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聽完華玉蓮的話后都說不出話,過了片刻后,華林鳳說道:“娘,這凌掌人太可憐了,好好的一個家,就這么給毀了,這凌掌門的師父這個老頭太可恨了,簡直就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
向天明說道:“還好三個月后,師父他老人家就要管接掌門人了,到時這條門規就可以廢除了。”沈夢婷聽完后將向天明的手臂抓得緊緊的,就好像生怕向天明會突然離她而去一樣。
熊峰也說道:“前輩,那這位凌掌門后來有沒有找過他的妻子?”
華玉蓮看了看眼前的少年說道:“天明,這位小兄弟是。。。?”
向天明還沒回答,熊峰搶著說道:“回前輩的話,熊峰家在平安城南的小村子里,后來有緣碰到了向大哥,從我外公哪里聽說了一些向大哥生平的事跡后,熊峰便立志要像向大哥那樣學一身本事,因此便和向大哥一道來了昆侖山。”
華玉蓮點了點頭說道:“原來如此。”
熊峰說道:“前輩,其實熊峰心愿就是能像向大哥這樣,行俠仗義,除危救困,只要能學到向師哥那樣的本事,不管吃多大的苦,熊峰也愿意。”
華玉蓮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好,你是個有志向的孩子,將來也一定能像你向大哥那樣,出人頭地的。”
熊峰說道:“多謝前輩夸獎。”熊峰突然想起一事,連忙從懷中取出一封信來捧在手中說到:“前輩,十幾天前,一位爺爺讓我上山入門時,把這個交給萬師父,說道只要萬師父看到信,就會收下我了,熊峰不知道是應該現在交給前輩,還是等到入門時再交給萬師父。”
華玉蓮說道:“你這孩子還挺直率的,還是等你入門時再交給他吧。”
這時一旁林鳳說道:“熊峰,是怎樣的一位爺爺讓你把信交給我的,那位爺爺相貌如何,住在哪里?”熊峰說道:“是位一百多歲的老爺爺讓我交給萬師父的,那位爺爺一頭白發和的白胡須,身穿白袍。。。”
聽到這,華玉蓮激動得插口說道:“小兄弟,你說的那位爺爺是不是叫萬德?”
熊峰吃驚的說道:“前輩,你是怎么知道那位爺爺的名字的?”
這時華林鳳又說道:“娘,熊峰說的這位爺爺就是爹找了很多年的太爺爺對嗎?”華玉蓮點了點頭說道:“正是,鳳兒,你爹找了這位太爺爺快十年了,后來實在是一點消息也沒有,所以只好放棄再找了,當年你的太爺爺也是玉虛門的一個奇才,后來為了采一種罕見的藥救你太奶奶,跑遍了齊國千山萬水,后來就沒有消息了,如果你爹知道了他老人家的消息,一定高興極了。”
熊峰將信又收回到懷中,卻并沒有說出‘天府奇書’的事,心下想到,這書是曾祖爺爺送給我的,還是先將它保管起來以后再說。
向天明說道:“師娘,我明早跟熊兄弟一起上山,我想將夢婷暫時先留在您這,可以嗎?”
華玉蓮說道:“不礙事,就只怕委曲了沈姑娘了。”
沈夢婷說道:“師娘,一點也不委曲,您別這么說,只要以后能跟天明在一起,夢婷什么都不怕,而且師娘這里也挺好的,我也很喜歡跟師娘和林鳳住在一起,我就怕師娘以后您嫌我煩,想趕我走了。”
華林鳳說道:“姐姐,你以后要跟我們一起住嗎,太好了,以后林鳳不會孤單了,以后姐姐你跟我睡在一起吧。”
華玉蓮說道:“你喜歡就好,向天明他可真有福氣,能找到你這么好的姑娘,以后你就把這當成家吧,有什么事就跟師娘說。”
沈夢婷高興的說道:“好的,師娘,即然您這么說了,那以后夢婷就把您當成娘了,把這也當成自已的家,把林鳳當成妹妹了。”
華玉蓮聽完這話笑著說道:“你這孩子挺討人喜歡的,師娘一看到你就打心眼里喜歡,天明可真有眼光。”
說完又朝著向天明說道:“天明,以后可得好好對人家夢婷,不然師娘可不會饒了你的。”
向天明笑著說道:“您放心吧,師娘,天明可不敢惹您老人家不高興。”說完又看了看沈夢婷,心下想到,怎么以前不覺得這妮子這么會哄人了,也不知道是從哪學的。于是一屋的人說說笑笑的,到了吃晚飯時,沈夢婷主動去給師娘幫忙,惹得華玉蓮又是直夸沈夢婷懂事,反而顯得冷落了華林鳳,于是林鳳又不答應了,非上去要華玉蓮夸她幾句,這才罷休。
到了第二天大清早,向天明和熊峰上得山來,經過了快兩個時辰上山,才到達山頂,一座拱門出現在眼前,拱門上寫著‘玉虛門’拱門左面寫著:天地蒼蒼,道途渺茫,如何得見大道;拱門右面是:心如止水,潛心參悟,方能一朝得道。
一眼望去,拱門后面全是山石階梯,熊峰和向天明又往上走了一會,這才看到一座宏偉建筑呈現在眼前,不過給一道堵墻擋住了大半,但還是能遠遠從墻中間的大門里看到后面是一座大殿,幾個玉虛門的弟子守在門前,走進門去,眼前豁然開朗,前面是一片開闊地,非常平整,遠遠望去,非常高廣闊,方圓少說也有兩,三里,兩百多個玉虛門的弟子在這塊廣場上習練著劍術,廣場后面是大殿,大殿左邊是偏殿和藏經樓,右邊是食堂和一大片的房舍,廣場中間有個小水池,一座一丈來高的小山豎立在小水池當中。
向天明帶著熊峰直接走了大殿里,一進門就看到一座巨大石像,是個道士的模樣,當然向天明跟熊峰說過,這是祖師爺太乙真人的石像,石像下幾個中年道士正在談論著什么。
向天明走了中間那名道士身前躬身行了一禮后,說道:“師父,各位師叔好,弟子向天明此次下山去了咱們齊國好幾座大城市和邊關尋訪一遍,眼下齊國境內國泰民安,并無戰亂。”
中間的道士說道:“好了,知道了,你剛回來,旅途勞累,先退下吧!”
向天明說道:“師父,天明還有話說,弟子這次還帶了一個小兄弟上山,他也想拜入咱們玉虛門,而且這個小兄弟身上有祖師伯的消息。”
這下,大殿里的幾個中年道士全走了熊峰跟前,向天明的師父萬子杰看著熊峰說道:“小兄弟,天明說的話當真嗎?”
熊峰從懷中取出信雙手捧著遞到萬子杰面前說道:“前輩,的確如此,還有這封信,請您過目。”
萬子杰急忙接過書信拆開看著,片刻之后,萬子杰神情激動,自言自語的說道:“好,好,爺爺他老人家原來真的還在,我找了他老人家快十年了都沒有訊息,還以為他老人家已經過世了,現在終于知道爺爺還好好的,真是太好了。”
萬子杰接著又對著熊峰說道:“小兄弟,以后你就拜在貧道門下,由天明暫時代替為師傳授你玉虛門的基本武功,你可愿意?”
熊峰聽完激動不已,高興的說道:“愿意,愿意,熊峰拜見師父。”說完,馬上跪在地下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
萬子杰點了點頭,說道:“從現在開始,你就是為師正式收的第七個弟子,以后你和天明就是師兄弟了,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你的三師兄。”
熊峰說道:“是,師父。”
萬子杰又朝著向天明說道:“天明,你先帶著你的七師弟回房舍,給他安排一下住處,然后再跟峰兒講講咱們玉虛門的門規。”
向天明說道:“是,師父,那徒兒先退下了。”然后帶著熊峰二人離開大殿,往住處走去。
向天明和熊峰走后,萬子杰身旁的一個中年道士說道:“師兄,師祖伯在信中是如何說的,他老人家現在可好,現居何處?”
萬子杰說道:“師弟放心他老人家好著了。”說完又將書信移交給剛剛說話的中年道士,等在場的幾個道士都看過一遍之后。
萬子杰說道:“爺爺他不想讓咱們去打擾他老人家的靜修,因此信上沒說現在住哪。又說道峰兒這孩子天資過人,是他老人家見過的弟子里悟性最高的一個,難得他小小年紀,性子卻是很穩重,正是習練‘天府奇書’的上上人選,而且他老人家也破格將‘天府奇書’的手抄本送給了這孩子,讓為兄好好培養,說道以后這孩子的武功和道術修為一定不在他老人家之下,各位師弟,為兄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萬子杰四下里看看,又一個中年道士說道:“即是師叔祖的意思,那我們就謹尊師叔祖的訓示,看看這孩子以后表現吧,希望他真如師叔祖說的那樣。”其它的幾人也是點點頭表示同意。
到得正午,一間房內,向天明給熊峰講完一些玉虛門的門規和做為新來的弟子應該注意的禮節后,帶著熊峰來到食堂準備吃飯,當然這里全是玉虛門的弟子在這里,而玉虛門的師叔伯則有專門的弟子將飯菜送到房舍去,只見三百多玉虛門的弟子都在這里吃飯,所有弟二分為兩類,內門弟子全都身穿一身白衣,身前身后的衣服上都是八卦圖,而外門弟子也是一身白衣,則沒有圖案。
大堂內,有桌子大大小小三十多張,大的能圍上二十人在一起吃飯,小的也能坐上七,八個人,向天明和熊峰走向一張較小的桌子走去,桌子旁坐著三個人,走到桌前,三個人看到向天明過來了,都站起來,其中的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弟子笑著說道:“三師哥,你什么時候回來的,這次下山怎么去了那么久,我還有好多問題想請三師哥幫我解答了。”
向天明笑著說道:“剛回來,四師弟,五師弟,六師弟,來,三師哥給你們介紹一位新師弟,這位是師父剛剛收的七師弟,熊峰,以后大家就又多了一位新師弟。”
接著又給熊峰介紹了一下,用手朝著一個二十多幾歲稍胖點的弟子指了一下,說道:“七師弟,這位是四師兄,吳大才。”
然后朝著中間那個十八歲左右的弟子指著說道:“這位是五師兄,江文浩。最后一位是六師兄,錢有福,咱們的大師兄和二師兄,一個忙著下山采辦師父接任大典上的物資去了,一個則一心鉆究咱們玉虛門的絕技,所以都不在這里用飯。”
熊峰上前朝著各位師兄施了一禮后說道:“各位師兄好,熊峰剛入門,什么都不懂,小弟以后恐怕要多多麻煩各位師兄了。”三人看了一眼熊峰,覺得這位新來的小師弟挺懂規矩的,而且禮貌也很周到,心下頓時都生出了親切感,都說道:“小師弟,不用多禮,自家師兄弟,以后不用那么拘束。”
六師弟錢有福說道:“太好了,以后我也有師弟了,我總算當師兄了,七師弟,你剛入門,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可以盡管來找六師兄。”
熊峰心下感動,又躬身施了一禮,說道:“多謝各位師兄對師弟的關照,熊峰以后定當一心好好學習本門的絕技,不給師門惹麻煩。”
熊峰聽向天明給自已說過,為了促進本門發展,提高本門弟子的武技,本門每一年會有一場同門之間的武技較量,因此,各位師叔伯手下的弟子們跟其它同門之間多多少少會有些小隔閡,矛盾,有些同門間的矛盾能在武技較量后化解,當然也有小數是短時間化解不了的,所以,有些同門事后趁師叔伯不在時,私下里解決。
三師兄向天明也說過,自已七個師兄弟中,就數六師兄為人最為熱情,但是也數他的話是最多的。大師兄李懷安今年三十多歲年紀,為人老成持重,經常幫著師父打理門內的閑雜事物,是師父的得力幫手,師父有什么事,也都交由大師兄去辦理。
二師兄秦武也到二十八了,癡心于門內的武技和道術,每次到藏經樓借回一本秘笈,就把自已關在房里一心鉆研,常常十天,半月見不著人,所以七個師兄弟當中,反而是二師兄的武功和道術最高深,再過幾個月,二師兄入師門就滿十二年了,倒時師父會讓他去藏經樓頂層去參閱玉虛門的最高深的武功和道術‘天府奇書’,而大師兄的資歷早到了,也早去看過了,感覺太深奧了,根本領悟不到什么,所以也沒有心思再去鉆研了,師父也拿大師兄沒辦法,所以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二師兄,三師兄的身上。
至于為什么規定入門弟子必須有十二年的師門資歷,聽師父說‘天府奇書’深奧難以參悟,習練者必須天資聰慧,性子沉穩,心如止水,而最忌心浮氣躁,有功利心,所以才要求習練者必須有十二年修心養性的師門資歷,經過掌門同意才可觀看。反之,若是有急于求成者反而會走火入魔,害人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