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既然之,則安之
- 全職的修煉歷程
- 花開花落又一度
- 2650字
- 2011-05-20 20:26:42
云石一天兩次打電話來,問林可在這里是否習慣,尤其關心她的吃飯問題,想吃什么,直接對婆婆說,林可每次都回,“很舒服很自在,帥帥天天在這里玩得開心極了”,孩子開心林可還有什么其他乞求呢?
這次來農村,林可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時間也過得不緊不慢起來。林可終于從日復一日帶帥帥的煩瑣細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脫了出來,感到無比的輕松和自在。在解放之余還略感到無聊呢,帥帥被他奶奶帶出去玩了,她一個人在家干什么呢?看電視吧,就那么幾個臺,可供選擇的頻道是那么的少。看書,也沒有什么值得一讀的書籍,以前帶帥帥從未感到無聊過,也沒有時間讓她去無聊,天天巴不得他睡覺,只要在這個時候才能稍微放松和休息,而此刻,她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享受著這種放松的狀態。
婆婆見到孫子那是打心眼里歡喜,忙完活就抱著孫子到處串門或者四處走走,一天到晚疼不夠,親也親不夠。孫子無論什么樣的舉動都能引起她的呵呵笑,帥帥也樂意跟他奶奶一起玩。別人見了帥帥,夸帥帥這孩子長得多好,婆婆也跟著說,“你看我的孫子長得可俊!”婆婆對公公說,“我看帥帥跟其他孩子不一樣,長得就是俊!”公公說,“誰家看誰家的孩子都俊!”婆婆反駁道,“那可不一樣。”提到孫子,婆婆樂不可支了,有說不完的話!
換了個環境,心情也換了,盡管農村的生活相對而言還是艱苦的,自來水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沒有煤氣灶,林可只能用唯一的電飯煲給帥帥做飯,無法進行煎炒烹飪了。婆婆每次做飯前都要問:“今天吃什么”,其實家里有什么可吃的呢?買菜只有在逢集市的時候才能買到,平日吃的都是趕集時買回來的。許多地方一開始也是不習慣的,比如切菜直接放在桌子上,沒有案板;吃飯前,婆婆愛用抹布在碗上擦試一下,然后再盛飯;吃鴨蛋或雞蛋的蛋殼直接扔在地上;無論大人小孩的衣服穿了半天就臟了,這樣無疑衣服是天天洗,上午洗,下午洗。
農村有農村的好處,沒有汽車尾氣,沒有噪音污染,入耳的是自然的聲響,麻雀在綠葉滿枝頭的樹上嬉鬧,青蛙在池塘里呱呱的叫聲此起彼伏,小羊羔在媽媽身邊耍歡,母雞在草叢中覓食,滿眼的綠,綠油油的小麥一望無際,高大的白楊佇立在房前屋后以及道路的兩側,綠色的生機,綠色的活力帶給我們的是清新的空氣,在這純天然的氧吧里,帶給人們的是健康的身體,感冒病毒也不容易入侵了,小孩的手無論有多臟,直接拿東西吃,也很少生病。
農村也不全是田園詩意般的生活,天晴是滿地的灰塵,下雨了,到處泥濘,這里的路況不好,門前屋后都是泥土路,而通往家家門口的也是石頭路,顛簸得很。
一日三餐的飲食時間徹底的顛覆,早上還好基本在7:30左右吃飯,中午和晚上就很遲了,中午1:00左右,晚上7:30以后,林可乍一開始真受不了這樣的習慣,到了中午12:00點婆婆竟然也沒有做飯的意思,因為她習慣了12:30以后再做飯,而林可在家11:30就準時吃午飯了,云石在家的時候總是催著母親早點做飯,一直以來的習慣怎好改變得了。
趕集時買了一條鯉魚留著中午給帥帥吃,都到了12點,婆婆依然與幾個婦女在聊天,一點也沒有準備做午飯的意思,根本沒有中午該做飯的概念。這是她多年已經習慣的方式,而林可的習慣也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林可怎么也無法適應。
其實上午10點多從集上回來,就該把殺好的魚給煮了,要不是燒草鍋,林可早就自己動手了,也不需要這樣焦急等待,此時帥帥已經餓得不耐煩了。林可催促了婆婆:“帥帥餓了,還等著吃魚呢。”婆婆說,“那你怎么不做飯給帥帥吃?”林可真的很郁悶了,“這還不是等他用草鍋煮魚給帥帥吃嗎?不是說草鍋煮魚吃有味兒,帥帥愛吃的嗎?”“真受不了這里的習慣,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林可有些悶悶不樂了。
林可問云石,“為何每次吃飯都會這么遲呢?”云石說,“吃了飯也沒什么事,長期養成這樣的習慣了。”
剛到這里,云石總是打電話提醒婆婆早點做飯,可每次都早不了,中午12點前根本就沒有做飯的概念。等著一頓午飯真是焦急難耐,等到喊吃飯時已經餓過去,也不覺得餓了。
在農村沒事,林可也會去趕集。“趕集了——”一聲幸福的吆喝,婆婆從屋子里推出腳蹬三輪車,而后在三輪車上放一只小凳子,林可和帥帥坐在婆婆的三輪車上,快樂地出發了。
坐在三輪車上,她對婆婆說,“斷奶后,把帥帥就放在這里吧!”一方面是逗婆婆開開心,另一方面找點話題。婆婆說,“我都這樣想,就怕俺說了不管,做不了主,你說了算,放在這,我保管把孩子喂得壯壯的,不需要你們操一點心。以后上學也可以在這里上,兩個小孩我一起接,就怕你舍不得呢!”(小燦家還有一個,當時還未出生)
婆婆說,“農村任那都是孩子,不像城里孩子那么孤單,想玩就讓他玩就是了。吃什么到集上買也方便,什么東西都有!”
“要是帥帥在這里,我就燒爐子,單管做飯給他吃!”婆婆一邊借題發揮的說著,一邊用力地蹬著三輪車。
婆婆說,“夏天農村任那都是蒼蠅,蚊子也多,到時你可以接走。”在婆婆眼里,現在的農村今非昔比了,集上東西齊全,買什么都很方便的,小孩子也不得受委屈,林可能理解婆婆的一片愛孫心切的心情。
抱著帥帥看著兩邊的麥田,在樹影斑駁的道路上行進著,感受習習涼風,新鮮的空氣直沁心頭,不帶絲毫的雜質,呼吸起來格外的清爽怡人。兩邊兩行的白楊樹枝繁葉茂立在道路兩邊,伴著一條水泥路筆直地向前后方伸展著。放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綠油油的小麥,麥子已經抽穗了,陣陣微風撲面而來,格外的清爽,鄉間原野的魅力盡收眼底。婆婆說:“農村條件現在不比城里差了,你看這里的環境多好,空氣多新鮮。道路也好了,再也不是顛簸的泥土路了。”
“我看有的城里人過的還不如俺農村人呢!”“現在農村不比城里差了,你看到處都是樹,空氣新鮮,城里都是高樓,哪有農村敞亮呢!城里下崗的人,還不如咱農村生活好呢!”
“農村不同往日了,買什么集上,什么都能買到,農村啥也不缺了。”婆婆總是這樣的健談與樂觀。
一路上,真是辛苦了婆婆,林可和帥帥加起來140斤呢,在石子路上婆婆要用力的向前蹬著,遇到不好的路段還要下來推著走。在路上遇到熟人,婆婆大聲地與人家打招呼,“他大娘趕集去啊,我帶著孫子媳婦也去趕集了……”心頭美滋滋的,比開著轎車兜風還要美啊!
坐在三輪車,靜靜地凝聽著婆婆講她的幸福生活,時常被婆婆的開朗樂觀感染著,心情格外地舒暢。長長的鄉間小路,行駛著婆婆的小三輪,載著婆婆對幸福的生活無盡感言……
多么質樸的勞動人民呀,多么善良的人們啊,他們對生活的要求那么的低,那么的容易滿足,即使再苦再累也以樂觀的心態面對著。
趕集回來,已經12點了。婆婆又忙著做飯,吃完飯已經是下午1:30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