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譯序 芥川龍之介和他的作品

林少華

近現代日本作家中,非以壽終者頗不在少數,芥川龍之介乃其一。芥川一八九二年生于東京。一九一五年就讀于東京大學英文專業時以短篇小說《羅生門》步入文學創作之途。而在一九二七年三十五歲時便因“恍惚的不安”自行中止了生命的流程。日本近現代文學天空于是隕落了一顆光芒正勁的奇星,不知使多少人為之扼腕唏噓,平添哲人其萎之嘆。

芥川確是一顆奇星,一顆放射奇光異彩的哈雷彗星。或許這種比較有些滑稽——他總是使我不期然地想起我國唐代以“鬼才”著稱的短命詩人李賀。芥川天資聰穎,博學強記,多愁善感。創作討厭平庸,討厭直露浮泛,討厭隔靴搔癢式的含蓄和自然主義式的寫實。行文精雕細刻,立意獨辟蹊徑,構思縝密嚴整。雖有“強說滋味”之嫌,卻也入木三分。借用頗不客氣的流行語來說,可謂喜歡“玩弄深刻”的作家,但不能不承認他玩弄得相當高明。同時他又是高產作家。短短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寫了一百四十九篇小說、六十六篇隨筆、五十五篇小品文及諸多評論、札記、游記、漢詩、和歌、俳句等作品。

以題材論,芥川文學可分歷史與現實兩大類,前期更以歷史題材為主。

說來有趣,芥川大學時代專攻時髦的英文,但最為拿手的卻是漢文。念小學時便讀了《水滸傳》《西廂記》。中學時代讀了《聊齋志異》《金瓶梅》和《三國志》(《三國演義》),并喜歡漢詩。進入大學后仍在《琵琶行》等中國小說天地里留連忘返。有此漢文修養,對日本古典自然觸類旁通,別有心會。書山稗海,文史苑囿,于中沉潛含玩,鉤沉抉隱,一旦發而為文,自是信手拈來,隨機生發,縱橫捭闔,不可抑勒。由廟堂高官到市井小民,由紫宸之深到江湖之遠,在其筆下無不呼之即來,騰躍紙上。這方面選了《羅生門》《鼻》《地獄變》《密林中》《芋粥》《開化的殺人》《奉教人之死》《枯野抄》《阿富的貞操》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也有的取自中國古代文史作品,如《仙人》《酒蟲》《黃粱夢》《英雄之器》《尾生的信》《杜子春》《秋山圖》等。值得注意的是,芥川的歷史題材小說并非為了演繹歷史典故和翻拍歷史人物,而是身披歷史戲裝的“現代小說”,目地在于借古喻今,針砭時弊,臧否人物,傳達現代人的生命窘態和靈魂質地。如魯迅在《羅生門》譯者附記中所指出的,芥川的作品,“取古代的事實。注進新的生命,便與現代人生出干系來”。用日本當代學者的話來說,“歸根結蒂,‘中國’之于芥川乃是僅僅提供了作品素材的異空間,在這個意義上,一如日本王朝的優雅世界”(伊東貴之語)。不妨認為,芥川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歷史題材的作品中。原典出入自如,布局渾然天成,主題獨出機杼,筆致搖曳生姿。

另一類便是現實題材。芥川生性敏感,近乎神經質地敏感。縱使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也往往使其脆弱的神經震顫良久。一般來說,他不重描繪而意在發掘,疏于敘述而工于點化。少的是輕靈與瀟灑,多的是沉郁與悲涼。此類作品主要有《手帕》《橘》《礦車》《一塊地》《將軍》《玄鶴山房》《海市蜃樓》《河童》《齒輪》《某傻子的一生》等。或寫村姑的淳樸,或寫少年的孤獨,或寫鄉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寫軍人的滑稽可笑,尤以描寫知識分子苦悶和絕望的精神世界見長。其中《齒輪》和《某傻子的一聲》疊印出作者本人一生的背影,具有明顯的自傳性質,從中不難窺見作者自殺前的精神狀態及自殺的原因。而這些又大多以機警戲謔的語氣,唯其如此,更讓人痛切地感受到其靈魂的尷尬和迷惘。也正因為這樣,《橘》中離家做工的小女孩炒年糕車窗拋給弟弟們的幾個金黃色的橘子,才在芥川陰沉沉的文學天穹劃出了格外美麗動人的拋物線。總的來說,現實題材的作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較歷史題材相形見絀,甚至不乏《保吉的手冊》等“保吉”系列作品那樣的較為平庸之作。

無論得于史料之作,還是拾于現實之篇,其一以貫之者,大約是以下兩條主線。

一是對人性中“惡”(所謂“我執”)的暴露、揶揄和鞭撻。《羅生門》以令人窒息的緊湊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回避,展示了人之自私本質的丑陋,第一次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的無奈與絕望。《鼻》則把犀利的筆鋒直接刺向人的深層心理,自卑與自尊,虛偽與丑惡,軟弱與做作,同情之心與幸災樂禍,種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天衣無縫地聚斂于一部短片之內,委實令人驚嘆,使人感慨,發人深省。此篇受到夏目漱石的極大贊賞,成為其進入文學殿堂的叩門之作。《密林中》以幾個人對同一案件的不同證詞或告白,于撲朔迷離之中凸現出人性的機微、人的無可信賴和無可救藥。手法新穎,寓意深刻、虛實相生,玄機四伏,“乃出色的‘物語’產出裝置”(高橋修語)。此篇早些年曾改編成腳本以《羅生門》為名由黑澤明搬上銀幕,獲奧斯卡金像獎。其他如《手帕》《阿富的貞操》和《一篇愛情小說》等亦屬此線的延伸。芥川有時倒也善于渲染人物的心境漣漪,但極少折射晶瑩璀璨的光點,而大多泛起無可疏浚的沉渣。唯見凄風苦雨,不聞鳥語花香。至于《侏儒警語》,雖廣涉人生、道德、藝術、政治,林林總總,筆法或正語反說或冷嘲熱諷或含沙射影或直搗轅門,但追根溯源,大都離不開對人性惡的赤裸裸的揭示和冰冷冷的剖析。至今讀來靈魂亦不禁為之縮瑟。

第二條線便是對人對人生的幻滅感亦即厭世主義傾向所導致的對藝術的執著與癡迷,這或許也是出于對前者的一種補償心理。這點在《戲作三昧》初露端倪,而在入選本集的《地獄變》中天崩地裂,一發不可遏止。“那被煙嗆得白慘慘的面龐,那隨火亂舞的長飄飄的黑發,那轉瞬化為火焰的美艷艷的櫻花盛裝……尤其每當夜風向下盤旋而煙隨風披靡之時,金星亂墜的紅通通的火焰中便閃現出少女咬著嘟嘴物而幾欲掙扎掙斷鐵鏈痛苦扭動的慘狀……”而作為少女父親的秀良面對這慘狀竟浮現出“一種近乎恍惚狀態的由衷喜悅之情”。也就是說,良秀為了成就藝術而放棄了親情、放棄了道德、放棄了人性,寧愿看著自己最疼愛的女兒被活生生燒死,而他自己也在畫完地獄變相圖的第二天夜里自縊身亡——父女雙亡的悲慘代價促成了一部藝術作品的誕生。這無疑是對作者本人信奉藝術至上主義驚心動魄的詮釋。芥川也在寫完這部作品不出十年自殺而死。“他的死因,一多半或可歸于使其心力交瘁的神經衰弱,但剩下的大約一半似乎在于他對人生及藝術的過于真誠、過于神經過敏”(菊池寬語)。事實上芥川也對作品的藝術性采取了極其嚴肅和虔誠的態度,苦心孤詣,一絲不茍。無論所用語言的洗練典雅還是心理刻畫的細膩入微或情節設計的無懈可擊,都顯示出這位作家高超的文學造詣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尤為可貴的是,“他有意識地創造了文體——不是陳陳相因的文體,而是一掃庸俗氣味的藝術文體”(中村真一郎語),堪稱典型的藝術至上主義者。

當然,有爭議的藝術作品并非沒有,特別是《支那游記》中流露的“中國認識”,里面不難找見國人讀起來可能心生不快的詞句。芥川于一九二一年三月中旬開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特派員來華旅行,先后到了上海、杭州、蘇州、揚州、南京、蕪湖、廬山、漢口、北京和天津等地,歷時四個月,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在上海見了章太炎和李漢俊,在北京見了胡適等人,但他對中國的政治和社會中出現的積極動向,更多時候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態度,而對杭州和長沙青年學生的排日行為亦未深入思考其根本原因和加以反省,而僅僅為之反感,他所津津樂道的大多是“支那”和“支那人”落后、頹廢、粗俗、臟污、貧窮等“丑陋”的一面——盡管亦是事實——以致在當時就引起了巴金等人的反感和批駁。可以說,對中國古典的向往和對中國現實的鄙視是芥川“中國認識”的一對矛盾。前者使之懷有文化上的自卑,后者催生其現實中的傲慢(“日本優越論”)。這其實也是日本近現代主流知識分子或精英階層共同的基本傾向,縱令夏目溯石亦不例外。愈到后來,自卑愈見其輕而傲慢遇見其烈,在結果上成為日本對外擴張和侵華戰爭所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思想輿論資源和社會基礎。不過相對來說,芥川在日本現代作家中對中國的態度還是比價好的,對日本的窮兵黷武政策也間接地有所批評,甚至在例如《將軍》這部作品中表示過反戰態度,可以說是較為清醒和有良知的作家。

芥川在他短促的文學生涯中,未留下堪稱黃鐘大呂的鴻篇巨制,但他無疑是睥睨東瀛近代文壇的少數幾位大家之一。尤其短片小說幾乎無人可出其右,日本每兩年頒發一次的著名的“芥川文學獎”就是為紀念他而設立的。

最后想說幾句或許是題外的話。我最初接觸《地獄變》,是二十五年前在吉林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恩師王長新教授曾在文選課上重點講過芥川作品,執筆時間里,眼前每每浮現出先生授課時專注而和善的神情,耳畔傳來其抑揚有致的聲調,如果譯文中尚有一二處傳神之筆,實乃先生精僻的講解和氣氛的感化所使然。令人沉痛的是,恩師已于一九九四年四月前乘鶴西去,爾來十余年矣!膠東夜雨,燈火闌珊,四顧茫然,音容宛在。倘恩師得知生前鐘愛的作品經弟子之手以日漢對譯形式為無數學子研讀和欣賞,一定露出欣慰的笑容。

二〇一四年四月五日于窺海齋

時青島桃李含苞玉蘭吐艷

品牌:青島出版社
譯者:林少華
上架時間:2018-04-09 14:33:17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青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乐安县| 乐清市| 吴桥县| 青川县| 阳高县| 施甸县| 上栗县| 乌鲁木齐市| 林周县| 祁门县| 高州市| 宁陕县| 米脂县| 那曲县| 新丰县| 炎陵县| 株洲县| 阿拉善左旗| 靖边县| 南充市| 钟山县| 辽阳市| 苏尼特右旗| 安西县| 安仁县| 深泽县| 德江县| 阿瓦提县| 衡山县| 大竹县| 陇南市| 金湖县| 土默特左旗| 大名县| 唐河县| 中方县| 丰原市| 白水县| 昌图县|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