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初版序言
本書所收的散文敘事作品是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年間寫的。我認為寫作的起因是重看了斯蒂文森和切斯特頓[1]的作品,馮·斯登堡[2]的前期電影,也許還有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的傳記。有些寫作方法可能不對頭:列舉的事實不一致、連續性突然中斷、一個人的生平壓縮到兩三個場景(《玫瑰角的漢子》那篇小說就有這種情況)。它們不是、也無意成為心理分析小說。
至于卷末的魔幻例子,我除了作為譯者和讀者以外沒有別的權利。有時候,我認為好讀者是比好作者更隱秘、更獨特的詩人。誰都不會否認,瓦萊里[3]把創造靈感歸諸他的前輩埃德蒙·泰斯特的那些篇章明顯不如他歸諸他的妻子和朋友們的篇章。
閱讀總是后于寫作的活動:比寫作更耐心、更寬容、更理智。
豪·路·博爾赫斯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布宜諾斯艾利斯
注釋:
[1]Gi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英國記者、作家,著有傳記、小說、散文、劇本以及有關歷史、神學、哲學的論述,所著以布朗神父為主人公的系列推理小說尤為知名。
[2]Josef von Sternberg(1894—1969),奧地利裔美國導演,1930年在德國拍攝了著名影片《藍天使》。
[3]Paul Valéry(1871—1945),法國象征派詩人,提倡純詩。埃德蒙·泰斯特是他的名作《與泰斯特先生促膝夜談》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