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打了招呼以后,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在宦官的帶領下來到了甘露殿,李二早早的就已經備好了飯菜等著他們了。
“無忌、玄齡你們來了,先坐下吃飯吧?!敝雷约哼@個時候召見這些大臣,他們肯定是還來不及吃飯,所以就提前讓人準備了。等一下他們可能會討論到很晚的時間,要是讓他們餓著肚子的話,明天就可能會有諫官投訴他虐待朝廷大臣!
以李二對那群沒事都要攪三分的諫官的了解,這種事情難道還少了嗎?。靠烧l讓李二想要當一個明君呢?即使心里對那些諫官再怎么厭惡,也不會因為他們的進諫而處罰他們,有的時候還要進行獎勵,真心悲催到了極點!
不過相比起宋朝那些敢往皇帝臉上吐口水的文官,李二現在可是要幸福的多了!至少現在這個時代里,還沒有哪個人敢往李二臉上吐口水的,最多也就是想撞死在李二面前,博個敢于死諫的清名而已。
看到李二的架勢,房玄齡和杜如晦互相對視了一眼,都露出了沉重的神色。李二這么安排,顯然是真的有事關大唐國運的大事要商量,不然決計是不會招待他們吃飯的!皇帝賜宴可不會只請他們幾個最值得李二相信的臣子!
只有發生了大事,而且是危及大唐國運的大事,比如說當初定計玄武門事變那樣的事件,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然那個時候李二還不是皇帝,請他們吃飯什么的還是會常有的事情。
“圣上,可是邊疆出現動亂?還請圣上明言告知!”李靖微微皺起眉頭,在和其他人向李二行禮,跪坐在矮榻上后卻是沒有開始吃飯,而是直截了當的開口問詢道。
房玄齡和其他人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的附和道:“還請圣上明言!”尼瑪李二都搞出這樣的陣勢了,誰還有心思去吃飯?。??即使真的吃了,因為心里轉著這樣那樣的念頭,再好吃的東西也會味同嚼蠟!
李二其實也無心吃飯,聽到李靖如此說,再看其他人也是一副同樣的架勢,只好無奈的嘆了口氣,從桌子上拿起了邊疆的急報對他們道:“邊疆傳來急報,突厥人正在集結兵馬,極有可能會進攻我大唐!”
果然是突厥犯邊嗎?聽到李二的話后,房玄齡反而是松了一口氣。該怎么說呢?這突厥犯邊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每年都要來上那么幾次,已經算是一種日常了,實在算不上什么大事!
“圣上此刻召見某等,想必絕不只是為了這突厥犯邊的事情吧?可是還有其他的事情?”杜如晦顯然要比房玄齡想的深遠一些,畢竟房謀杜斷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想要做出決斷就必然要想的更深一些。
這倒不是說房玄齡不如杜如晦,兩個人的側重點不一樣,思考模式也就不一樣。房玄齡擅長于謀略可以給李二提出許多方案,而杜如晦則擅長于分析決斷,為李二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兩個人聯起手來,才是真正的房謀杜斷!
“還是克明看的明白,如果突厥人只是如往常一般犯邊,世民確實不需要在此時找你等商議?!崩疃⑽@了口氣,對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說道:“只是世民今日聽聞一個道士所言,盛世降至必有三災!如今我大唐已經初現盛世征兆,而這突厥犯邊就是我大唐盛世開啟前三災中的人禍!”
聽到李二說的話,即使是一直都很平靜的長孫無忌,此時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就更不要說其他人了。雖然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盛世三災,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會聯想,既然都有人禍了,那么其余的兩災會不會是天災呢!?
在古代,要說人類對什么最沒辦法抵抗,那就是天災了。因為無法抵抗還將天災視為上天的懲罰,不去想著怎么解決,反而是花費大力氣去祈求神靈的原諒,甚至還有人認為是當權的皇帝做錯了事情,才會造成天災而想要推翻皇帝的統治。
遠的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期,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功推翻秦朝的統治,除了秦始皇的暴政以外,也有當時發生天災導致民不聊生的原因。而李二能夠打敗各路諸侯,最終建立起大唐盛世,除了隋煬帝窮兵黷武三征高麗,導致大量青壯戰死沙場以外,也有當時發生旱災的原因在內。
所以說,天災在歷史上的朝代更迭里,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畢竟一旦發生了天災,受災最嚴重的就是那些窮苦的百姓們,而一旦嚴重到活不下去了的地步,百姓就會販賣自己賴以為生的土地,甚至是子女以求生存。而沒有了土地以后,百姓不是變成奴隸就是流民,更多的卻是強盜!
最后必然會有野心家聚攏這些百姓,然后推翻舊的政權,建立起新的政權,重新分配土地給百姓。因為戰爭的發生導致人口銳減,土地自然也就足夠分配出去,天災也已經停止,然后就是盛世的到來!
嚴格說起來,朝代的更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百姓活不下去才造成的,而天災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真正的主因還是土地兼并這個歷史因素。
不過這些都和在場的人無關,就放到以后再說吧!
“圣上!請恕某等孤陋寡聞,為何某等從未聽說過這盛世三災?圣上又是從何處聽來的?”長孫無忌想來想去,也沒有從自己的腦海里,想起過有誰提到過這盛世三災的話語,疑惑的開口問起李二來。
要知道,能夠和盛世搭上邊的東西,即使只是謠言,也是會被人們深刻的記下來的。一般來說,人們都會將美好的事情記下來,而將不好的事情忘記。像是盛世這種許多人受惠的時代,即使過去千年,也依然會有人為之感懷。
“此事暫且不談,世民已經請了袁天罡袁道長,到時世民再將所有的事情告知諸君。”李二搖搖頭,暫時并沒有將那個仙家子弟的事情,告知其他人的打算。
“先說說突厥的事情,世民在登基時,袁道長就曾為大唐國運算過一卦,言及秋收前后大唐必有兵災!世民擔心此次突厥犯邊,可能會發生什么變故,是以請諸位過來商議一下?!崩疃纳袂閲烂C了起來。
見李二不愿多說,長孫無忌等人也不會不識趣的繼續追問下去,李靖開口說道:“突厥每年都會犯邊,劫掠我大唐人口財富,確實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只是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實不宜再動兵戈,若是待數年后我大唐國力恢復,某定攜大軍平定北患!”
李靖可是一個近乎全能的帥才,不只是在軍事上無可匹敵,即使是在政治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只是本來就沒有參與到李二的玄武門事變,一開始也沒有支持李二登基,還在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若是還插手政事的話,必定不會被李二所容。
所以在貞觀后期,李靖除了帶兵打仗以外,基本上在朝廷里都是扮演雕像角色的。即使李二提問,只要不是涉及到軍事的問題他也不會回答,平時更是躲在家里當宅男,連前來拜訪的人都不見。最終他才能夠得以善終,被李二賜予陪葬昭陵的殊榮!
李靖對此時的大唐國情看的非常清楚,知道想要和突厥開仗,對于現在的大唐而言實在是有些勉強,所以才說出這樣一番話。如果換一個人,比如有著混世魔王稱號的程咬金,這個時候絕對會說要帶人滅了突厥這樣的話的!
李二微微一嘆,看著李靖無奈的說道:“這些道理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但是這一仗并非是我們說了算的?!?
李二的話讓眾人一時默然起來,論及實力,此時的大唐確實不如突厥,不然也不會每年都被突厥犯邊了!戰爭的主動權從來都不掌握在弱者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強者的手里的,而此時的強者卻不是大唐而是突厥!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二在原來的歷史上,才會不得不做出拿錢財向突厥換取對方退兵的事情來,最終簽訂了被他視為恥辱的渭水之盟。不過也是這渭水之盟,才讓李二明白什么叫弱者的無奈,一心致力于讓大唐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帝國!
“藥師!茂公!徹查長安十六衛軍備軍紀的事情,世民就拜托你了!世民想要知道,我大唐兵將尚有多少可戰之力!”李世民猛的站了起來,大聲的下起了命令,此時的他才展現出了一位真正的帝皇的氣勢!
“輔機!戶部能不能拿出一筆錢來打一仗的事情,某就靠你了!”李二拉起長孫無忌的手,充滿信任的看著他說道。要不是知道他們兩個的關系,不清楚的人還會以為他們是一對好基友呢!
“玄齡、克明,其他朝臣的應對,世民就拜托你們了!”李世民又將視線投向了房玄齡和杜如晦,誠懇的請求道:“若突厥真的有攻打大唐之心,世民欲與之一站,還請諸君竭力相助世民!”
“諾!”眾人都對著李二俯身下拜齊聲應諾,他們都是李二最信任的人,即使李靖一開始沒有站在李二一邊,此時也絕對不會忤逆李二的命令。
李二滿意的看著這些恭敬的臣子,但是他心里非常清楚,只是這些人贊同還不夠!想要和突厥開仗的話,他還需要更多大臣的同意,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尤為重要!即使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至少也不能讓他們來搗亂!
打仗最忌諱的,就是后方不穩!一旦后方不穩必定會影響到戰局,這是李二的經驗之談,所以他是絕對不想看到,當大唐和突厥開戰時,有人在后方搗亂的事情發生的!
相信如果那個時候真的有誰敢這么做的話,李二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
PS:完全沒有任何靈感,原創小說實在太難了,這周只寫了五章,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