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形意訣

  • 永恒人界
  • 奉天一品鮮
  • 2971字
  • 2014-03-23 22:52:37

“族長,國術已經演化完畢,是否現在傳給您?”華夏的聲音突然在陽旭的腦海里響起。

···

族長,是洪荒人族對陽旭的尊稱。開始只是陽家將的習慣叫法(因為陽旭在上一世,后來成了陽家的族長)。慢慢的這一叫法在人族中傳播開來,并得到了人族的公認。

洪荒并沒有這樣的稱謂,妖族稱呼為天帝,巫族稱呼為祖巫。

···

“傳過來吧”陽旭說道。

閱讀完華夏推演的武功秘籍,感覺完全達到了自己的要求,為了實際檢測一下該功法的威力,陽旭就在悟道洞(陽旭閉關的山洞)中修練起來。

陽旭在第一世時,為了能夠創出符合自己心意的武功,利用一切能利用的關系,幾乎收集全了中國所有的武功秘籍。在當時的條件下,大部分的功法秘籍是無法修煉的。只有一些由內而外的內家拳和由外而內的硬功夫,才能修煉出一些效果。所以陽旭對此很是癡迷了一段時間。

再后來,經過陽旭的不斷考證,那些不能修煉的秘籍,在古代確實練出過不可思議的武功?,F代不能修煉,一定是有一些原因造成的。這也是陽旭一直癡迷武功,不肯放棄,進而創出理論版的“龍象般若功”的原動力。

他堅信武功是存在的,他要再現古武的輝煌!

后來龍象般若功修煉有成后,在幾百年的和外星種族的戰斗中,陽旭又根據國術總結了一套適合星空戰場中使用的殺敵之術。

因此陽旭對武功的理解極其深刻。加上現在那堪稱**的領悟能力,緊緊演練了兩三遍,就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套華夏歷時三天,推演出來的無限接近于道的武功。

這也是陽旭在推演之初對華夏的要求,一定要完全依照他傳過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洪荒的情況進行推演,而不能創造,要不然依照華夏的能力,一本達到法則級別的武經就要問世洪荒了。

武道法則的出現,天道勢必要降下功德予以獎勵。到時所有的洪荒大能一定會關注人族。而這并不是陽旭現在想要的。悶聲發大財,才是人族現時的發展戰略。

實際檢測完功法的威力后,陽旭將這套功法命名為“形意訣”。

這套功法是以龍象般若功和陰陽粹體決為根基,以形意拳的功法體系,特別是“十二形拳”為理論,國術為目標,推演出來的。特點在于沒有固定的招式,不同的人修煉以后,根據自己的領悟,可以開發出最適合自己的功法。

因為陽旭知道,對于人族來說,沒有任何一部功法是可以通用的,只有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要領,結合各自的理解,創出最符合自身的武功,才是最好的武功。才能將武功修煉到技近于道程度。

在還不能光明正大的學習、使用法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的實力。

為了族人能夠更好更快的理解、領悟進而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武功,陽旭特意選擇了以“十二形拳”為理論,推演武功。

之所以選擇形意拳這套功法體系,而不是三大內家拳中另兩個“太極”和“八卦”,就是因為形意拳中的“十二形拳”更適合洪荒人族的實際情況。

從人族開智以來,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人族一直過著獵人的生活。在狩獵過程中,通過和不周山中的各種奇怪的生物交手,在陽家將的引導下,模仿各種生物的動作,漸漸的已經總結出了一套適合人族的狩獵招式。雖然還不能完全激發人族的身體能力,但是已經有了后世武功的雛形。

陽繼先之所以能夠同侯海峰打成平手,這套狩獵招式,功不可沒。

而“形意拳”中的最基本的拳術套路“十二形拳”,被譽為中國民間最古老的仿生學經典。就是根據十二種動物地形態與技能編創成的。

“十二形拳”所模擬的緊緊是龍、虎、猴、馬、蛇等十二種動物。洪荒中的人族,在狩獵過程中,接觸到的猛獸,又何止十二種,成千上萬都不止。如果都能根據“十二形拳”的原理模擬出來,那么將有成千上萬種技擊功法在人族中出現。

同時,“十二形拳”的動作特點“像其形、取其意、出手生猛,招法毒辣”也適合人族現今的形勢。

另外,隨著武功的出現,人族的整體實力必將在短期內大幅度提升,這樣就容易引起巫妖兩族,甚至洪荒大能的關注。而通過形意拳的形式提高人族的實力,完全有跡可循,可以降低他們的戒心。為人族的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

而“形意訣”,更是智腦華夏結合了不周山中相似的十二種生物的神韻,將“十二形拳”推演到了極致,達到技近于道層次的功法。甚至天資聰慧之輩,可以借此領悟武道法則。

···

自從薪火部落傳出族長要再次傳授修煉心得后,300個人族部落頓時轟動。為了能夠獲得入選的名額,所有的部落都差一點打起來。

原本無人問津,所有族人都避之不及的傳功長老職務,突然成了眾人爭搶的香餑餑。以前因為被分配擔任傳功長老的人,一改以往愁眉苦臉的面容,整天都是笑呵呵的,一副非常欠扁的表情。

原本的“傳功長老”說的好聽,其實就是幼兒教師,只能教授不會功法的族人修煉龍象般若功、或教鬼脈塑造成功的族人修煉陰陽粹體訣,就再無任何事情。而且因為傳功長老少,幾乎每天都是在不停地反復教授功法中度過。心里承受能力稍微差些的,都容易被逼瘋。

現在終于能夠揚眉吐氣了,可想而知他們的心情是何等的舒暢。

···

陽旭跟著姬嫣然又一次來到破天洞中,此時洞內已經站滿了來自300個部落的首領和經過一番角逐后,脫穎而出的傳功長老。

陽旭走到石臺上坐下后,示意大家都坐下后,并沒有將六耳獼猴的事情說出去,而是直接開始講述“形意決”。

“現在絕大部分的族人都已將龍象般若功或陰陽粹體訣修煉到了很高的層次,但是因為沒有相應的使用功法,而不能充分的利用身體的能力,因此我創造出《形意訣》,傳授給大家,學好后在由你們傳授給各部落的族人?!?

“這套功法一共有十二種運動形態,分別是:動、靜、起、落、站、立(單腿)、轉、折、快、緩、輕、重。要求做到"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站如松、立如鶴、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快如風、緩如鷹"。

動如濤;活動之勢,要使運動氣勢象江海的浪濤那樣激蕩,滔滔不絕,在萬馬奔騰中仍有明朗感和穩定感,做到“動要有韻”,“動中有靜”。

靜如岳:靜止之勢,要象大山那樣巍峨,似乎任何強大的力量都推它不動似的。

起如猿:跳起之勢,要有猿猴縱身時的那種機靈、矯健、敏捷的意味。

落如鵲:落降之勢,要象喜鵲落到樹枝上時的那樣輕穩。

站如松:兩腳站立之勢,要象蒼松那樣巍巍地剛健、挺拔,在靜止中傲然富有生氣,使靜和動密切聯系在一起,即所謂“靜中有動”。

立如鶴:單腿獨立之勢,特別是從活動性動作轉入到靜止性的獨立動作時,要象雞在奔走中突然聽到了什么,立刻停步卷曲起一只腳來那樣,。顯示出動作的安定穩固。

轉如輪:旋轉之勢,要象車輪繞著軸心那樣轉動,善于創造和掌握運動的軸心,這樣才能達到“圓”的要求。

折如弓:折疊之勢,是指扭身擰腰等轉折的動作。要象弓那樣越折越有力,含有一股反彈勁,不是折得極柔軟而沒有勁力。只有在折疊之勢中做出反彈勁,才能突出動作的變化。

輕如葉:輕飄之勢,要象樹葉那樣輕,才能達到“飄”的要求。

重如鐵:沉重之勢,要象鋼鐵砸下那樣沉重有力,但“重而忌狠”,不能咬牙切齒。

快如風:快速之勢,要象一陣疾風那樣迅速,但"快而。忌毛"。"快易生爆",火爆可以藏拙,但畢竟會使動作產生不準確的錯誤,務須快而不毛。

緩如鷹:緩慢之勢,要象鷹在空中盤旋那樣精神貫注,慢中有快,但’緩而忌溫”。慢易生懈",要防止動作產生松懈現象。”

“同時我根據以上的原理,結合不周山中的十二中生物的動作神韻,創出了可以演化為各種用法的十二種形法,非別是龍形、虎形、猴形、馬形、雞形、燕形、鷂形、蛇形、鼉形、鹱形,鷹形、熊形......”

時間就在陽旭連講再演練中流逝......

(未完待續,求收藏,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江县| 乐亭县| 旌德县| 资中县| 嘉祥县| 当雄县| 陵水| 黄浦区| 武夷山市| 平舆县| 南岸区| 柯坪县| 靖江市| 庆元县| 高雄市| 龙门县| 小金县| 富裕县| 安福县| 玉屏| 乌鲁木齐县| 视频| 皋兰县| 永城市| 杭锦旗| 高要市| 乌鲁木齐市| 衡南县| 镶黄旗| 梅州市| 九龙城区| 洞头县| 兴安盟| 威海市| 文山县| 肇源县| 林州市| 中方县| 惠东县| 龙陵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