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客戶洞察新思維(《哈佛商業評論》2016年第9期)
最新章節: 幽商一默
15年前,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出版了一本極具爭議性的書:《美國需要外交政策嗎?》。基辛格擔憂,冷戰結束后,美國政策制定者不愿清晰地表達關于自身利益的愿景。在本月大思路《公司為何需要外交政策》一文中,我們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觀點。作者約翰·奇普曼(JohnChipman)是位于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總裁。他認為在日益動蕩的世界,公司需要能保護自身利益的戰略。奇普曼所定義的動蕩主要始于兩年前。當時俄羅斯吞并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是近30年來歐洲第一次重大戰略危機。就在我撰寫這篇卷首語時,歐洲正面臨著另一大危機:英國投票決定退出歐盟。世界秩序發生變化,跨國公司必須采取新方法管理全球風險。這種變化源自幾大趨勢,包括美國越來越不愿干預遠方的熱點地區,官方經濟制裁增多,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政治不確定性。為了應對以上挑戰,奇普曼提出,公司須有效地“私有化”外交政策,內化很多傳統外交手段中的元素。它們要收集外部情報,尋找盟友,甚至與外國政府建立自己的聯系。對多數公司而言,這是個重大變化。但奇普曼建議在如今動蕩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外交專業知識和成功的公司外交政策,將成為競爭優勢新的關鍵來源。
因版權原因待上架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6-12-29 11:03:2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