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李寬想要復興百家?
- 幻想初唐傳
- 怨恨這個世界
- 4603字
- 2015-01-27 19:28:49
一直到房玄齡和杜如晦的馬車進了長安城城門,他們都沒有想出為什么李寬要將蕭皇后金屋藏嬌的理由來,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算房杜二人的確是擁有著超乎人想象的智商的謀臣,但是想要猜透李寬這個不知道活了多少年的老妖怪的心思還是不可能的事情。誰能夠想到現在根本就不是李寬將蕭皇后強留在自己的身邊,而是蕭皇后已經喜歡上了現在這種安靜舒適平平淡淡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到長安城這個傷心之地受罪?
而且房玄齡和杜如晦也不可能會知道,李寬的身上有一個無節操會讓李寬生不如死的系統存在,為了能夠獲得活命用的積分不要說是將蕭皇后金屋藏嬌了,就算是讓李寬殺了李二他都會去做的。應該慶幸的是李寬還是很喜歡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也非常的想要親眼目睹貞觀盛世的到來,不然以李寬的手段想要殺掉李二的話,整個大唐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的了他。李二再怎么英武果敢武力值超群,他還能夠在中了一發子彈后活蹦亂跳的?
急匆匆的趕回長安城時,房杜二人恰好趕上了八百凈街鼓響的差不多的時候,這個時候城門剛剛準備關閉原本是不允許人再進來的,不過好在此時看門的將軍認出了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才讓他們進來的。不過盡管如此他們二人的馬車還是頻頻被巡街的武侯攔下來問話,要不是最后房玄齡讓武侯們護送他們到皇宮里去,可能他們想要一路暢通無阻的趕到皇宮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古代的宵禁管理可是極其嚴格的,哪怕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這種官拜三品又是開國國公的人,在宵禁之后若是沒有正當理由的話也會被武侯抓起來,因為在古人的心里認為在晚上出行的人非奸即盜,所以一旦到了宵禁時間除了巡城的武侯之外的人都會被抓起來。若不是房玄齡身上穿著官袍去的又是皇宮的話,哪怕他們都貴為國公也逃不過一頓斥責,而且嚴重點的明天就會有人參他們一個罔顧大唐律法的罪名,雖然不會對他們造成什么影響但是卻會很掉面子就是了。
不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不想直接回家,而是在他們眼里自己手上拿著的東西對大唐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只有將手上那些記錄了李寬和他們的對話的紙張親手交給李二他們才有可能安心下來。這種事情對房玄齡和杜如晦而言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所以哪怕是在被武侯們攔下來時,他們二人也必定會有一個人護著那份東西,這也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哦?你是說房玄齡和杜如晦求見朕?”李二此時正在吃晚飯,得知房玄齡和杜如晦有要事要稟報后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忙讓人將二人請了進來。
“玄齡,克明,你們辛苦了,先來用膳再說其他吧!”等見到房玄齡和杜如晦時,李二絲毫沒有提及他們今天在李寬那里的收獲,而是熱情體貼的讓御膳房給他們送來了飯菜。從看到房玄齡和杜如晦連身上的官袍都沒有脫時,李二其實就已經猜到了他們二人此行一定是得到了什么重要的事物,反正人都已經來了李二也就不怎么著急去知道他們得到的到底是什么了,這個時候正是刷新房杜二人好感度的時候,李二可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被李二這么一說,原本想要拒絕李二的好意準備將李寬說的以工代賑的方法告訴李二的二人,此時也是感覺到自己已經餓的有些走不動路了,聯想到等一下李二肯定還有很多問題會問他們,房玄齡和杜如晦最終還是沒有拒絕李二好意。
食不言寢不語,這是古人都要遵守的一個規矩,在房杜二人吃飯的時候李二也沒打算問些什么,而是拿起了奏章繼續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看看李二的書桌上拿堆積如山的奏章就知道,李二這個皇帝也不容易,單單是那些仿佛永遠也批閱不完的奏章幾乎就占去了李二大把的時間。可是對這些奏章李二不看還真就不行,哪怕他現在看的很可能是三天前就已經送過來的奏章也是一樣,畢竟李二可是想要做那和秦皇漢武一般被世人稱頌的一代英主明君,不辛苦一些的話又怎么可能做的到呢?
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沒有吃太多東西,一方面他們在李二面前吃飯實在是太過于拘謹,即使再怎么饑餓也會有種食之無味的感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和李二分享自己所獲得的東西。在房杜二人看來,李寬提出的以工代賑和工分制度,甚至是他所提及的其他事情對現在的大唐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幫助,是最應該首先讓李二知道的。
“圣上!房某和克明幸不辱命,從逍遙子道長那里得到了解決天災發生后,如何妥善安置災民并且讓災民和朝廷都能夠得到實惠的方法!這是逍遙子道長所說的話,還請圣上過目!”匆匆扒了幾口飯感覺不到饑餓之后,房玄齡就站了出來恭恭敬敬的將一直捂在他懷里的記錄稿拿了出來。
“哦?讓災民和朝廷都能夠得到實惠的方法?那朕還真的要好好的看看才是!”李二立刻就被房玄齡所說的話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連忙讓人將那副手抄的稿子送了上來。
李二拿到那份稿子后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閱讀起來,雖然那上面的字寫的非常小,但是幸好李二此時還不到老眼昏花的年紀,看起來倒也并不算費勁。很快的他就被上面寫著的東西所吸引,雙眼牢牢的盯在手上那張紙上屏氣凝神的看了起來,上面提及到的以工代賑的想法李二聞所未聞,但是幾乎在看到這個方法以后李二的心里就已經開始認同了這個方法。而且通過李寬詳細的講解,李二已經在腦海里模擬出了以工代賑這個方法施行之后的場景,心中忍不住驚嘆這簡直就是天才一般的想法!
而在看到李寬提及維護災民安全問題,杜如晦提出的那句:“勞煩如云小娘子,請在道長這段話旁邊記下杜某這句話,此法亦可用于牢獄!”時李二也是忍不住笑了出來,暫時的將注意力從那張此時仿佛重如千斤的紙上面拿了出來,有些戲謔的對杜如晦說道:“克明,好一句此法可用于牢獄!單此一句就可讓克明你名垂青史了!哈哈哈!”
感情你看了半天就注意到了這個嗎!?房玄齡和杜如晦頓時滿頭黑線的看著大笑著的李二,而杜如晦此時想死的心都有了,他的確是想要名垂青史沒有錯,可要是因為那句被如云故意照他原話寫下來的話而名垂青史的話,那他覺得還是算了吧!他可不想成為后人談及此事時的笑話!不過可惜的是這件事很顯然是由不得杜如晦決定的,沒看到那邊專門負責皇帝的起居錄的官員已經將李二現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了嗎?
“圣上,克明以為讓那些犯罪之人用勞作來贖其罪,比之將他們一直關在牢獄里要好上百倍,圣上當年帶兵出征之時亦有讓犯了軍法的士兵戴罪立功之事,此法想來應該也可以用于牢獄之中!”杜如晦覺得不能再讓李二笑下去了,再笑下去他可就要無地自容了,只好硬著頭皮站出來義正言辭的轉移了話題。
“嗯!此事朕至今還是記憶猶新,當年朕正在和王世充于洛陽對峙之時,聽聞有士兵殺馬取肉犯下了軍中大忌,本來那些士兵按照軍法理應處斬,不過當時朕覺得大戰在即不宜因為這樣的事情亂了軍心,便讓他們以待罪之身奮勇殺敵以贖其罪,后來這些士兵果然在戰場上悍勇無比,殺敵無數!”李二聽到杜如晦提及此事,也是不由得陷入了回憶,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過去那個戰場之上統領大軍沖殺敵陣的時候。
回憶過后李二也不再笑話杜如晦,而是認真的又看了一遍紙上寫著的待罪勞作的處罰,對杜如晦說道:“克明既然提及此事,回去后就請克明將心中所想寫下來,待過幾日早朝之時再行討論!此法大善!朕是一定會推行的!”讓犯人們進行勞作又不需要花費什么錢財,頂天就是給他們準備些飯食而已,而且這樣做也能夠讓那些犯人們離開牢獄之后能夠三思而后行,不再去觸犯大唐的律法,這樣的好事李二怎么可能會放過?
“遵旨!”杜如晦自然是欣然領命。
李二點點頭又繼續看下去,他覺得自己手上拿著的已經不是一張紙那么簡單,上面記載的根本就是一道能夠改變大唐的國策!而且從這上面的某些話里,甚至還能夠引申到其他方面的問題上去,將之稱為治世國策也絲毫不為過!而在看到李寬準備將醫道傳承給大唐某個醫生時,李二卻是深深的皺起了眉頭,他倒不是反對醫道傳承的事情,相反對于這樣的事情李二他還求之不得呢。
誰會沒有個三災六病的?尤其是李二的老婆長孫皇后現在已經出現了不適,御醫們也說那是難以治愈的風疾,要是有人能夠得到醫道的傳承那對李二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至少他不需要擔心自己會生病掛掉了。而且李二也不需要為那恐怖的瘟疫而擔心了,想來那些已經成了天上的神仙的醫道圣手應該已經研究出了解決瘟疫的方法,這對李二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畢竟每年因為瘟疫而死的人可不在少數。
李二之所以會皺眉是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問題,李寬既然能夠傳承醫道,那么是不是說他還能夠傳承其他學術的道統,讓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再度出現?這樣的事情李二心里是樂見其成的,但是在如今天下人獨尊儒家學說的時候,李寬卻想要讓百家再度復興就是在挑戰全天下的士族,到時候勢必會將李寬推到風尖浪頭上去的。以李二對那些世家門閥們的了解,李寬真要想讓百家復興那就是在挑戰他們的底線,他們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會處處打壓李寬甚至是直接派殺手暗殺李寬的。
哪怕李寬現在沒有回皇宮和李二相認,而且李寬也已經過繼給了楚王李智云,可是在李二心里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他可不想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這個事情被人干掉。所以在看到這里時李二在心里暗暗的決定,就算是將李寬軟禁起來他也絕對不會讓李寬去做什么復興百家的事情來的,不然到時候李二就只能給李寬收尸了。
不要看李寬現在有個仙家子弟的名頭,又打著為天上已經得道成仙的百家先輩傳承各家學術的旗幟,真的要是觸及到那些世家門閥的底線,他們可不會管你是不是真的仙家子弟,就算是真仙下凡那也是要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也是為什么李二雖然一直看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不順眼,卻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利用自己手里的兵權去挑戰那些人的底線的原因,世家大族經營千年不倒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不過李寬想要復興百家的事情都只是李二的猜想而已,實際上李寬才沒有那個閑工夫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傳承醫道只不過是李寬想要借李二的手去找到藥王孫思邈的借口而已,真要讓他去搞什么文藝復興百家復興之類的事情,他寧可呆在家里調.教小蘿莉,那樣還要有趣的多。
李二飛快的掃過了醫道傳承那一段,繼續看了下去,不過他已經開始警惕起來,心里也想著等這一次旱災之后無論李寬找什么樣的借口,就算是綁也要將他綁會皇宮里來好好的看管!再讓他在外面天知道他還會鬧出什么樣的亂子來?
工分制度倒是讓李二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完全就是你做多少活就能夠得到多少報酬的計算方法,對李二而言實在是有些新穎。按照這樣的制度去施行以工代賑的措施當真是再好不過了,誰更努力的干活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錢糧,到時候那些受災的百姓誰還會消極怠工?而要是在其他地方也執行這種工分制度呢?比如說在軍營里規定,那一伍的士兵訓練的好就加多少工分,憑借那些工分又能夠得到些什么好處,那樣的話那個士兵不會賣力的去訓練殺敵?
李二不愧是打仗出身的皇帝,他轉眼間就將工分制度引申到了軍隊的身上,甚至已經在想是不是這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到軍功記錄上面,設定殺死一個敵人能夠得到多少的工分,然后再讓士兵消耗工分來提升軍中的地位或者是換取其他的東西。果然,能夠當上皇帝的就沒有一個是傻子,那些被人強行送上皇位的不算,李二的發散思維已經突破天際了!
不過這種方法在大唐可能暫時的還沒有辦法執行,因為大唐的計算方法實在是太落后了,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要用掉一刀紙的計算方式真心傷不起!而且這種工分制度里面蘊藏的漏洞實在太多了,也就是在天災之后在有朝廷進行嚴格管理的時候才能夠拿來用用,用到其他地方的話那還要解決許多的問題呢!并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隨便的拿去使用的,李二你為什么就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