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言畢,諸王大臣皆互相對視一眼,驚余之下,便齊聲呼道:“汗英明在世,明察秋毫,我等定當誓死報忠。
也是在這一年,大明朝發生了一樁驚天動地之事,一個人名叫朱祤鈞的人死了,嚴肅地說是駕崩了,是誰這么大膽竟敢用“駕崩”,那當然只有皇帝了,是哪個皇帝?當然是萬歷皇帝了。
公元(1620)年,萬歷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萬歷皇帝面容蠟黃,骨瘦如柴,呼吸急促,幾乎就要停止呼吸。弘德殿內到處人滿為患,后宮妃子們已哭成一團,光潔明亮的地磚上早已跪滿了大臣,御醫等。一名御醫正在使出渾身解數搶救昏死過去的萬歷皇帝,只見他挽起衣袖,汗珠不時自額頭滴下,一會看看這兒,一會瞧瞧哪兒。過了幾個時辰,在他的努力下,那萬歷皇帝終于緩緩睜開已塌陷的雙眼,直勾勾盯著房梁。
榻邊的御醫急忙問道:“皇上,皇上。萬歷皇帝看來還知曉自己是皇帝,在御醫的呼喚下轉過了頭,看來神智尚且清醒,御醫心里一陣竊喜,遂倒退幾步而立。這時,萬歷皇帝忽然開口說道:“速去召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張問達、黃克纘、侍郎孫如游等覲見。不過多時,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等大臣陸續趕至,萬歷皇帝令方從哲書寫遺詔,自己死后由太子朱常洛(光宗)繼位,罷黜一切苛捐雜稅,又多添幾項織造項目。
苦苦支撐幾日,到得八月初二日,那萬歷皇帝竟然不省人事,昏睡一日,終于與世長辭,享年五十有八(1563-1620)臨別時,還不忘勉勵一番大臣,令他們勤于政事,愛惜百姓,多為國家出力(他自己可是懈怠國事)。
萬歷皇帝死后葬于定陵,上廟號神宗。關于他的死,眾說風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死固然與別人無關,而是他自己一生肆意揮霍,縱欲過度,嗜酒成命,導致身體虛弱,傷病纏身,最終而亡。
萬歷皇帝是死了,但他也打破了幾項明朝記錄,記錄一: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四十八年),記錄二:他也打破了他爺爺嘉靖朝的記錄,晏居深宮三十年,與大臣展開拉鋸戰,陣勢一點也不遜色于他祖父。
都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萬歷皇帝雖說幾十年不上朝,怠于政務,但不能說他是個昏君。觀其一生,他也有干過幾件大事,舉例如下:
萬歷十三年(1585)正月,四川建武發生兵變,總兵沈思學被擊傷之。萬歷皇帝親自指導這次叛亂,經過長達五個月時間,最終平叛此次作亂,建武所亂卒皆被誅殺,在這中間,南京地震,京師自去年八月開始,便一直不曾下雨。到了十三年四月,萬歷皇帝見老天大旱,這便下詔全國進行一次反查冤獄案,接著在老祖宗朱元璋老家AH鳳陽,釋放了一些輕罪之犯。四月二十四日,又親率諸王大臣步行至南郊(天壇),看來他很會鍛煉身體,為何卻最后死于疾病纏身?還是問他自己吧;
萬歷皇帝在褚大臣的簇擁下,深深三拜,祈求上蒼顯靈,下點雨吧;拜畢,他便起身面諭褚臣自責道:“這老天大旱雖是朕德有缺失,然天下官員皆有貪婪,剝削加害于百姓,為此,致使上天降罪,不佑與我大明也,你等聽好了,今后選用官員務必慎重仔細。褚臣群呼一聲:“皇上英明。萬歷皇帝繼續說道:“自即日起,罷黜全國受災良田租稅,至于何時收稅,待上蒼降雨之后再議,褚臣又齊呼一聲。
不知是不是萬歷皇帝的三拜感動了上蒼,就在他拜完一月后,天空忽然烏云密布,不時就見雷鳴閃電,繼而細雨蒙蒙落滿大地,于是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皆歡呼不已,興奮不止。這雨是下了,萬歷皇帝也高興了,可過了一月,四川松潘衛(今AB州一帶)少數民族又叛亂了,萬歷皇帝又親自指揮戰斗,沒過一月便解決了叛亂。
萬歷十七年(1589)正月,亂子又來了,太湖、松江府(今上海一帶),叛賊劉汝國等燒殺擄掠,四處作亂,萬歷皇帝令安慶指揮使陳越前往討伐,可誰知這陳越毫無戰斗力,遂致官兵大敗,后陳越竟被斬首于陣中。萬歷皇帝聞知大怒,繼而又令吳淞指揮使陳懋功前往討賊。陳懋功不負眾望,經過一番縝密計劃,最終將叛賊一網打盡,誅滅之。
萬歷二十年(1592)三月,寧夏副總兵哱拜據城造反,哱拜乃韃靼人士,嘉靖中期因得罪其部落首領,父親兄弟皆被殺害,哱拜只身逃亡,來降大明。督撫王崇古,石茂華見其驍勇善戰,后又屢立功勛,遂奏報嘉靖皇帝,繼而官封副總兵。
或許是這輩子殺人如麻,又或許是上輩子欠了不少債,這哱拜生了個兒子承恩,居然長了一副狼的身形,性情暴戾,據說兒子出生當晚,老子哱拜做了個怪夢,夢見有一妖物鉆入妻子體內,大施妖威,迫使妻子生了個怪胎(估計是早產)。
后哱拜漸老,遂奏請萬歷皇帝,將爵位傳于兒子承恩。萬歷十八年(1590),洮、河二州遭青海部落首領火落赤、真相侵犯,有御史周宏彈劾承恩與指揮土文秀,以及哱拜義子哱云等人坐山觀虎斗,對火落赤的侵略視若無睹。。隨后萬歷皇帝便令黨馨巡撫寧夏,黨馨到得寧夏后,這便寫下征討書,遂令土文秀領兵西援。
就在此時,哱拜見黨馨對他父子三人視而不見,遂悄然拜竭經略使鄭洛,表示自己并未垂老,還可作戰,愿與子隨從出師。鄭洛聽后,并無他見,繼而答應了他的請求。后黨馨厭惡其毛遂自薦,遂對他父子不加友好,嗤之以鼻,為此與哱拜結了心怨。
出師后隊伍行至金城(蘭州),大軍迫使火落赤后退,隊伍回撤時,遇蒙古騎兵竟皆奔至僻靜處,黨馨見其有護蒙古之心,遂曾幾次數落哱拜,又論承恩二十項罪狀,之后又有土文秀、哱云以哱拜為故,也經常埋怨黨馨。
萬歷二十年(1592)三月,哱拜唆使軍中前鋒劉東旸、許朝作亂。幾人經過縝密計劃,遂殺巡撫黨馨及副使石繼芳,逼迫總兵官張維忠自縊。哱云、土文秀殺游擊梁琦,守備馬承光。接著,劉東旸自稱總兵,奉哱拜主謀,承恩、許朝各為左、右副總兵,哱云、土文秀為左、右參將。緊接著,承恩一路高歌猛進。攻陷玉泉營、中衛、廣武、又取河西四十七堡。后又渡過黃河,誘使河套著力兔、宰僧侵犯平虜、花馬池,于是全陜皆震動。
京師,當哱拜造反的消息傳到萬歷皇帝的耳根,這平日里三不管的皇帝,此刻也大為驚奇,憤怒之下,這便召見內閣大臣,商討破敵之策。有內閣王錫爵力薦一人,此人名叫魏學曾,字惟貫,陜西涇陽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這之前曾任南京戶部尚書,后致仕歸家。萬歷十八年(1590),火落赤、真相犯洮河,副總兵李奎、李聯芳先后被殺,朝廷命尚書鄭洛經略七鎮,兼領總督,誰料鄭洛堅決不兼總督之職。十九年春,在大學士王錫爵的推薦下,萬歷皇帝啟用學曾,遂令其總督陜西、延安、寧夏、甘肅軍務。學曾奉命到得駐地,因鄭洛專政跋扈,遂與其不合,后兵部尚書石星見二人不謀,隨后以宣府、大同軍事告急,召鄭洛回京師。為此,他對學曾也頗有微詞,學曾有好幾次上疏他皆置之不理。
且說哱拜之子承恩既已取河西四十七堡,學曾聞知大驚,遂書寫征討書令副總兵李昫率游擊吳顯奔靈州,又遣游擊趙武赴鳴沙洲,一路沿河而行遏制賊兵南渡,自己駐扎花馬池。李昫渡河,賊兵聞官兵人眾,遂多半遁走,于是四十七堡皆被收復,但獨惟寧夏尚有賊兵據城抗拒。又加著力兔等人互相呼應,處境曾一度尷尬。
哱拜與土文秀在玉泉營阻擊趙武,哱云領著力兔攻平虜。平虜參將蕭如薰堅守城池,哱云中伏被射殺身亡,后李昫率兵援救,方才解其圍,著力兔見哱云已死,遂領兵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