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6章 平生最識江湖味 聽得秋聲憶故鄉
- 第15章 一片花飛減卻春 風飄萬點正愁人
- 第14章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 第13章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 三年饑走荒山道
- 第12章 閑坐小窗讀周易 不知春去幾多時
- 第11章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第1章 傍船暫借問 或恐是同鄉
我把護照辦下來,拿了簽證,登上赴美的民航飛機。飛機降落在舊金山國際機場,繃緊的心情慢慢落下。我走出飛機,拖著行李隨著人流走,一切感到陌生。通過了簽證檢查,行李處取出大件行李,步出海關口踏入美國。這個進關過程以后我經歷過許多次,每次都感到漫長乏力,沒有到達最后目的地總有一種不確定性。作為一個讀書人,學習成績好,心理素質差,耐心與持久性欠缺。
舊金山國際機場非常寬大,在中國擁擠狹小的環境生活多年,我一下子不適應美國的空曠與人少。眺望機場窗外,見到車流不斷在高架橋上穿梭,心情起伏,終于到達景仰已久的美國。我那年24歲,達到了一個人生目標。在中國讀完小學、中學、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申請到美國S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生的助研獎學金,人生順利,前程似錦。我希望早點到達S大學,見接我的人沒出現在機場,便匆忙跳上一輛出租車直驅S大學。
出租車進入高速公路,40分鐘后轉入崎嶇山道,樹木茂盛,時見山崖,時見水庫,風景優美。汽車在山道上40分鐘后進S城。S大學在S城的一座山上,我望見一個高高尖塔,那是S城中的教堂。美國基督教盛行,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教會有國際學生處,各個大學有牧師吸收留學生信奉上帝。留學生在美國無親無故,讀書之外,教會便成留學生聚會之處。會議有一個牧師主持,念圣經講人生談工作,宛如中國大陸的政治學習。教會成為留學生交際、消磨時光、互通消息的中介。中國留學生出國前沐浴在革命陽光下,到美后不少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環境造就人。
美國憲法不承認基督教是國教,防止宗教的勢力凌架于政府和法律之上,教會或牧師違法也吃官司。法律條文具體解釋依賴于律師,美國律師地位高、收入豐,許多政客是律師出生,如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希拉里參議員是耶魯大學法律系同學。上美國名牌大學法律系前途無量,進能從政,退而開業賺錢。
出租車向前開一段,遇到一個“暫停”紅色標志,旁邊無其他車輛,司機也暫停幾秒鐘,我甚為納悶,豈不是浪費時間。自己拿了駕駛證后,才曉得是美國的交通規則,暫停線必須停。暫停線不停警察抓住罰款100美元,汽車保險費要增加。和中國相比,美國人守法嚴得多,規矩得多,也禮貌得多。美國警察攔車時態度和藹,公事公辦,沒有受賄的情形。
汽車陡然上山大約10分鐘,右邊一個巨大木牌寫著S大學,我終于到達了我讀博士的學校——S大學。諾大的校園分布在整座山上,據說是一個有錢家族捐獻的。S大學校園像野生植物園一樣雜草叢生,中間有一條汽車路,S城公共汽車穿過校園。大學沒有圍墻,但有崗樓,晚上進入校園,崗樓會檢查證件。偶而見到有自行車行駛,美國學生用自行車,一者便宜,二者鍛煉身體。騎自行車上山吃力,下山飛快,我騎過兩次,學會汽車后便很少騎了。
出租車司機帶我到校園一個電話亭,我給一位同鄉打電話,他告訴我到出租房會面。我乘出租車到老鄉找的出租房,付兩百美元給司機打發他走。老鄉在房子前等我,他是中國大陸同鄉,在S大學物理系讀博士。我經朋友介紹赴美前和他通話,托他找在S大學的住所。他給我找的這個美國寓所是一個標準的美式房屋,獨門獨戶,有一個車庫,花園里種著一些蔬菜與植物。我剛從擁擠陳舊的中國城市來,感到幸福興奮,后來發現這不過是個普通破舊的房子。有錢的美國人喜歡獨居深山海邊,追求空氣質量和風景。房子里一個廳,一個廚房,四間臥房,房間內鋪著地毯,房東是一個美國老頭。我每月付250美金,住一個房間。
大家寒暄幾句。美國老頭是個博士,專業是哲學,找不到教職在快餐店打零工。他有三個孩子,因為收入太少,老婆吵者要離婚,人窮志短,博士學位無濟于事。市場經濟非常殘酷:富有者擁有上億美金財產,貧困者生活潦倒睡在大街,討飯過活。有一次在舊金山市開國際會議,專家們談論先進集成電路技術,賓館外街上乞丐遍地。美國社會價值觀認為每個人能力機遇勤奮不同,收入就該不同。總的說來美國人普遍心態是安貧樂富。學位高不保證有工作,與昔日計劃經濟的中國完全不同。中國讀書人到美國留學,市場經濟沖擊是一個極大的難關,需要有心理的調整過程。
老頭兩個女兒漂亮健壯,大女兒上高中,偶爾回家住;小女兒、小兒子與分居妻子一起住。老頭的媽媽健在。兩個哥哥混得比他出色,一個是律師,一個是商人。媽媽心疼小兒子,把自己的房子給他住。老頭分租其中的兩間臥房給S大學的學生補貼家庭。落魄的博士老頭,妻子見了他扭頭不說話,只有子女來看他給些人情溫暖。他們一家從來不在一起吃飯,老頭吃掉快餐店的余食聊做晚餐,這種破碎家庭真可憐。
老頭拿出一份合同書讓我簽字,末尾寫著每月某日之前交房租,拖延則付罰款若干,還有居住注意事項等等。這張合同保障房東的權益,房客如果違反合同,房東憑合同打官司。這是我到美國后的第一張合同,后來購買汽車、洋房接觸更多的合同。美國是個法治的工商國家,口述無憑立字為據,合同或條約繁瑣細致,連停車位的收據都寫清楚注意事項:停車被損不負責任。中國人來美,要習慣合同的繁文細節,耐心坐下來花時間具體討論合同,才不吃虧。
老頭帶我在屋內依次介紹情況,廚房的冰箱有一格分給我,浴室的一角放我的牙具毛巾,囑咐我關燈省電,我的房租250美元包括水電費。他交給我一把門房鑰匙,將來搬出此處提前兩個星期告訴他。我的同房隔壁住著一對中國來的夫妻,在S大學做訪問學者。丈夫坐長途汽車去美國東部游玩,妻子挺爽朗做了晚飯邀請我和同鄉一起進餐,她介紹了學校與美國的一些情況。她也是公派的,進修之余在租車公司打掃衛生賺些美金,心愿是資助女兒來美留學,可憐中國父母心。我欣賞堅強的女性,大方而不失溫柔,那天她剛洗完澡,共餐時淡淡的芳香隨鼻而來。
同鄉領我去附近的超市買下一個星期的食物,這家美國超市名叫Safeway,一家分布加州的連鎖商場。進入超級市場有一格格走廊,走廊左右是兩排架子,架子上放著食品日用品,每個走廊前放一個牌子寫著商品類別。有以下類別:飲料、面包、家庭工具、洗漱用具、化妝品、文具、書報、烹飪調料、速凍食品、新鮮食品等,都是英文。我頭次進入美國超級市場,英文標簽目不暇接,找物品困難。超市外面有一排手推貨運車,我和老鄉拿起一輛進商場,找到所需的食品放進貨運車,在一格格走廊穿來穿去,辨認食品與價格。購完食品,推著貨運車到柜臺付費。美國商店接受三種付款方式:現金,銀行支票,信用卡。我剛到美國第一天,沒有信用卡和銀行支票,用現金付款。上飛機時帶了五百美元,出租車費花兩百美元,口袋里還有三百美元,開始了我的留學生涯。超市柜臺上有一個傳送帶,購得物品從貨運車拿出,放在傳送帶上。柜臺小姐拿起物品一件件掃瞄過計算價碼器,每件物品上貼著感光價碼條。另一位服務員做打包工作,問我要硬紙包還是塑料包。我英語不靈張口結舌,同鄉替我回答。傳送帶呼呼掃瞄完物品,計算機打印出物品的名稱價格與總付款。我們付完款,帶著大包小包食品從超市走回寓所。我對老鄉感謝再三,送他出屋。住下后翻箱子布置房間,給父母與太太各去一封簡短的信,告知我安全抵達美國。這是赴美留學的第一天。
第二天起個大早,時差仍在作怪,晚上失眠,白天打瞌睡。我吃了面包加牛奶的美國式早餐,走到老鄉的住所和他一起上學校。走了一段路,來到一個公共汽車站。S城是一個海濱城市,馬路縱橫,十字路口有路牌。S城馬路名和基督教有關。加州早期是西班牙傳教士發現的,原屬于墨西哥。后來美國與墨西哥打了一仗,美軍攻下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割讓給美國加州與西部幾個州做賠償。戰爭的結果往往決定國家的興盛與衰敗。有一倆公交車路過,老鄉向司機出示學生證。學生乘S城公車是免費的,乘客交一塊錢車費,乘幾站沒有限制。我尚未注冊,沒有學生證,交一塊錢。公共汽車沿著山坡慢慢向學校走,停四五站進S大學,再開兩站停于C系大樓前。S大學的各系占據不同的樓,校園里樓與樓相距甚遠。我剛來S大學找樓困難,路遠經常爬山坡,S大學建在山上,走的氣喘吁吁。
美國大學有公立與私立兩種。S大學是公立大學,經費主要來源是州政府撥款,是納稅人的錢,但也接受富人的捐款。人有錢想要名氣,C系樓的建筑經費來自一個富商的捐款。富商做過鐵路與礦業,小學文憑但很能干,賺了錢回饋教育事業,讓其他苦出身的后代們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猶如鍍金,人人羨慕不已,做生意的成功與教育程度無關。教育度低的往往成老板,教育程度高的成為打工仔,原因是受教育高容易找到收入高的工作,獨自出外拼闖動力不高。美國富豪大部分沒有完成大學課程,年輕時獨自闖天下,十年后擁有億萬財產與公司。他們的酸甜苦辣自己心知肚明,并非每個人都需要走這條艱辛的路。中產階級受到良好教育,收入不菲,家庭和睦,也是不錯的生活。
我和老鄉奔進二樓的C系辦公室,有一個女秘書在里面,我上前打招呼。這是一位豐滿高大金發碧眼的西洋女子,40左右,成熟性感,態度好,我倒不好意思直視這位洋婦。美國人表面工夫好,能言會道,態度和藹,第一印象很好。內心深處美國人低視中國人與亞洲人(包括日本人),行為上有時不知不覺表現出來。像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鄉下人”是上海人罵人的著名市罵。中國人、美國人都有種族歧視的傾向,發達地方的人條件好,有點錢,看不起貧窮地方的人。
洋婦是系里的總秘書,相當于秘書們的頭頭,是中國大學里的系辦主任角色,她負責系里具體雜務。我告訴她導師的名字,她帶我到導師辦公室,導師在里面,彼此見面寒暄幾句,算報到了。美國高校系一級機構簡化,C系只有一個系主任,沒有付主任,5到6個秘書做行政管理。系有30多位教授,教授一人一個辦公室,辦公室堆滿資料,常有學生敲門找教授,有共同研究興趣的教授們共享一個實驗室,研究生在實驗室做科研。實驗室資金靠教授申請爭取,科研資金申請竟爭激烈,來源有以下方面:政府自然科研基金、國防科研基金、大公司科研資助。我畢業到英特爾公司也給教授們審批科研經費。科研資金申請往往變成關系的較量。學術界是社會的一部分,教授們勾心斗角,同行相妒,宛如政壇,拉幫結派互成山頭。華裔兩名教授拿到諾貝爾物理獎為了排名次序爭吵。評選論文尤為明顯,學術會議和刊物論文的錄用,未必科研水平高,許多與認識主編有關系。
導師帶我到他的實驗室,把我介紹給手下的研究生們。教授帶研究生的數量和導師資金有關,與教授資深程度無關。教授頭等大事是申請科研資金,科研經費多的教授,招的研究生多,在系里就有地位。大學給教授九個月工資,暑期三個月工資教授自己解決,或在科研資金中出,或出外打工賺錢。導師向我交代科研、上課的準備工作。囑咐直接叫他名字,沒有必要以教授相稱,這是中美尊敬文化的不同。美國人兒子叫爸爸是直呼其名,學生叫導師稱名字是表示親熱。導師囑咐我在實驗室一定要用英語交流。導師有多個中國學生,也有少數美國學生,中國學生之間用中文交談,聲音響惹得美國學生們惱恨,就像鄉下人進城得意招城里的人妒忌。中國人常常不注意小節,美國人信奉行動自由,但不許影響公共環境。
中午時分,導師帶我去餐廳就餐,校園餐廳有五個,分布于校園各處,從C系大樓到最近的餐廳走了20分鐘。美國地方寬廣,建筑分散。我剛到美國極不適應遠距離購物,買個東西吃個飯常常開車,沒有車如沒有腳一樣不便,在中國吃飯買東西方便慣了。我們穿過一個吊橋,下面溪水潺潺,風景甚美。進入餐廳找個桌子坐下,導師點了一個漢堡,我也點一個漢堡,一瓶可樂,總共4美金折合人民幣32元。初到美國習慣用1:8的匯率把美金折算成人民幣,覺得美國的東西貴,時間久后應該用1:1的心理比價來衡量東西貴賤,入鄉隨俗。
導師和我用完餐,穿過溪水潺潺的吊橋回到C系大樓。一樓是大學的財務處,導師和負責發工資的秘書交代,給我發每個月助研的薪水,助研月薪是1200美元。從小學讀到碩士研究生16年,畢業工作兩年,再花一年時間考試、聯系出國,現在是得到經濟報酬的時刻。一介中國的窮書生頃刻達到小康目標。普通中國人要努力半個世紀才能實現小平同志號召的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知識分子愛國口號喊得震天響,卻爭先恐后漂洋過海到西方賺美金。書中自有千鐘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仍然是中國讀書人安身立命的根要。一千年過去,神舟飛船已上九天,知識分子的傳統價值觀依舊未變。
美國研究生有如下的經濟資助:一種是拿獎學金,不用做任何工作;一種是做助教幫導師教大學生課程、改作業,或做助研幫導師做科研發表論文,資助一個月1000到2000美金,免掉學費;還有一種經濟資助僅僅免學費。我拿助研工資,導師稱為老板。導師不僅僅是博士指導教師,也是雇主與雇員的關系。他投資,我出力、出研究成果。對于這種雇用關系,中國留學生剛來美國時極不適應。但留學生切不可和導師計較。導師資助我來美學習拿博士學位,我找到工作后定居美國。市場經濟下教學研究與寫書等傳統神圣工作也是商業。我是賣方,自己到市場上挑好的價錢賣給有需求的買主。一名專業人士要有起碼的素質,要盡職,講究質量,完成工作換取報酬。找下一份工作,舊雇主的推薦非常重要,新雇主會與舊雇主交談員工過去的工作表現。我博士畢業去公司工作,導師認識的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導師指定我第一個學期上兩門基礎課,一門是圖論,另一門是算法和數據結構。我去書店購買這兩門課的教科書。書店在校內,是一個兩層樓的漂亮木屋。教科書價格80美金左右,我一看倒吸一口涼氣,折合640元人民幣。口袋里尚有300美金,咬咬牙掏出160美金,買下第一學期兩本教科書。書店有新的書與用過的書,學生用過的書價格低一些,用過的書用折扣價格賣給新學生。現在可以上網訂書,如www.amazon.com網站,打入關鍵詞書名,計算機上顯示書名選擇所需的書,網上打入信用卡號碼,網站隨后將書寄給我,賬結在信用卡上。計算機網絡是20世紀重要的人類貢獻。我從書店走回C系大樓,穿過林間小道,花費了20分鐘行走,氣喘不已,到實驗室給同鄉打一個電話,一起回家。
我們坐公車到山下,步行10分鐘到一家銀行辦事處。辦事處不大,有兩個房間,外面一間寬敞是接待廳,辦事小姐在柜臺里面,顧客魚貫排隊存錢取錢。我開一個新賬戶,填寫了兩個表格,一個申請新賬戶,每個月助研工資可以直接轉入我的銀行賬號;另一個申請ATM卡,ATM卡可以從取款機上取現金而不必上銀行。ATM取款機接受不同銀行的卡,旅游外出取現金極方便,但每天提取美金有上限。我還要申請一個社會安全號碼,這是美國人的身份證號碼。S城有一個聯邦政府辦事處,辦事處外星條旗飄舞,一老頭坐在柜臺里,我將護照、申請表遞入,老頭收進,告知我兩星期后社會安全號碼寄給我。
從辦事處出來,上一家中餐館解決中飯。餐廳有幾排桌子、幾排椅子,中央墻壁立著一尊關公塑像,還有拿著招財進寶條子的進財童子塑像。一小姐領位,給客人一個菜單,大多數是廣東菜,我和老鄉各點一個菜。不少白人在中餐館就餐,美國人喜好吃甜食,美國中餐帶甜味。中餐館價廉物美,吃一次飯遠遠低于上西餐館的費用。我們吃完飯,16美金飯菜錢,我與老鄉各付一半,小費另給,小費是飯錢的10%。餐館服務生工資低,小費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顧客光顧多,餐館服務生每天收入高達100多美金也有耳聞。中國留學生除有獎學金或者父母給錢外,多數做中餐館服務生以賺生活費和學費。暑假、寒假是留學生餐館打工的賺錢旺季。美國法律規定,留學生不允許做學校以外的工作,有一例外是和課題有關公司的培訓,需學校領導批準。中餐館老板明知違法,但留學生價廉物美,工資低于法律規定的4塊半美金一小時,廉價中餐館便靠這些低價非法學生工支撐。留學生們無合法工作身份,對餐館老板剝削無可奈何。他們希望完成學業,找份正式工作,就算熬出頭了。中餐館的美金培養了一批批留美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們感受到世態炎涼,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以后倍加珍惜工作機會和辛苦賺得的金錢。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留學生安慰自己說:這是洋插隊接受中餐館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