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特路尼亞之虎
- 宇宙戰爭編年史
- 旋影.QD
- 2690字
- 2008-08-26 12:57:29
“提亞斯上校,請回艦橋,有急電!重復一遍,提亞斯上校,請回——”電子合成音不厭其煩地對著繁忙的艦內停機坪反復呼叫。
“媽的!才回來,也不給你老子休息時間——”雖然嘴里罵罵咧咧的,但是某位飛行員還是迅速離開了坐艙,將坐機交給了維修人員。
“給我看好了!“他對著不知因為何事而擠在一起大呼小叫的維修員大聲呼喝著,顯出一副厭惡的神情,在他看來,維修人員就只是躲在艦內,必要時干點雜活一類的人。
“一群豬玀,真該把他們都送去給碳基人當炮灰,讓他們見識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戰爭。“在進入了升降梯前往艦橋前一刻,上校扔下了這么一句話。
隨著船內的傳送帶不停的移動,艦內的一切都盡收眼底。人們在地面或者空中飄來飄去,做著艦內的各種維護,運送,及巡邏等工作。燈光閃爍著,還有一些戰機則在拖車的移動下,前往各個維修艙或者出擊預備艙。
不時有反向行進的士兵向提亞斯上校敬禮,但是上校卻不以為然。
“對于一個社會,階級的產生是不可避免,尤其是一個以權利為重的帝制國家。”他這樣想著,對于那些屈居人下的士兵而言,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服從,如果你不能表現出比別人更高一等,那么服從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這一點對于士兵更是如此。
數分鐘后自動金屬門在他背后關閉了,他便站在了一間略顯陰暗的指揮艙內,整個指揮艙顯出暗綠色的格調,裝點著波浪的花紋,又有著鮮明的粗重的色調和扁圓的輪廓,這便是該重型巡洋艦——帕薩格羅司的艦橋。
其實單就梭形的綠色艦體和主力炮火以遠程超核磁軌炮為主的部署最后加上艦側的主力近戰炮配置而言,這是一艘不折不扣的塞利克恩族重型巡洋艦。
從技術而言,該類型的戰艦采用了阿西密族的技術,具備了超遠距離的航行能力。
這主要是由于阿西密族的艦艇通常用于商業的星際遠航,而作為一支經常執行遠航任務的艦隊而言,這點至關重要,它可以使該艦隊更好地往返宇宙的各個角落,進行各種深入敵后或者突襲的任務,而不用像常規作戰艦艇那樣,不定時地補給。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瞬時跳躍技術,可以使其在危急時刻通過空間折疊和短距離傳送迅速脫離戰場,而不用像以往艦艇那樣依賴于自然的空間塌縮位點實施跳躍。
阿西密族之所以能夠開發出這項技術,則更多地歸功于在早期阿西密族對羅邁特即位的支持中所獲得的特權。
起先,關于是否給予羅邁特即位以支持,阿西密族的議會還有過爭執,但是看樣子首席議員堪布·特里無疑是押對了。
這使得阿西密族得以在羅邁特即位后得到的貿易經商特權,這使得康特羅共和國的商人可以來往于星際的各個角落。
阿西密族可以借助在塞利克恩聯盟和卡里斯聯盟之間通商的便利,竊取各族的某些尖端科技,并將其結合,開發出自己的技術,所以開發出瞬時跳躍技術也不足為奇。
在科坦西帝國的支持下,尤其是在鐵血帝王羅邁特的默許下,康特羅共和國議會在后期對科坦西帝國的投資中逐步控制了該帝國的一些經濟樞紐。
同時在先前提到的超過價值6150萬的軍購計劃中,并將兵力發展到擁有1.5億人,大小規模作戰艦艇約20萬艘。
憑此不可忽略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阿西密族得以將自己的勢力向著帝國和整個塞利克恩聯盟的各層面滲透,并在各族的軍事高層都安插了代理人。
考慮到了這些,不少帝國高官和貴族都不得不對阿西密族中有勢力的商人擺出一副屈從的姿態,而另一些人則意圖將其除掉和徹底掃清,這其中就包括鐵血帝王羅邁特的次子哈洛維亞。
只有極少數高層人士真正見過這位據說是帝國的下一任繼承人,這就無疑使阿西密族將來的命運變得不可知,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必須對阿西密族的擴張和滲透有所限制。
而這顯然也是行將就木的帝王羅邁特為了維護帝國統一的權益之計,這也許是為什么羅邁特在商議帝位的后繼人選時一意孤行地要傳位給哈洛維亞的原因之一,既然現在不能輕易去動這條潛伏中的蛇,那么就在以后一點點的削弱它,直到它精疲力竭。
然而善于算計的商人是不會甘心自己的利益被削弱的,特別是在他們認為自己有力量支配整個聯盟至少是一個帝國時,他們更不會任人擺布,于是他們轉而支持羅邁特的長子卡蘭。
但其原因并非是出于對這位長子能力的肯定,而僅僅是血統。
為了全力支持卡蘭,阿西密族最有權勢的商業巨頭之一的沃倫更是不遺余力,而眼下的這艘重型巡洋艦——帕薩格羅司,及其相關的技術,便是他提供給卡蘭,后經秘密渠道轉給其支持者,也就是塞利克恩族的倫德施泰特三星上將。
不過,眼下的該艦的直接指揮權則在特雷夫中將的手中,這位中將是一位有著花白胡子,蘭色的臉龐,瘦長的下巴,微紅色的眼睛,無疑表明了他阿西密族人的身份。
然而最讓人注意的并不是這些,而是他左邊臉頰上的由上到下的傷疤,據說那是他在特路尼亞星域的一次戰役中留下的,這也使他贏得了特路尼亞之虎的稱號,那次由于他的勇猛作戰,使得卡里斯聯盟兵敗特路尼亞星域第三恒星系——特琉斯。
“一場漂亮的伏擊戰!”聯盟內部的大多數將領都這樣評價道。
據史書記載,當時卡里斯聯盟為了對塞利克恩聯盟實施戰略壓制,因此必須占據有著菲鈦合金盛產地的加布里埃星區。
首先,加布里埃星區附近星域有著三處空間塌縮點可作為戰艦跳躍,只要占據這一帶,就可利用該星系跳躍點作為跳板,直逼科坦西帝國的心臟——格里亞星系。
其次,則是由于菲鈦合金具有著足夠的韌性和堅硬度是建造輕型突擊戰艦所不可少的常規原料。
基于上述的兩點主要原因,特琉斯伏擊戰就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此時是宇宙歷235年,拉諾西歷514年。
當時由卡里斯聯盟杰德少將率領的約16000艘以輕型突擊艦為主的混成編隊率先發起進攻。
當時塞利克恩聯盟后方爆發了堪地威恩起義,因此沒來得及調兵抵抗,所以并沒能構筑有效的防線,使得卡里斯聯盟迅速侵入到了距加布里埃還有40光分的特琉斯。
由于塞利克恩的節節敗退,杰德少將有了輕敵的態度,于是他無視大多數將領的反對,要求迅速進軍,直逼格里亞星系。
“此時士氣正是高漲之際,那么就應當抓住時機,擴大戰果,給予敵軍以沉重的打擊。”這是當時杰德少將的話。
然而僅一個星際日后少將就為國捐軀了,并被追封為中將。
其實少將兵敗并非僅是戰術的問題,主要是對當時的星域缺乏必須的詳盡數據,并且過于孤軍突入,其次是后面的援軍一時沒能給予必須的支援,而這一點恰恰被當時的特雷夫少將利用。
特雷夫少將先是故意節節敗退,并在第三恒星系——特琉斯設置了防線,將敵軍引入了特琉斯的縱深,此時又趁著恒星的爆發所引發的磁暴,造成了杰德少將率領的混成編隊陷入了通信混亂。
特雷夫少將則率領了約8000艘重型巡洋艦從恒星的背后突然伏擊,將卡里斯聯盟的先鋒艦隊攔腰截斷,使敵艦隊首尾不能相顧。
接著又配合著預設的防線和先期作戰計劃對杰德少將旗艦所在的先頭部隊實施合圍,最后全部擊潰敵軍,只有沒來得及參戰的卡里斯聯盟艦隊倉皇退至特路尼亞星域外圍,從此進入了相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