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安息
- 鄉村軼事聞
- .凡子
- 1899字
- 2016-01-23 12:12:00
第二天,圍繞在村里人頭上的疑云總算散去。好在李家的孩子還活著,村長也并沒有出多大的事。
虛弱的李家女人聽聞自己孩子死而復生一下子從李村跌跌撞撞的跑來,一陣笑一陣哭,嚎著要警察槍斃人販子。
而女人第二日便精神分裂了,最后被扣上了拐賣罪及殺人罪被幾個民警及聞訊從縣城趕來的民警帶去了縣城,想必沒死也是個無期。
最可憐的莫過于那孩尸,本來他可以有一個好的前程,好的家庭,通過努力,將來他甚至會成為一個小有成就的人,能有一個精彩的人生。卻因為某些人的一己私念便剝奪了上天賜予他的一切,毀了他的家庭,毀了他的一生,毀了他對新世界的所有憧憬。降臨人世他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多看這個世界幾眼便又離開了,讓人無盡的嘆息可憐。
最傷心的也就屬從李村趕來的他的父母,滿臉悲憤,在尸體面前就是一陣嘶嚎大哭,母親泣不成聲,父親仰天長怒。上天何等不公,人心何等可惡,頓時天地失色,日月無光。
李家人本準備將嬰孩帶回村安葬,一開始還好好的,可當尸體到了西墳山下那棵榕樹下時,卻莫名變重了,最后竟然重得再抬不起來,大家都慌了,嚷著回村里找來王婆,王婆瞧了許久,最后便讓孩子父母與我兩家人商量將孩子再次埋回那棵榕樹下。
開始父母一個勁的搖頭不同意,后來王婆說孩子冤屈已散不會再惹事,還說尸體有靈氣,如果屋前榕樹吸收變成靈樹將來準保我們家氣旺盛,孩子有出息,一考準上清華,父母聽著就露出了一口大牙,于是尸體就又埋在了那棵榕樹下,也沒必要立碑,當然,按習俗未滿十八歲死的人都不能立碑。
心好的人為嬰兒燒錢拜香,也不知從何處刮來了一陣風,刮動這樹枝嗞嗞做響,似乎在回應所有人。
聽聞那一夜有人做了一個夢,一棵老榕樹青意盎然,生機勃勃,后來那人找老算一解,大吉。
事后村里的婦人與王婆閑聊,從王婆口中曾聽過她對嬰兒的事情進行過猜測;據她猜測嬰孩死后本只是條冤魂,嬰魂在榕樹旁游蕩,本來是無法興風作浪的;誰想就是頭七還魂當天,素貞奶奶出殯路過我家門口,素貞奶奶心愿未成,魂魄逗留在那里,以至于纏上了我哥。
素貞奶奶比之嬰孩厲害不少,于是成為了素貞奶奶的幫兇,那夜王婆驅邪時候以為只有素貞奶奶一只鬼,對于那嬰孩的出現也只以為是素貞奶奶幻化出來的;也沒有想其他,后來她將素貞奶奶的魂魄壓在了坑中,便讓父親撒了層朱砂封住了素貞奶奶的鬼魂,想著白天陽光一曬一切平安,其實也一起封住了嬰孩。
但卻忽視了那夜的一場大雨,朱砂被水沖開,兩條陰魂跑了出來;
因素貞奶奶受了傷,力量比之嬰孩弱??;嬰孩便成為了主導方,慢慢的就吸收了素貞奶奶的力量;嬰兒厲害了,但還只是冤鬼,害不了人,隨即曾小露他爸出殯就路過了這里,曾小露他爸死的冤,陰氣怨氣重,被嬰兒困在榕樹下,漸漸嬰孩又吸收了曾小露他爸的力量,這下便不得了了。嬰兒成為了怨鬼,有能力報仇了,恰巧兩個人販子經過,便糾纏上了兩人,之后便有了這種種事情的發生。
這件事情結束了,嬰孩也得以安息。村里依舊忙忙碌碌著,這件事情也隨著時間的進程漸漸的淡忘在了人群中;而我們這群小娃崽則是依舊過著掏掏鳥窩,掰掰泥鰍的生活;隨著時間的前進不斷的成長著;不過據說后來一段時間里總有人在祖廟那邊看到一個老人站在門口朝著內村張望,嘴中還會嘟啷著怎么還不來呢!待人想問問她是哪個,總莫名其妙的會消失不見;
據一些人回憶,那老人竟然跟死去的素貞奶奶長得很像;直到那年冬天素貞奶奶的孩子和老伴回到家鄉過年;素貞奶奶剛出生不久的小孫子也帶了來,之后便再也沒有人見到過祖廟那里站著一個老人在等待著什么了;至此村子里恢復了平靜,很少再有過怪事發生;
這年冬天對于幼小的我來說與往常并沒有什么區別,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小團體里迎來了兩個小東西,聽了王老漢的建議后父母就去臨村尋了兩條小狗來,兩條小狗著實可愛,我們也好奇也愛急。
兩條狗我們兩家一家一條,小胖家的是條黃狗,我們叫123。我家的是條白狗,我們叫它小花。兩條狗都是母狗,123不認生,見誰都搖尾巴,與誰也合得來,也很快跟我們玩熟了。倒是小花膽小,初來家時進屋直接鉆長凳下,一整天的不敢出來。威逼利誘的也就餓了啃兩根凳子旁的骨頭,過得好不逍遙。
后來一次,我一家去外婆家走親戚把門鎖了一時間忘了給它喂食,差不多一天一夜沒有回家。回來就見著它在撓門咬窗欄,將我們的門給撓得個面目全非,從此它也不敢藏凳子下了,漸漸就熟悉起來。常常帶著兩條狗去放牛,上學,形影不離,這兩條狗也成為了我們童年的一段美好的記憶。
春風吹過神州大地,天地間是一派萬物更新的氣象,厲經滄桑的中華名族正式邁入了二十一世紀。而在我們小小山村里也即將迎來煥然一新的變化,在村長的組織集資附近的村落共同資助及政府的資助下,這一年從村里及近幾個村里到鄉鎮縣城的馬路終于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