是靠寶典上吸人內力的潛能才能會百家之長達到這淬煉精神的境界。”姑蘇此時謙虛說道
“唉,幫主無需慚愧,若人無奇遇想靠自身博通天人之境那當然千難萬難,幫主既然得之善加利用便是,再者幫主可能不知這煉神之境究竟為何,調御真火淬煉精神可是江湖人夢寐以求的境界,有了此境界上可達天人境界,下可以冥神聚力,自化其身使人超越凡胎,其滋味妙不可言。”
“那不知煉神之后又是何境界?”姑蘇問道。
修火聽得接著講道:“煉神之后,經過修習者參研深悟,漸而可感悟天地蒼茫之力溝通天地,待此境界一過只等練者功深,再深一層后,就直達渾然天成之境界,那便是天人合一了,而天人合一后,踏破虛空也只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那如此說來,十道神途的前輩們就都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姑蘇聽得入迷之時不由得問道。
“不錯!”
“那這十人便是百年前的當世最高手了吧?”姑蘇有問道。
“正是,只是當年的武林正值鼎盛,雖然余下的人武學上可能不及十位掌門,但其中也不乏曠世的豪杰,睥睨天下的大高手一流!”
“比如說呢?”姑蘇又問道
“比如說當年的十劍宗和八魔宗的宗主,那時的劍宗魔宗也正是鼎盛之時,若不是十位掌門力壓他們一頭恐怕武林早已被攪翻了天,更何況當時還正是天下大亂,元明交替之際。”
“那十劍宗與八魔宗為何后來落寞了?”
“劍宗魔宗沒落的原因不是因為十道神途,卻是在十道神途紛紛破碎虛空,踏破生死而去后的幾十年里因為雙方發起的大規模戰役和內斗引起的,其中根本原因還牽扯到了后幾十年里的兩位不世高手,傳說這兩位高手的武學造詣比起十位掌門還優勝許多!”修火又道。
“比起十道神途還優勝許多,那得是多高的高手啊!”姑蘇一時感嘆道。
“這兩位便是老劍神玉海潮和新劍神陸云生,傳說這兩人可劍開天際,令蒼生仰望,天人低眉。”
“那這兩人可是千古以來武林中武學的最高者?”姑蘇又問道。
“不!”修火答得很干脆,接著才說道:“幫主有所不知,這千古以來武林中公認的第一高手乃是宋朝的一位出家僧人,此人出自宋朝大般若寺,法號戒澄,可謂是千古無雙的第一人。”
“那不知此人有何能耐,十道神途與劍宗魔宗,以及那新老劍神的事究竟如何,還請前輩道來!”姑蘇正聽到盡興時,不由問道。
“不光這些人,還有四大世家,武林中曾經強盛又衰敗消失的門派,名劍山莊的開山之祖歐陽無敵,還有宋朝時與戒澄法師相交甚篤的一位姓盧的將軍,這些人和事也都值得講上三天三夜,但來日方長,日后老朽自當為幫主一一道來。”修火這邊說道。
“如此也是,前輩講了這一通話,想必累了,是我不該多問,還請前輩多飲幾杯涼茶,好生回房休息,待用好晚飯,我便差人為前輩收拾行裝,不日與我一起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