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石窟寺史話
最新章節: 《中國史話》主要編輯出版發行人
石窟寺指在河畔山崖間開鑿出來的佛教寺廟。對于一些石窟寺洞窟比較密集的地方,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千佛洞”。我國古代石窟寺的興建是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逐漸產生、發展的。本書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石窟寺產生、發展的過程: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后,石窟寺首先在新疆地區發展起來,具有濃厚的古代龜茲民族風格。十六國時期,以北涼國的涼州為中心,興起了河西走廊早期的石窟藝術。北魏的大同云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將中國石窟寺推向了漢民族化的軌道。北朝晚期與隋代石窟寺藝術的發展,為初唐佛教藝術高峰的來臨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盛唐以后,中國石窟寺開始走向衰落,逐步趨于世俗化。元代以后的藏傳喇嘛教藝術,給漢地佛教注入了新鮮血液。通過本書的系統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石窟寺藝術發展的脈絡,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過程。
因版權原因待上架

上架時間:2018-05-31 18:15:23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