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北大學生發報紙

  • 工程師日記
  • 月半山
  • 1510字
  • 2011-04-21 22:59:53

十一月份的一個中午,我們頂著BJ郊區四到五級的大風回到生活區,我我快速地跑回宿舍,拿起飯盆到食堂打飯。回來后,趁著飯菜的熱乎勁兒急忙吃下去。小朱工總是最后一個回宿舍,那天也不例外,他最后一個回到宿舍,樣子很是悠閑,但與往常不同的是,他手里拿著一份報紙。一進門,他就對我們說,我這里有一張報紙,叫做《工地生活》。我沒有抬頭,心里想,這有什么奇怪的,里面也不會有什么新鮮的東西。

朱工接著說,你們知道這是誰辦的報紙嗎?

這么一問還真讓我覺得有些奇怪,的確啊,誰會辦這樣一份叫做《工地生活》的報紙呢?工地上的工人顯然達不到這樣的文化水平和眼界,工地上的領導們又不會把精力放在這上面,我們的政府部門里還沒有專門這樣一個機構來關心工地上的生活。那是誰辦的呢?想不出來。

桌子周圍,大家圍坐著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沒人抬頭看朱工,可是,我卻從他的臉上看見了很濃厚的興趣,我猜想,這份報紙里一定有不尋常的地方,要不怎么能引起朱工這么大的興趣?

我問朱工,誰辦的啊?

朱工說,幾個北大的學生辦的,而且是自費哦,這不,中午就在咱們生活區大門外面分發,免費的。

這時我突然有了濃厚的興趣,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沒想到北大的學子會關心遠離市區的工地上生活的點滴,但轉念一想,在這個社會上也只有單純的學生會關注我們身邊大工地上這些苦苦掙扎的人們。

我這時放下碗筷,來到窗戶前,我們宿舍的窗子正好挨著工地西邊的大路,透過窗子,我還能看見遠處發放報紙的女大學生,那時刻,雖然我只看到那個大學生的背影,可是我卻覺得她的形象非常的高大。

朱工好像看到了我很感興趣,于是說,來我給你念一段,這是一個民工寫的詩:

三九嚴寒漏風墻,上千工人小食堂。

年底工資不給結,沒臉去見丈母娘。

朱工念完,看大家沒有太多反映,就說,寫得的確不能算好,人家的文化水平就在這兒擺著呢,不能要求太高。但是,人家句句寫得都是咱們的心聲啊。不信,我再給大家念一段。

于是朱工就又給大家念了一首:

背井離鄉來京城,鋼筋水泥也有情。

風吹日曬到年末,又要奔向新工程。

吃過飯,大家都選擇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可朱工依然在研究那份《工地生活》。朱工對那份報紙的內容很感興趣,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報紙里的內容讓他產生了共鳴。而我卻對自費創辦這份報紙的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們會來關注我們這樣一個群體。

我又向窗外望去,十一月底的BJ刮著大風,此刻,我猜測那幾個學生現在會在哪里,是不是他們和我們一樣學的是工程專業,還是他們有親戚在工地上班。不管怎樣,在這個社會上有人在關心這個“小社會”,我的心里還是很欣慰的。

大工地,小社會。只是這個小社會往往遠離繁華的市區,這個小社會里的人群構成很單一,但是,這個社會也有著和我們大社會一樣的是非曲折,這里的人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我生活在工地,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事,也會聽到大家講述著發生在這個小社會里的故事。晚上回到宿舍,我也習慣把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親歷記錄下來。最初的時候,我僅僅是想把這些東西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也許在幾十年后,當我已經年過古稀,我會把它拿出來作為回憶,抵抗我已經老年癡呆的大腦,抑或將它讀給我的孫子們,告訴他們我曾經是怎樣投入到祖國最先進的液晶顯示生產廠房的建設中的。

可是,現在我有一種更強烈的欲望,或者說是更沉重的責任——我要把我所看到的這個有限的小社會記錄下來,通過各種媒體讓更多不了解工地生活的人看到,讓他們看到每天與冰冷的不會說話的鋼筋水泥打交道的人的生活狀態,讓那些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面無表情奔走于之間的人們看到,在這些直插云霄的高樓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我們這些建筑者們經歷了什么,發生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帶走了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航空| 曲周县| 正宁县| 九寨沟县| 特克斯县| 达日县| 巩义市| 宝坻区| 来宾市| 扎鲁特旗| 济宁市| 建湖县| 紫金县| 华亭县| 泰安市| 门头沟区| 景德镇市| 克拉玛依市| 彭阳县| 高阳县| 南京市| 墨江| 精河县| 布尔津县| 青河县| 都江堰市| 临夏县| 海南省| 方山县| 团风县| 涞水县| 三门县| 鄯善县| 谢通门县| 平陆县| 南昌市| 永安市| 启东市| 汤原县|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