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平淡的態度讓李五郎很是摸不著頭腦,不過他作為臣子也不好多問,向李二告了聲罪就離開了皇宮,他還要去找李文那個家伙湊合一晚,等明天一大早又要趕回去呢。
其實李二之所以會表現的那么平淡,是因為他并不是第一次見到李五郎帶來的手套了,或者說這一整個冬天里他幾乎每天都能夠看到。至于李二是從哪里看到的手套,估計很多人都忘記了李寬曾經給小蘿莉李麗質送過一些御寒衣物的事情,以李寬的細心那些御寒衣物里自然也包含了手套在里面,而李二看到的就是李麗質每天戴著的白色兔絨手套。
因為李麗質將那雙手套寶貝的很,就連李二的其他女兒想要借來看看都被李麗質推辭掉了,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發現那雙手套所蘊含的意義。而李二剛剛才登基為帝,平常的時候就經常會忙的連吃飯都在看奏章的程度,同樣沒有注意到李麗質每天戴著的手套,現在知道以后他心里那個后悔啊!要是早知道這個東西有這樣的好處的話,他也不需要虐待自己的雙手了,大冬天里批閱奏章的皇帝你傷不起啊有木有?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派秦瓊和程咬金帶兵出去收集積雪,要是每個士兵都有手套這種裝備的話,士兵們也就不需要受凍了。這一點也是李二最后悔的,一副手套差點的不過只費一點微不足道的布料而已,好點的也不過是些皮毛,根本就花不了幾個錢。可要是在這個時候給士兵們發上幾套手套,就可以獲得士兵們的聲望值,這么劃得來的事情他居然沒有注意到,實在是太可惜了。不過現在也還不遲,李二立刻就叫來了宦官,讓人專門做二十萬副手套給長安城里的士兵武侯們都發一份,權當是新年的福利了。
至于李二自己的手套他倒是不需要太擔心,他的水晶宮里有大把美女會爭著給他做的,實際上李二的衣服鞋襪基本上都是以長孫皇后為首的水晶宮嬪妃們做的,甚至是他身上的龍袍除了一開始登基時那一套以外,其余的全都是長孫皇后親手做的。這在大唐這個時代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一般人家男人的衣服鞋襪都是家里的女人做的,而那些專門做衣服的店面的主要消費者都是那些連老婆老娘都沒有的漢子,或者是那些想要讓家奴們統一服裝的豪門們,也是因為這些人有需要,裁縫店才有生存下去的市場。
像現在,李二手上戴著的連指手套就是長孫皇后做的,用的是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用的明黃色絲綢,做工精細加上手套口縫制的一小塊狐皮,保暖性以及觀賞性甚至是收藏性都非常高!由此可知李二這個皇帝平時過的到底是何種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生活,尼瑪在現代社會誰家男人還能夠穿上自己老婆做的衣服的?
(在這里作者我要炫耀一下,作者我的老媽以前是專門給人制作衣服的,所以現在作者每年都會有一套老媽做的西服過年,至于以后作者的老婆能不能繼承我老媽的手藝,作者就只能期待自己什么時候能夠找到女朋友先了。話說是作者最近增肥速度過快了嗎?為毛去年的西服我穿不上去了?)
“辛苦觀音婢了。”拿到自家老婆做的手套,李二還是非常開心的,雖然他的老婆略多了那么一點就是了。
“二郎過譽了,妾身平素也沒有什么事情做,每日里都只能在火炕上休息,這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給二郎做些衣物打發下時間,何況妾身能夠為二郎做衣服也是妾身的福分,談何辛苦?”長孫皇后掩著嘴輕輕的笑著,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長孫皇后的臉色要比以往紅潤許多,至于這是不是因為李二剛剛才和她做了什么有愛的事情,那就請大家自己猜想了。
“這手套真是不錯,戴起來舒適保暖還不影響活動,倒是和朕射箭時用的指套差不多,只可惜不能戴著寫字,不然朕也不需要天天抱著個手爐了。”李二戴著手套拍拍手感受了一下后,依然有些不滿意的說著。
“二郎說的是,不過妾身倒是沒有想到,只需用些許布料按著手型做個和攏子差不多的套子,就可以讓人在冬天里如此保暖,逍遙子道長當真是好心思!”長孫皇后拿起從李麗質那里借來的兔絨手套,心里感慨萬分,手套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是個會女紅的女人都能夠在短時間里做出來,可就是這么簡單的一樣東西卻從來都沒有人想到過。而更過分的是,手套這種東西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原型,過去的弓箭手在射箭時都戴著保護手指的指套,可是過了近千年的時間都沒有人想到要將這種指套變成現在的手套,這讓長孫皇后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而李二也同樣想不通這個問題,武將出身的他自然也用過指套,但是就連聰明如李二自己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冬天戴指套來進行保暖的事情!不過李二覺得這或許是因為,指套一直以來都是利用于戰爭之中,誰都不會在平常的時候戴著一副指套招搖過市,而在冬天的時候也不會有誰打仗或者是進行日常的訓練,弓箭這種使用頻繁但是保養麻煩的武器也沒有人會在寒冬臘月里拿出來使用,要是弓身開裂的話那就毀了!而不使用弓箭的話誰會吃飽了撐的去戴什么指套啊?
其實之所以在古時候沒有人想到要做出手套來保護雙手,主要還是因為華夏古時候的衣服的問題,華夏人以華服為美,即便是平民百姓的衣服也是仿制的漢代華服制作的,而這種華服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袖子特別的寬大特別的長!在冬天的時候,百姓們都不會外出干活,習慣了將手縮在袖子里保暖,這樣也就沒有人想到要制作一副手套專門去保護自己的雙手。當然,百姓們窮的連衣服都做不起也是原因之一,而做的起衣服的士族商人自然也有自己的保暖手段,同樣也不會去想要做什么手套。
手套的出現在長安城里掀起了一股詭異的風暴,當長安城里維持治安的武侯們最先戴著手套招搖過市以后,百姓們在得知這是他們偉大的真命天子李二陛下體恤士兵,專門給冬天里執勤的士兵發放的福利之后,都紛紛開始仿造手套的樣式做出了許多千奇百怪的手套來。而做為長安城乃至大唐時尚風向標的那些閑的蛋疼的士族們自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他們制作出來的手套樣式比起民間百姓做的顯然要更加華麗精良的多。
現在在長安城里,幾乎隨處可見那些附庸風雅的士子們,停駐在路邊與人交談時會裝作不經意間抬起手整理一下自己的華麗手套,若是對方也戴著差不多的手套就會互相滿含基情的笑笑,若是對方的手套太過寒酸則會面露鄙夷的神色。一副手套居然一件轉變成了士子們互相攀比的物件,這倒是李寬和李二都始料未及的事情,不過他們都不會將這種事情放在心上就是了,只是些喜歡炫耀跟風的無聊之徒而已,要是太關注他們的話就有些掉價了。
倒是在新年之后第一次大朝會時,李二別有深意的給所有的大臣們都發了一副皮革手套,樣式和弓箭手們使用的指套非常類似,讓大臣們都有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很多人在收到手套的時候都在想,這是不是李二這個皇帝在暗示些什么呢?指套這種不到開仗時甚少有人會使用的東西都拿出來了,難道這是李二準備要向誰發兵的一種訊號?
李二這樣做的確有著他的某種想法,只是他不知道那些大臣們將他的想法想的有些歪了,他在確定所有人都拿到一副指套后就拍拍自己同樣帶著指套的手朗聲道:“諸位臣工,你們知道朕為什么要送你們這些指套嗎?”
整個大殿里的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都在心里罵開了,我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尼瑪誰知道你丫的想干什么?莫名其妙的給他們發這種射手用的指套,難道是想讓他們這些文臣們去射箭咩?雖然說君子六藝里也有騎射一項,可誰吃飽了撐的專門去學這個啊?哦對了,在大唐那個時代里還真有人專門學這個的,而且舉凡是士子文人幾乎都會騎射!
“圣上此舉莫非是想讓我等習練射藝,讓我等修身養性?”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的是一個跑龍套一樣的官員,在沒有摸清楚皇帝的心思之前,那些深居高位的大臣們是不會隨意出聲回應的,這種跑龍套一樣的五品京官基本上都是被推出來當炮灰,專門試探李二的真實心思的人。
射箭可以修身養性?你沒有看錯,也沒有聽錯,射箭這門技藝在古代士子文人之間還真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技藝!射術能夠成為君子六藝之一,自然是有這符合它君子的含義在里面的,事實上和專門用來殺人的射術不同,文人們習練的射術的的確確是用來修身養性的!因為在射術比賽中有著這樣一個斗法,那就是要求射手連射三箭,這三箭必須要在箭靶上排成筆直的一字,而且中間那一箭也必須要射在靶心上面,這樣的斗法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中正平和!
不過很顯然李二的想法肯定不是這個龍套炮灰官員說的讓大臣們去修身養性,李二搖搖頭從身上拿出了自己那副華麗麗的手套,他將手套握在手里皺著眉頭說道:“想必諸位臣工都知道朕手中的是什么東西了,諸位看看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嗎?”
手套嘛!不要說知道了,在場的臣子里面誰身上不帶著一副?雖然說這冬天已經差不多要過去了,春天也快要來了,但是長安城的早上依然還是很冷的,有了手套之后誰會傻到像以前那樣虐待自己的雙手?不過聽李二那么一提,大臣們都將注意力投向了他手中的手套和指套,同時也拿出了自己的手套進行比對,發現這兩者之間居然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指套顯然要比手套厚重的多。
“朕自幼習武,弓馬騎射不敢說樣樣精通也是略有涉獵,這射箭時使用的指套朕用了十幾年了,卻從來都不知道這指套只需要稍作改變,就能夠得到這種讓天下人冬天里都能夠保護好雙手不受凍瘡之苦的手套!”李二也沒有繼續等待大臣們的回答,而是自顧自的說道:“朕從這手套上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們早就熟悉的東西,也許只需要進行一些細微的改變,就能夠得到許多能夠造福我大唐百姓的新東西!”
“這樣的道理也能夠運用到治理國家上面,大唐的律法稍作改動是不是也能夠讓百姓過的更好一些?現有的制度稍作改動是不是也能夠讓大唐的國力更加強盛?朕送你們這些指套就是想要讓諸位也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不要死守著過去的規矩限制你們的想法,也限制了大唐的發展!”
“朕要廣開言路,允許諸位臣工暢所欲言,允許大唐百姓談論國事!設立納言司,為朕接納民間士子百姓諫言,若是于國有利之言,無論其出身如何家世如何,即便是奴隸朕也可以給他恢復良籍加官進爵!望諸君與朕共勉之!”李二站了起來,揮舞著手中的手套豪邁的宣布了新年的第一個政令,此時的他仿佛又回到了當初在戰場上揮舞長刀指揮大軍時的樣子,一身王八之氣震的宮殿里的大臣們目瞪口呆。
廣開言路這是李二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大臣們早就聽的耳朵都起繭子了,可是允許百姓談論國事還專門設置納言司為皇帝接納百姓的諫言那就不一樣了!百姓談論國事不算什么,大唐本就沒有因言獲罪的律法存在,也管不了那悠悠眾口,可是接納百姓諫言的意義就不同了,這可是相當于將御史的職權下放給大唐所有的百姓,讓大唐憑空中多了千千萬萬個御史!而且還不需要李二給這些御史們發放俸祿!
本來御史臺里的那群御史就有著風聞奏事的職權,經常像瘋狗一樣逮著誰都敢咬一口,這要是讓那些百姓們也有了這樣的權能,那大唐的官員們以后豈不是連外出吃個飯都要謹言慎行,生怕自己多吃一口肉就被百姓們進諫說他奢華無度,這樣的事情誰他媽受的了啊!?
PS:這章寫的有夠糾結,大家將就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